1963年春,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四國。其間,正逢女兒劉平平14歲生日。于是,他和王光美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們希望你在滿14歲以后認真考慮一下,你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青年。我們希望你能決心做一個進步的、革命的青年。”
劉少奇既是慈父,也是嚴師,對子女的管教十分嚴厲。近日,中央電視臺《紅色檔案》欄目報道了劉少奇寫給子女的諸多信件。信中,劉少奇嚴格要求子女的言行,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們成為了建設國家的優秀人才,為廣大黨員干部作出了表率。
“解決世界觀問題是很要緊的”
劉少奇十分重視子女世界觀的改造,要求子女堅持唯物史觀,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他經常教育子女,要拋棄一切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思想,下定決心同勞動人民一起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劉少奇次子劉允若在留學蘇聯期間一度存在個人主義思想,與同學關系不太融洽。劉少奇分別于1955年5月6日、6月20日,1956年1月21日、2月1日寫了4封長信勸解開導。在劉少奇的幫助和教育下,劉允若擺脫了個人主義思想,順利完成了學業,成長為建設國家的優秀人才。
在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問題。對此,劉少奇告誡子女,個人利益、暫時利益是要照顧的,但在同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有矛盾時,就要把暫時的、個人的利益犧牲一些,有時就要吃點兒虧,這就叫有遠見、有理想。
在留學蘇聯的長子劉允斌學業即將結束時,劉少奇特意寫信對他說:“祖國和人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痹诟赣H的教導下,劉允斌選擇回到祖國,投身于原子能科技研究事業。
1963年春,劉少奇出訪東南亞四國。其間,正逢上中學的女兒劉平平14歲生日。5月9日,劉少奇和王光美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親愛的平平,祝賀你就要滿14歲了,希望你的14歲生日過得有意義。滿14歲,在生理上就已成長為青年;在智力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我們希望你在滿14歲以后認真考慮一下,你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青年。我們希望你能決心做一個進步的、革命的青年。具有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具有雷鋒式的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現在學習要認真、刻苦,熱愛勞動,虛心學習別人的優點。為了人民和集體,可以有所犧牲,并且注意鍛煉身體。將來,黨和人民需要你做什么,你就可以做好什么?!?/p>
“絲毫不搞特殊化”
劉少奇在以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來約束自己行為的同時,也嚴格要求子女,告誡他們千萬不要搞特殊化,要自覺抵制各種特權思想的侵蝕,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奮斗獲得事業成功、創造美好生活。他認為,干部子弟容易驕傲,特權思想重,恰是這些人首先應該到農村去鍛煉,不然很危險,會變壞的。
育人于勤勞節儉、艱苦奮斗之中,一直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的一個優良傳統。劉少奇的子女們從小就習慣了家中的一條不成文規定:每人每年只能買一雙新鞋。劉源雖是男孩,但他在生活上沒有絲毫特殊。他用的鐵皮鉛筆盒也是姐姐傳給他的,后來連蓋都蓋不上了,就用一根橡皮筋勒著,繼續使用。
1951年2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的大女兒劉愛琴,黨員預備期滿,準備轉為正式黨員。得知此事的劉少奇鄭重地給學校寫了一封信,明確表示反對。信中寫道:“劉愛琴生活上還不夠艱苦樸素,政治上還不夠成熟,沒有完全達到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的標準,不同意轉正?!眲矍俸髞砘貞浾f:“不少人以為我們是國家主席的子女,肯定處處受照顧、享福。殊不知父親對我們都是從嚴管教,有時甚至嚴厲到接受不了的程度?!?/p>
“解決思想問題,不能操之過急”
當子女成長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劉少奇總是平等地、設身處地地與他們進行思想溝通與交流,并由此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點和思想狀況,因材施教,就事說理。每次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們回來,劉少奇都請他們講所見所聞,談所思所想,及時幫助解決他們遇到的各類問題和困惑。他認為,“人的思想是可以改造的,但思想改造是長期的,并且是艱苦的,必須有決心和毅力。解決思想問題,不能操之過急。一次不通兩次,兩次不通三次”。
在與子女們的溝通交流中,劉少奇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將大道理化為涓涓細流,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說服教育的目的。
如何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家庭,可以從一個側面體現領導干部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水準。今天再讀這些家書,仍能受益良多。(《新民晚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