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棉,盧燕婷,朱萌,梁萬文,劉高玫,韋英益,胡庭俊
(1.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5;2.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無乳鏈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是鏈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主要侵入機體腸道,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在宿主血液內增殖,透過血-腦屏障侵入腦組織,導致羅非魚呈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和組織病理學變化[1],近年來,在粵西地區的發病率高達70%,給羅非魚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防控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病的有效途徑是接種疫苗[2],疫苗接種方式主要有腹腔注射、浸泡噴霧和口服等[3-5]。腹腔注射疫苗途徑治療效果最佳,無須穿越魚體的黏膜屏障即可快速誘導機體啟動獲得性免疫反應,還可根據保護效果來優化抗原劑量,缺點是注射時操作煩瑣,耗時耗力,還會對魚產生應激反應。因此,抗生素防控羅非魚鏈球菌病仍然是主流,但長期使用化學藥物和抗生素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引起細菌的耐藥性。
中草藥是“綠色環保抗菌劑”。研究表明,含青蒿、苦楝、檳榔、辣廖和苦參的復方中草藥顯著降低了患小瓜蟲病草魚的死亡率[6]。給患肝膽綜合征的草魚投喂含有奶薊果復合物、胡黃連、乙酰半胱氨酸、綠茶、五味子和姜黃素等中草藥,起到了一定的治療作用[7]。潑灑含有2~16 mg·L-1黃芩和麻黃等復方中草藥制劑能提高患水霉菌錦鯉的免疫能力[8]。這些成功的實踐經驗為中藥制劑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實踐依據。本試驗通過給感染的吉富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 飼喂不同劑量的三黃連復方制劑,觀察中藥制劑對感染魚的治療效率、免疫指標和肝臟生化指標的影響,可為中藥制劑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1.1.1 細菌與藥物
無乳鏈球菌B(GX107)由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魚病研究室提供,保存于廣西大學藥理實驗室。三黃連復方制劑由廣西大學藥理實驗室提取制備,100 mL 相當于原生藥50 g,即0.5 g·mL-1。氟苯尼考購自廣西北斗星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1.1.2 試驗動物
吉富羅非魚體質量為(41.7±8.6)g,由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國家級廣西南寧羅非魚良種場提供,試驗前在研究所水族樓大缸內暫養7 d。試驗期間,池水溫28℃,24 h 不間斷充氧。試驗前隨機取5 尾魚,取腦組織進行細菌分離培養,確保試驗魚未感染細菌。
1.1.3 試劑
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堿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淀粉酶、總蛋白、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轉氨酶(ALT/GPT)、谷草轉氨酶(AST/GOT)、谷胱甘肽(GSH)和黃嘌呤氧化酶(XOD)試劑盒均為南京建成生物有限公司產品。
1.2.1 飼料制備
取相應體積中藥制劑提取物,用噴霧器均勻噴灑于羅非魚膨化飼料表面,充分混勻。待藥物被飼料充分吸收后于室溫下陰干,用塑料袋分裝及密封,保存于-20℃。
1.2.2 攻毒菌液的制備
試驗用無乳鏈球菌提前接種于血平板上,37℃恒溫箱中培養20~24 h。試驗前使用PBS 緩沖液洗下平板上的菌落,根據比濁法調整菌液濃度至1.5×109CFU·mL-1備用。
1.2.3 試驗分組與處理
將暫養的180 尾吉富羅非魚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感染不給藥組、氟苯尼考對照組及低、中、高三黃連合劑組(30 mL·kg-1、60 mL·kg-1和120 mL·kg-1),每組30 尾。
試驗第1 d,空白對照組腹腔注射0.2 mL 的PBS 緩沖液,其他組均腹腔注射0.2 mL 濃度為1.5×109CFU·mL-1的無乳鏈球菌液。空白對照組與感染不給藥組均飼喂不加藥的基礎料,不同劑量給藥組分別飼喂含相應劑量三黃連復方制劑添加飼料,氟苯尼考對照組飼喂0.05 g·kg-1的含藥飼料。試驗期間,早中晚各飼喂一次,連續7 d。觀察感染無乳鏈球菌的羅非魚的發病情況,及時清理死魚,每天統計各實驗組羅非魚的死亡率,計算組方對吉富羅非魚的有效率。有效率=(存活數/感染數)×100%。
1.2.4 測定免疫、消化和生化指標
血清免疫學指標:試驗結束時,每組隨機選取10 尾魚,尾靜脈采血1 mL 左右,分離血清測定T-SOD、AKP 和LSZ 的活性。
生化學指標:準確稱量所取羅非魚經臟組織的重量,按重量(g)∶體積(mL)=1∶9 的比例加入預冷PBS,制備10%肝臟組織勻漿,4℃,2 500~3 500 r·min-1離心20 min,按照各試劑盒的說明書取上清液測定肝臟總蛋白、肝臟淀粉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谷丙轉氨酶(ALT/GPT)、谷草轉氨酶(AST/GOT)、谷胱甘肽(GSH)和黃嘌呤氧化酶(XOD)等的活性。
1.2.5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形式表示,用SPSS17.0 統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顯著,P<0.01 為差異極顯著,P>0.05 為差異不顯著。有效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攻毒后,感染吉富羅非魚食欲廢絕,行動遲緩,離群獨游于水面,有時作旋轉游泳后再沉于水底。攻毒后的羅非魚體色發黑,眼球渾濁,突出,鰓部和胸鰭發紅,肛門紅腫。解剖發現病魚腦組織水腫、出血,腹腔有黃色膠凍樣積液,肝臟出現灰白色島嶼狀的壞死斑,腸道糜爛。
由表1 可知,經三黃連制劑處理的感染魚死亡率降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感染不給藥組羅非魚死亡率顯著升高(P<0.01);低、中、高劑量的三黃連復方制劑對羅非魚鏈球菌病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50.00%、43.33%和60.00%。

表1 三黃連復方制劑對羅非魚鏈球菌病的有效率Tab.1 The effective rates of Sanhuanglian compound preparation against tilapia streptococcosis
人工感染無乳鏈球菌7 d 后,病原體對吉富羅非魚機體的消化系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與空白組比較,接種無乳鏈球菌試驗魚淀粉酶活性顯著下調(P<0.05);與感染不給藥組比較,中、高劑量的三黃連復方制劑組羅非魚淀粉酶活性顯著升高(P<0.05),呈一定的劑量效率關系(表2)。

表2 試驗魚淀粉酶測定結果Tab.2 The amylase activities in the tilapia
由表3 可知,與空白對照比較,人工感染無乳鏈球菌7 d,感染不給藥組羅非魚血清中免疫因子AST 和AKP 的活性顯著升高(P<0.05),而LSZ 和ALT 的活性顯著降低(P<0.05)。與感染不給藥組對比,低、中、高劑量的三黃連制劑顯著升高了T-SOD的活性(P<0.05),高劑量的三黃連制劑顯著升高了AKP 的活性;中劑量三黃連制劑顯著升高了LSZ 的活性(P<0.05);中、高劑量的三黃連制劑顯著升高了ALT 的活性(P<0.05);低劑量的三黃連制劑顯著升高了AST 的活性,中、高劑量的三黃連制劑顯著降低了AST 的活性(P<0.05)。

表3 試驗魚血清免疫因子及肝生化指標測定結果Tab.3 The results of the immune index and liver biochemical index of infected fish
由表4 可知,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在人工感染無乳鏈球菌7 d 后,下調了羅非魚肝臟中的GSH-Px 的活性(P>0.05)。與感染不給藥組比較,不同劑量三黃連復方制劑上調了羅非魚肝臟中GSH-Px 和GSH 的活性,下調XOD 的活性。中、高劑量三黃連復方制劑顯著上調病魚肝臟中的GSH活性(P<0.05),低、中、高劑量三黃連復方制劑顯著降低了病魚肝臟XOD 活性(P<0.05)。

表4 試驗魚GSH-PX、GSH 和XOD 活性分析Tab.4 Activities of GSH-PX,GSH and XOD in the tilapia
鏈球菌病是造成水產養殖業巨大損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病原已經由海豚鏈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轉變為無乳鏈球菌,發病率為20%~30%,死亡率高達80%以上,目前,疫苗和免疫增強劑開發尚未取得完全的成功,中草藥混飼給藥不失為控制疾病最直接、簡便的方法。
Rattanachaikunsopon 等[9]在飼料中添加穿心蓮干葉粉末和穿心蓮水提物有效降低了尼羅羅非魚感染無乳鏈球菌的死亡率。李一珊等[10]發現,黃連醇提物影響無乳鏈球菌調整期的某個過程,抑制了細菌DNA 的合成,阻止了病原菌大量增長,可治療羅非魚無乳鏈球菌病急癥和重癥。三黃散和黃芪多糖通過清除病魚機體內積累的毒素,修復受損的肝臟等器官,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降低了羅非魚鏈球菌病的死亡率[11]。黃芩苷可增強溶菌酶活性,提高殺滅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的作用[12]。復方中草藥添加劑對黃鱔Monopterus albus和蝦等動物具有一定的生長促進作用[13,14]。本實驗中,感染無乳鏈球菌后,羅非魚死亡率達到66.67%,經不同劑量三黃連中藥制劑治療病魚后,死亡率顯著降低,對疾病的保護率提高。
三黃連復方制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魚的淀粉酶活性,增強病魚的食欲,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這與王吉橋等[15]通過復方中草藥提高患有淋巴囊腫的牙鲆幼魚的淀粉酶活性的研究結果相類似。三黃連制劑處理病魚后,肝臟GSH-Px 和GSH 活性增強,抑制了XOD 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傷,達到保護與修復肝臟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中藥制劑中含黃芩苷、黃芩素[16]、大黃素[17]和土連翹[18]等物質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烷過氧自由基,抑制XOD 與XOD 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抑制等作用有關。
AKP 通過改變細菌表面的結構增強其異己性,利于動物吞噬細胞吞噬和降解細菌[19,20]。本試驗中,羅非魚受到鏈球菌的脅迫,病魚體內AKP 的活性升高,飼喂三黃連復方制劑能進一步提高羅非魚體內的AKP 的活性,增強羅非魚清除病原體的能力。血漿中GPT 與GOT 水平是指示肝臟損傷的主要敏感指標。在正常生理情況下,GPT 與GOT 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但是,當細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細胞壞死時會大量進入血液。羅非魚鏈球菌爆發常伴隨著肝臟損傷,大量的GPT 釋放進血液,肝臟受損無法恢復至正常水平,導致肝臟GPT 含量顯著下降[21,22]。
羅非魚腹腔注射濃度為1.5×109CFU·mL-1的菌液0.2 mL 后,誘導發生鏈球菌病,顯著增加了羅非魚的死亡率。不同劑量的三黃連復方制劑處理后,羅非魚有效率均高于感染不給藥組;且促進脾臟的發育,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顯著升高病魚血清T-SOD 和AKP 的活性;三黃連復方制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魚的淀粉酶活性,增強病魚的食欲,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誘導肝臟增強GSH-Px和GSH 活性,降低XOD 活性,降低氧自由基對肝臟的損傷,保護與修復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