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賓
“文似看山不喜平”,意為寫文章猶如觀賞山峰,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其實,寫敘事類記敘文更是如此。當下中學生寫敘事類作文最突出的問題,一是記事不能使人明了事件經過,二是敘事平淡,少有波瀾。針對此類問題,筆者提供幾種較實用的寫作方法。
一、明確線索
寫敘事類記敘文,必須做到清晰、完整。清晰,指敘事的條理性;完整,指要敘述出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要滿足這一要求,最重要的,是作文要有一條明晰的敘事線索。作文常見的線索有:①時間線索。以時間為序,敘述客觀事物的自然進程。②空間線索。以空間轉移為序,通過對不同地點、方位等發生事件的描述表現一個主題。③事件線索。以事件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為序,對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具體描述。④情感線索。以人物的情感跌宕為序,讓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發展中時起時伏,矛盾迭起。⑤明暗線索。明線,指正面敘寫的線索;暗線,指側面或內在描寫的線索。這兩條線索讓分述的兩件事,彼此觀照、對比、交叉、重合,從而更好地傳情達意。
二、妙用巧合
巴爾扎克說:“偶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現實生活中有各種機緣巧合,同學們在寫作時,可參照以下兩種構思方式:一是不期而遇,就是文中人物在沒有準備、約定的情況下相遇。這種相遇常常會使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突出,引出故事的高潮。二是不約而同,即文中不同人物不約而同地做出相同或類似的行為。寫作時如能捕捉到這種巧合,就能增加事件的戲劇性。如以下這一文段:
A市領導的工作效率很高,不久“A市野生動物生態保護區”就奠基開工了。奠基那天,A市領導基本都來了,場面很壯觀。不想,壯觀的奠基場面驚飛了一只正在附近棲息的野鴨,它慌不擇路地撞上正在豎立的標牌,結果傷了翅膀,撲棱棱地落在湖里。這一幕恰巧被當地最具影響力的一家晚報記者拍到了,隨后被發表在報紙上。(《綠色生活》)
“野鴨撞傷”純屬巧合,但借此表現出主人公的形象由“愛護動物的模范”轉變為“破壞環境的典型”,這樣制造巧合的構思使文章增色。
三、制造誤會
誤會源于人對人的錯誤理解,誤會的產生大多出于偶然。同學們在寫作時,可以用誤會來敘寫矛盾沖突,鋪排情節。可以寫一方誤會另一方,也可以寫雙方互相誤會;可以寫一個誤會,也可以寫多個誤會;可以是喜劇性的誤會,也可以是悲劇性的誤會。用一時的誤會來表現某些必然的思想情感、人生百態,往往會有奇妙的效果。
那么,應該怎樣“制造誤會”呢?第一,巧布“歧途”。在作文開頭時就設置誤會,之后作文的布局、情節在誤會的基礎上進行構建,直到最后真相大白,給人以震撼。第二,伏筆照應。要前有伏筆,后有照應,并盡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如以下這一文段:
紅公雞沒了,丟了。晚上躺在床上,兩口子唉聲嘆氣一番,惋惜一番。小麥說,你說,咱家的公雞咋就丟了呢?……
最后,兩口子把焦點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窮漢,因為窮,老婆跟一個收中藥材的外鄉人跑了,一去10年沒有蹤影。王五心涼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糧食僅夠填飽肚子。
吃雞要煮要燉,煮了燉了就會有香味飄出來,正好可以抓個現行。兩口子半夜起身,偷偷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經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見一星燈光,隔著破窗戶,能聽見王五粗重的鼻鼾,長一聲短一聲的。不過,兩口子還是斷定,紅公雞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餡,今天沒煮沒燉。
…………
王五把紅公雞送到朝暉家,小麥接了,說朝暉,還不讓五哥去屋里坐?小麥還說,今天五哥別走了,我給炒幾個菜,你哥倆喝二兩。菜端上桌,瓷盆里盛著的卻是那只紅公雞。王五說,小麥,你……你這……小麥說,你啥呢,不就一只雞嘛,比人的情義還要緊?(《黑鍋》)
文章通過“誤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造成情節逆轉,使故事跌宕起伏,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除妙用巧合和誤會外,作文也可以設置懸念,如用倒敘的方式將故事的結局先寫出來;或設置一些疑問,以引起讀者深思;還可以故意省略一些內容,讓讀者自己去琢磨。懸念是作文情節發展的指向標,能使結構緊湊而集中。同時在懸疑與釋疑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更好地揭示主題。
近代文學家林紓說:“為文不知用旋轉之筆,則文勢不曲。”寫作文尤其是寫記敘文,要想做到情節曲折多變,跌宕有致,就要多用巧合、誤會,巧設懸念,從而使作文收到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