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平
伯樂是古時候最會相馬的人。好馬壞馬,他只要一眼就能看出來。等到年老的時候,他把自己一生相馬的經驗歸納起來,寫成了一本《相馬經》。伯樂的兒子很想把父親的相馬技術繼承下來,就一天到晚捧著伯樂寫的《相馬經》反復誦讀。過了幾天后,他以為已經學到了父親相馬的本領,便拿著《相馬經》出門去尋找千里馬。剛走到半路,他便遇見一只癩蛤蟆,只見癩蛤蟆的前額和《相馬經》上描述的千里馬的特征差不多。他就一把捉住癩蛤蟆,高高興興地帶回家。一進門,他就興沖沖地說:“父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了,只是它的蹄子小了一些。”伯樂看著癩蛤蟆,開玩笑地對兒子說:“馬倒是好馬,只是它太會蹦蹦跳跳了,恐怕你駕馭不住。”
寓意點撥
“按圖索驥”這一成語,就是從這個笑話概括而來。“索”是尋求、尋找。“驥”指好馬。這一成語原意是按照圖像去尋找好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不結合實際,現在則指按照線索去尋找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