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梅
【關鍵詞】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微創手術;腦出血
腦出血主要是由于腦實質內血管發生非外傷性破裂而導致顱腔出血的情況,常常是因為情緒波動較大以及過量飲酒等原因導致,大多數的腦外傷患者發病較快,具有預后不佳、顱內壓上升快和致死率較高的特點[1]。及時進行手術是腦出血的主要療法,可以有效減低顱內壓以及清除顱內血腫。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行微創手術的64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40歲~83歲,平均年齡(57.49±5.26)歲;出血部位:丘腦出血8例,基底節出血13例,腦干出血2例,腦葉出血9例。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40歲~83歲,平均年齡(57.23±6.14)歲;出血部位:丘腦出血8例,基底節出血13例,腦干出血2例,腦葉出血9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1)心理干預:為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再出血和患者血壓波動的不良影響,并告知其保持穩定的心態,指導其采取肌肉放松訓練、情緒轉移法和傾訴等,放松心情。重視腦出血患者家屬在手術治療中的作用,鼓勵其協同進行護理,監督腦出血患者的康復訓練情況;(2)認知干預:在病情的早期主要通過與腦出血患者交談,采取讀報紙和聽音樂的方式,以幫助腦出血患者提高覺醒力和環境辨認力;中期則利用圖片、各種輔助工具和記事本,增強患者的記憶、理解、聽力、書寫和閱讀等各方面的能力;后期需要加深腦出血患者的注意力、思維能力和記憶力;(3)康復訓練:有側重地進行如洗手、洗臉、穿衣脫衣訓練、進食訓練、整容和整潔訓練等康復項目,分步驟和分階段完成。對出現后遺癥的腦出血患者,不但要繼續進行康復指導,還需要采取合理的情緒行為療法,增強其對社會的適應性,挖掘腦出血患者的最大潛力。
1.3觀察指標
采取SF-36生活質量量表從健康指數、情感指數、生活滿意度和感情指數四個方面判斷患者的生活質量。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兩組的生活滿意度評分、感情指數、健康指數和情感指數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的生活滿意度評分、感情指數、健康指數和情感指數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腦出血患者在發病時,機體的顱腦內血壓會急劇明顯升高,嚴重危害下丘腦植物神經中樞,會造成神經功能受損,進而造成器官功能衰竭,還能導致多種并發癥和肺部感染的發生[2]。腦出血患者的主要癥狀為嘔吐和頭痛,在短期內可以達到巔峰,迅速地造成患者喪失意識,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3]。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發展,對腦出血病人的臨床治療已經不再只局限于挽救生命,而是延伸到關注恢復術后的肢體功能以及改善生活質量,如何使腦出血病人得到更好和更快的恢復是主要的任務[4]。在手術治療后,腦出血病人可能發生神經功能和肢體功能的較長時間或暫時的障礙,需加強康復護理。在腦出血術后采取早期綜合護理可以促進未完全壞死的神經,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5]。本研究發現,早期綜合護理干預能改善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的生活滿意度、感情指數、健康指數和情感指數。
綜上所述,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有較好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