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海
摘 要:為強化小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要在各科教學的基礎上著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獲得思想精神的啟迪與發展。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積極探究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一、傳統文化概述
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融合道家及佛家等古代思想,也融入了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涵蓋政治文明、愛國主義、倫理道德以及民俗文化等多元化內容,是優秀、悠久、先進、開放且極具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形式與成果。中華傳統文化意蘊深厚、博大精深。
二、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一)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長身體、學知識以及認知世界、感
知世界的初始與關鍵階段,而傳統文化豐富而博大,加強傳統文化的滲透,可有效奠定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基礎,達到豐富知識、增進學識、開闊視野的目標,符合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的同時,可指導其更好地學習與成長。
(二)符合教育教學發展規律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論是對小學體育學科,還是對其他學科,都不能陷入“孤立主義”的陷阱和境地。也就是說,學科教學不是“閉門造車”的過程,而是要講究統籌與優化。而其中傳統文化便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各科教學都不能夠脫離傳統文化,通過滲透傳統文化,加強學科教學及人才培養的全面性與有效性。
(三)傳揚傳統文化內在要求
為傳揚傳統文化,就必須要從少年兒童抓起,強化傳統文化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滲透,是弘揚傳統文化的內在要求。特別是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一系列行之有效、豐富有趣的教學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學習知識,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感染,獲得知識能力與精神素養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體育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一)秉持“以人為本”強化教學設計
“以人為本”及“人本”思想理念是傳統文化一直強調和凸顯的精神內核,源自孟子,旨在強調個體生命的尊嚴。在“以人為本”精神理念指導下,小學體育教師就必須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此為指導來強化與優化教學設計。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更有層次、有計劃地實施,同時也要善于實施分層次教學法,給予針對性指導,讓不同身體素養、學習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進行合理的運動安排,保證其運動安全的同時,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與提升。這種更具“人性化”的教學設計與組織,是用實際行動遵從、踐行及弘揚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精神理念的集中表現。
(二)落實“立德樹人”突出文化理念
傳統文化尤為強調“進德修業”,說明了“德”與“學”的有機統一。故此,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要落實“立德樹人”,以此來突出傳統文化的教學理念。具體來講,教學中要多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本著“組間競爭、組內互助、取長補短”的原則,如男女分類并分組,開展籃球比賽,在教師的指導下,各小組設置小組長一名,討論和協商簡單的戰術配合,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感知集體的重要性以及團隊協作的魅力,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集體,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使學生習得技巧的同時,加強德育并潛移默化地指導學生發展。
(三)打造“武俠課堂”深層挖掘指導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傳統文化體育項目,如武術,其所承載的中國武術文化是一種樸素的傳統體育文化。通過深層次挖掘指導來指導學生學習其中所蘊含的民族智慧,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自豪感。具體來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習規范的武術動作,還要讓學生學習武術禮節中濃厚的傳統文化,如抱拳動作代表團結,拇指向內表示低調做人等。還要讓學生知道武術學習不是用來爭斗甚至是以強欺弱,而是用來強身健體和保家衛國等。
總而言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與血脈,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認知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與發揚傳統文化,已然成為新時期各科教學的核心要務和重要課題。小學體育也同樣需要就傳統文化的滲透展開深入的分析與探究。當然,為了能夠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效地滲透傳統文化,就必須要創新與應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后教學研究與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郭曉光.傳統文化與中小學體育教學相融合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87-88.
[2]殷鼎.審視新時代中小學體育課程對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J].湖北體育科技,202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