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淼

提到太空危險,您會想到迎面而來的隕石,還是低溫的真空環境?或許有的人還會想到另一個肉眼并不可見的危險:太陽高能粒子。
雖然看起來,太空除了隕石和塵埃之外,空空如也,但其實它充滿了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這些高能粒子呈等離子態彌漫在太空當中。什么是等離子態?等離子態是物質的第四狀態(另外三種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由離子和自由電子組成。人類可以通過加熱任何一種氣體,或者給氣體通上強電磁場來制造等離子態的物質。我們常見的閃電、霓虹燈里的燈光和靜電火花就是等離子態。
太空環境什么氣體都沒有,那么那些等離子態的高能粒子是怎么來的呢?這些高能粒子來自于太陽噴發出的太陽風,太陽風本身指的就是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超高速等離子體流。在太陽日冕層幾百萬開爾文的高溫下,氫、氦等原子被電離成帶電的質子和電子等,同時獲得極高的運動速度,不斷掙脫太陽引力的束縛,射向太空,從而形成太陽風。
這些高能粒子不僅可以穿透飛船的船壁,進而影響飛船上設備的運行,還會擊中宇航員,“敲掉”或“扭曲”宇航員的某些DNA片段,從而使宇航員“染”上輻射病或死亡。

那么以往的宇航員是怎么活下來的呢?科學家們早就發現,高能粒子并非“銳不可當”,當它們遇到的障礙達到某一厚度時,它們就無法穿透這個障礙。所以,科學家們大多采用加厚船壁和宇航服的方法,來保護設備和宇航員。
不過,科學家們現在正在研制小型人造磁層,從而在不用消耗太多能量和材料的情況下,來抵御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
科學家給飛船制造磁層的靈感來自于地球磁層——地球被一個巨大的磁層包圍著,正是由于這層磁層能夠吸收和偏轉高能粒子,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生存下來。所以科學家也想給飛船“安”上這么一層護罩。
科學家最初的方案是在宇宙飛船上多安裝一個(或多個)叫做托卡馬克環的裝置。托卡馬克環是一種用超導磁體制作的圓環裝置,在地球上,它被用來控制熱核聚變反應的功率。地球上的托卡馬克環內部充滿高能等離子,這些高能等離子來自熱核聚變反應,而它們又會在科學家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方向運動,同時產生磁場。
于是,科學家就想,能不能把它“搬”到宇宙飛船上,甚至搬到人類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殖民地上,利用它產生的磁層(磁場)來進行保護?另外,高能等離子流是熱核聚變反應的副產品,熱核聚變反應主要會被用來生產電能,所以,制造這層磁層的同時還可以為宇宙飛船發電供能。然而,如今科學家在地球上連一個普通的核聚變反應堆都制造得極其費力,更不用說建造難度更大的外星殖民地或宇宙飛船核聚變反應堆了。
于是,科學家得考慮其他的方案。其中一個較為可行,而且相對簡單的方案就是在飛船的周圍直接“繞”上超導磁體,然后給超導磁體通電。其原理是超導磁體通電會產生磁場,如果給飛船周圍的超導磁體通上電,那么超導磁體會在飛船周圍產生磁場,這些磁場會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只是,科學家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超導磁體。
將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學家一定能制造出能阻擋太陽高能粒子的盾牌,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