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白

不需要辛苦勞作,隨手一揮就變出一桌美味佳肴,這是古裝劇中神仙們的基本技能,凡人可望而不可即。但是現在,科學家們也有望掌握這種本領了。
此前,科學家們研究的人造肉,是用植物蛋白模仿動物蛋白或將細胞培養成肌肉組織。現在,科學家們想“空手套白狼”,讓肉類從空氣中“長”出來。
芬蘭“太陽能食品”公司的科學家能將水和空氣作為“種子”,電氣作為“肥料”,讓微生物“農民”生產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首先,科學家將電接入裝有水和微生物的生物反應器中,水被電解為氫和氧。然后通過碳捕獲技術從空氣中提取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和氮、硫、磷等無機元素一起注入反應器中進行混合。反應器中的微生物就像啤酒酵母一樣,不斷增殖并將吞入的無機元素合成蛋白質。最后科學家將微生物及其產物全部脫水處理,就得到了外觀和味道都類似小麥粉的蛋白質粉末——Solein。
Solein的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含量超過50%,而普通的牛羊肉蛋白質含量不超過30%。此外,它還含有25%的碳水化合物,其余成分為脂肪和核酸。Solein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作為原料被制成肉類或面包。不過,這種蛋白質粉末目前成本還很高,每千克售價近40元,將它作為小麥粉的替代品還不太現實。
美國一家名為“空氣”的公司則選用了另一種更經濟的方法來生產“空氣蛋白粉”。他們制造蛋白粉的方法與“太陽能食品”公司相似,不同的是,他們采用的能源是太陽能,更加經濟環保。而且,該公司的科學家找到了一種被稱為氫營養菌的微生物,它能夠快速地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蛋白質,幾個小時就能收獲與過去幾個月的耕種才能收獲的作物相當的蛋白質。目前,“空氣”公司正嘗試將空氣蛋白粉制成空氣肉,空氣肉計劃將在2021年與公眾見面。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空氣肉口味如何,但“空氣”公司已上市的“負碳伏特加酒”也許能幫助我們猜測一番。傳統的生產伏特加酒的方法是谷物發酵,每生產1瓶酒會產生約6千克二氧化碳,而“空氣”公司這款伏特加酒則恰恰相反,其生產過程不僅不會產生二氧化碳,還會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因為它的原料之一就是二氧化碳。
其生產方法是,通過一臺小型太陽能機器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將該氣體分解為碳和氧。然后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碳分子和氧分子與水混合形成乙醇,最后將乙醇加工成伏特加酒。整個制造過程中,機器需要從空氣中吸收近500克二氧化碳,才能制成一瓶伏特加酒需要的乙醇量。
這種伏特加酒不僅負碳,而且也比傳統伏特加更烈,因為它的成分更純,不含谷物發酵后殘留的雜質,真正實現了除了水就是酒。未來,“空氣”公司的新品空氣肉也可能與之相同,具有更加純粹的“肉味”,因為其原料空氣蛋白粉的蛋白質含量高達80%,比所有天然食品的蛋白質含量都要高,蛋白質外的其余成分的含量自然就變少了,雜味也變少了。
空氣“種”食物有許多好處,原料充足,過程環保,食物健康,唯一的缺點是成本高昂:1瓶750毫升的負碳伏特加目前售價為65美元,約合人民幣427元,是同類產品的2~10倍。想來空氣肉的成本也不是普通人日常消費得起的。未來,如果能將產業鏈的成本降下來,空氣作物就能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