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莎
摘 要: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受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響,需要教師更用心觀察、呵護,積極引導。身為人師,要了解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相關知識,深入學生的心靈,理解、幫助學生,關注學生真實情況,找到問題的根源,同時借助家庭的力量,合力解圍,使其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青春期;學生成長;家校合作
清晨,暖陽沐浴,生機盎然。突然,床邊的手機在不停地閃爍,拿起一看,手機上彈出的信息:Miss Luo,我是小楚,中考成績出來了,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區的重點高中。感謝您當年的呵護和包容,是您用柔軟的心靈將我從懸崖邊拉起,將一抹溫泉匯入了我的心靈,使我能從“誤區”中走出……筆者讀完這條信息之后,百感交集,萬千思緒涌心頭。因為她,筆者不禁為自己做了一件正確并且有價值的事感到驕傲。回想起這件事,還要從筆者剛剛擔任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那一年說起。
一、遇見“情書”,告白天下
作為一名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筆者在具體的教學和管理過程中一直在呵護和愛惜學生。但是筆者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那一幕:一位科任教師正在嚴厲地訓斥小楚。筆者接過科任教師手中的“情書”,上面赫然寫著:“楚楚,你就像小天使一樣美麗動人,我喜歡你的溫柔可愛……”而小楚在一旁低下頭,流下了并不知是否內疚的淚水……
在升入六年級后,筆者便注意到小楚的行為很怪異。以前她是一個學品兼優的學生,但最近卻發現她在上課時經常走神,下課時和班級里的一名男生小楓舉止過于親密。但是鑒于她的年紀比較小,如果筆者貿然詢問,怕會引起小楚的不適,讓她的心靈受到創傷。而現在,隨著這封青澀情書的被發現,筆者下定決心,竭盡所能,幫助小楚從朦朧羞澀的感情中找回自我。
二、關閉心扉,游走懸崖
科任教師的責罵讓小楚的心扉緊閉,小楚已經不信任老師了。基于此,筆者首先要爭取科任教師的支持。于是,筆者先和科任教師商量這件事情,而科任教師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鄭重向小楚道歉,承認自己的方法不妥當。在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條件后,筆者嘗試著開始和小楚進行第一次的談話。還記得那次談話,她總是支支吾吾,左閃右躲,不愿意多交流,心里話也埋藏得很深。第二次、第三次也都無疾而終。
“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被遺忘、被忽視了呢?”在這之后筆者一直冥思苦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不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減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經過再三的慎重思考,筆者決定將這件事情告知小楚的父母,讓他們一起配合筆者做好她的思想工作,一起幫小楚認識并改正錯誤。
可是,事與愿違。小楚的父母原本答應筆者會好好跟她談,但她的父親卻以打罵的方式教育小楚。在這種情況下,小楚變得更加叛逆,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這讓筆者感到非常憂心。
三、用心呵護,融情于理
打開孩子迷蒙心靈的鑰匙到底在哪?為此筆者連續幾天都在翻閱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其中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讓筆者印象深刻。馬斯洛認為人的先天性認知需要包括了“理解的欲望、尋找意義的欲望”等。突然間,筆者恍然大悟。如果教師和家長高高在上,不理解她,那么“你說的是一回事,她想的常常是另一回事”。
于是,筆者找了一個恰當的時機,把小楚和小楓倆人都找來。當時,小楚表現得很是不情愿,小手指在不斷地玩弄著衣袖,看得出她內心翻騰不已,好像覺得老師又在找機會批評她。看到這里筆者決定和她們平心靜地、推心置腹地詳談起來:“老師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和異性一起。其實,處于青春期年齡的孩子,與對方互相有好感很正常,愛美之心人之常情嘛。但是這種交往不能影響你們的學習和身心健康。如果你們長大后真的想在一起,現在你們就應該互相激勵,努力學習,爭取以后考入同一所大學。”聽了筆者這一番話,小楚的臉唰地一下子紅了,漸漸地低下了頭。“現在你們的感情是純潔美麗的,然而,美麗是要珍藏在心底的。一旦付諸行動就會使你們的友誼變味,如果犯下一個美麗的錯誤,代價可大了,有的為此荒廢學業,一事無成;有的為情所困,難以自拔,甚至放棄生命。這就像一朵鮮花,在它還在發芽時候就把它摘下來,那么它就會瞬間枯萎,永遠也等不到芬芳燦爛的一天,更得不到甜美的果實。”這時,小楚的小手指自然地松開,內心似乎開始平靜起來,仿佛在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有錯誤。“小楚,你的成績已經直線下降了。此刻,你是否要思考一下,如何成長,如何努力學習,等學會真本領讓這朵花開得更加美麗呢?”此時,小楚已眼泛淚光,流下了真誠而悔恨的淚水,說:“謝謝您,老師!謝謝您的理解,謝謝您的開明,以前從來沒有人像您這樣和我說話,大人們都是在責罵我!但您不同,您就像我的朋友一樣。其實,我只是覺得沒人關心,爸爸媽媽整天不在家,我只想找人陪。我知道錯了,知道今后怎么做了。”“很好,你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子,感謝你對老師的信任,希望你能說到做到,今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把這種微妙的情感暫時放下,奮力去創造屬于你們未來的人生路!”
四、家校聯動,渡過“風暴”
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行動一致,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雖然在開始時由于小楚父親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得事情變得越來越糟,但筆者從不懷疑家庭在這其中所起的作用。筆者現在初步得到了小楚的信任,也打開了她的心扉,但由于小學生心智并未成熟,事情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萬一家庭又成為導火索呢?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還需各方共同努力。為此,筆者開始深入了解小楚的家庭情況。筆者發現她的父母由于工作非常忙,經常不在家,但他們并不是不關心她的學習情況。相反,他們一旦發現小楚不專心讀書時,就會“如臨大敵”,有時候甚至為此失去理性,教育方式的確有待改善。于是,筆者嘗試說服她的父母,要求他們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情,用寬容和耐心去等待,確保學校、家庭行動的一致。
特別是她父親,更是事件中的主角。所以,在和她的父親簡單交流后,筆者向她的父親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正視孩子青春期的叛逆行為,不能用過重的語氣指責孩子,更不能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第二,抽時間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時間告訴你們,和你們分享苦與樂;第三,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與關愛,每周和孩子一起下棋、騎自行車或游泳等等,讓孩子盡情地擁抱親情,取得安全感;第四,給孩子樹立遠大的目標,讓孩子愛上學習;第五,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與異性同伴的關系,告訴孩子這種朦朧的憧憬是青春期特有的權利,消除孩子成長的煩惱。通過重建親子關系,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慢慢地,小楚總算安全地渡過這個青春的“風暴期”,一切又步入了正軌,小楚的學習也終于再次揚帆。
五、反思提煉,內心感悟
對于早戀問題,家長、教師的處理一不小心或一時沖動還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那么如何對待早戀?是怒不可待、刨根問底還是用心呵護、積極引導?這么多年的經驗告訴筆者,要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知識教育,還要懂得用藝術的方法去面對學生的失誤。
成長中的學生都向往美好的未來,但這種萌動的心理卻非常脆弱,甚至經不起半點的打擊和壓力。為人師者只有用心呵護、關愛學生,采取溫和的方式、開明的態度和學生交流,積極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學生,這才是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的關鍵。案例中,家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只有深入了解學生家庭的情況和教育方式,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努力取得家庭的配合,在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合力下才能使學生慢慢步入正軌,這需要教者的耐心與智慧。
感謝小楚,是她讓筆者了解到他們的內心想法,是她讓筆者在今后面對同樣問題時放慢了腳步,靜靜思之、謹慎待之。
教育是走進心靈的藝術。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不妨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幫助學生,多一點包容、多一份愛惜,用心呵護,爭取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看見最美的同時主動反思,自我解困,走向成熟。
參考文獻:
[1][美]亞伯拉罕·馬斯洛.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M].張曉玲,劉勇軍,譯.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
[2]鄭其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上高中[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4(07).
[3]肖復興.早戀[M].北京:朝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