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玲
摘 要:現代學校辦學特色的實踐與探索致力于追求高品質教育,通過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探索教研教學模式,打造特色活動,創新管理模式,使學校形成獨特運行機制,獲得顯著成果,促進學校內涵穩步發展。
關鍵詞:現代學校;辦學特色;管理模式
在創建現代學校辦學特色上,我校以和諧的校園文化為標識,以教學教研改革為基礎,以特色活動為依托,創新管理模式,致力于教師專業發展、學生素質提升,進而實現學校內涵發展,全面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一、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打造詩意棲居地
我校在辦學特色創建過程中,將“啟智育桃李,立德潤童心”作為我們的辦學理念,以“崇禮尚實”為根基,將做學問求實、做事踏實、做人誠實的準則融入師生的工作學習之中,落實學生的三禮教育,培養儒雅文明、堅韌不拔、向上生長、向下扎根的十小學子。學校以“潔凈、綠化、美麗、文雅”為標準,為師生打造一片詩意的棲居地,以學校文化統一思想、凝聚力量,感召師生生命蓬勃發展。
二、改革教研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教學實踐探索中,學校逐步形成了獨樹一幟、持續穩定、引領全局的特色項目。在教師發展上,確定了優秀青年教師新銳出鞘、骨干教師中堅發力、名師名班主任領航的階梯式教師培養模式,制定分層次的培養方案,通過多種載體實現不同的成長目標。這一教師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勤學善思的教師隊伍,顯著提高教師培養的針對性、實效性、發展性。在課堂文化上,我校創新教研教學模式。將獨立備課、個體研究與共同備課、集體研修相結合, 不斷摸索實踐“備課—說課—研討交流—二次備課—課堂實踐—相互評課—課后反思”的“七環節”集體備課模式,教師在研討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長。積極探索實踐“六段式”理想課堂教學模式,即“前置學習—小組交流—展示匯報—質疑點撥—總結梳理—拓展延伸”。每一節課不僅是行動參與,更是思想碰撞;不僅是對話累加,更是能力提升。“七環節”校本教研模式和“六段式”理想課堂教學模式更具開放性、互動性、共享性,對教師的知識儲備、責任擔當、文本解讀、教學設計、組織教學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運用科學的備課、研課、授課、反思、總結經驗等一系列合理途徑和方法,積極實踐、不斷摸索、潛心研究,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彰顯學校辦學特色。
三、打造多元特色活動,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學校打造先進、獨特、優質的多元特色活動,并形成自己的校本課程。將“每月一事”與學校的常規工作相結合,通過閱讀、實踐、研究、隨筆等方式及多元特色活動,把中華傳統文化、新時代好少年、志愿者服務、勞動教育、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貫穿其中,讓學生掌握多種生活實用技術及基本生存技能,并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塑造健康完美人格,養成良好個性品質,落實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四、構建特色管理模式,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我校創新管理模式,積極激勵、引導,嚴格約束、規范各個科室及全體師生,學校管理更加科學、規范、精細,促進學校內涵持續發展。
行政管理突出“活”。在辦學特色的實踐中,學校完善管理體系,重組班子,競聘中層,賦予副校長、中層等管理人員相匹配的管理權,發揮集體智慧,加大管理的力度。通過一日代理校長、校長開放日及教代會等形式,改變學校的管理生態,營造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的人文環境。
包干管理突出“實”。學校班子成員、黨員教師實行包干制,各負其責,將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的落實、教研的推進、年級紀律衛生全部實行班子包干抓,并制訂科學的考評細則。成立“五級管理崗位”——黨員先鋒示范崗、值周教師管理崗、學生文明禮儀監督崗、家長護學崗、民警護校崗,全面監督保障學生的一日行為及在校安全。
教學管理突出“細”。每天進行崗位督察,加強教師教學行為檢查,確保教學有序進行。每學期對教師教案、學生作業、教師聽評課記錄、研修記錄、隨筆、反思、讀書筆記等定期檢查,并及時反饋。抽聽課分層進行,并及時評課議課,剖析問題并提出了合理建議,明確努力的方向,真正體現了團隊教研的力量。堅持落實“課前三分鐘”“課中三個一”“課后三件事”的課堂常規要求,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通過現代學校辦學特色的實踐與探索,我校構建了現代學校辦學特色的理論研究框架和實踐操作框架,圍繞特色創建主題精心構建校園文化,學校管理模式上有突破性的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學生的學業素養和精神狀態得到全面提高,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校內涵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順元.學校特色與特色學校建設[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洪雨露.辦學特色的實踐研究[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