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暉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在現階段的素養教育中屬于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對其引起重視。從閱讀教學的角度看,該環節主要考查學生的書面語閱讀能力,即文字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引入要求學生在進行文字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從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來看,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存在割裂的情況,即二者的融合性較差,學生難以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進行較好的口語交際活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主要影響到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溝通意識以及閱讀思維等。小學階段的閱讀指導工作需要站在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背景下,通過教學方法創新、優化與拓展等方式,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以及口語交際訓練環境。本文在結合口語交際能力的特點上,對閱讀指導工作的相關優化方案與教學方法等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探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提升當前閱讀指導的質量以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質量。
一、樹立正確教學指導觀念
隨著當代素質教育的持續發展,原本單一環節的教學指導工作也需考慮學生素質培養的多樣性。從閱讀指導的角度看,該教學主題較為注重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歸納能力等。在新時期的學生素質培養工作中,口語交際能力逐漸被引入,也逐漸被重視。這一素養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如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等。對此,教師需要在當前的教學發展背景下,正確認知口語交際能力這一素養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教學方法、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需要注重流程、理論與指導方式的優化與創新,確保學生在教學指導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強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對于語文的主要教學任務——閱讀而言,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學生詞句的積累以及語言的理解運用。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學會記錄閱讀筆記,如好詞好句的摘錄、表達手法的整合、句意段落的含義等,以使學生在閱讀課程的學習過程當中掌握高效、可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
二、借助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指導
思維導圖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原理較為簡單,并且應用形式較為多樣。通過理論內容的分塊化處理,按照一定思維邏輯進行排列,就能組成基礎的思維導圖。在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生理發育以及閱讀方法掌握不夠透徹等情況存在大多數學生群體中,造成整體的閱讀質量較差。對此,教師可引入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記錄、邏輯整理的方式進行閱讀。從嚴格意義上看,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習人員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較好的思維輔助,從而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隨后,在引入思維導圖的情況下,教師可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所列的思維導圖進行表述,如在某一章節的閱讀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具有什么聯系,事情的發展、經過與結果如何等。根據不同的文章性質與思維導圖特點,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經驗總結式的學習和閱讀體會分享,由此在閱讀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開展閱讀經驗交流活動
口語交際能力涉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需要重視不同教學活動的引導性與趣味性,確保學生能夠在當前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中進行口語交際、閱讀經驗分享等,以此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等。閱讀經驗交流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群體相互交流、相互探討的學習平臺,在該種模式的創設下,教師可在閱讀專題的教學指導工作中通過設置學習小組的模式,使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合作閱讀的方式進行課文閱讀和分析。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不只局限于課文文本內容。語文的教學本是以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要方向,因而在教學形式上,教師可拓展更多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積極性,全面推動學生的語言訓練,使其口語交際得以充分訓練并得到提高。例如,在課堂開始之時,教師可利用課前的一小部分時間組織班級內的小型交流分享會或小演講活動。結合班級人數的實際情況制定分享制度,如每日一人輪流演講,抑或是每日兩人輪流演講等。
在閱讀教學工作中,閱讀與朗讀是兩個重要教學環節,因而教師當圍繞這兩個方面進行教學,從而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豐富的素材內容,為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做充分的準備與鋪墊。
參考文獻:
江偉.探究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說”的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