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江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也是攝影創作最便捷的拍攝工具。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拍攝功能也越來越強大。攝影作為現代智能手機的一項重要功能,其自動化、智能化程度已日臻成熟和完善。
很多時候大家拿起手機,卻沒有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了解攝影畫面的構成,是影響拍出好作品的關鍵因素之一。
攝影畫面的構成,主要包含主體、陪體、前景、背景、畫幅、文字。
主體,就是最主要的拍攝對象,是主題思想的重要體現者,是畫面存在的基礎。如果沒有主體,就談不上內容的表達。
有了主體,還要突出主體,令主體在畫面中一目了然。所以,如何突出主體便成為攝影師構圖首要思考的問題。
可以嘗試用以下幾種方法來突出主體,你的畫面會大不一樣。
1.利用對比。如色彩對比、虛實對比、明暗對比、質感對比。
2.利用黃金分割構圖法。把主體安排在黃金分割點或者黃金分割線上,使主體醒目突出。
3.利用景深作用來突出主體的生動形象。
陪體,在畫面中是來陪襯、渲染主體,并與主體構成特定情節的被攝對象。
畫面有了陪體來配合主體,可進而較全面、準確地表現思想內容。陪體還可以均衡畫面與主體形成對比,點明和深化內容,令畫面更加豐富,表達更加完美。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陪體喧賓奪主,不然畫面的意義就會改變、構圖就會失敗。如何讓陪體當好“配角”呢?
1.表現主體正面,陪體側面或背面。
2.表現主體完整,陪體殘缺。
3.表現主體顯露,陪體隱藏,也就是把陪體隱藏在畫面外。讀者在欣賞時,可以根據畫面內有效線索,通過想象來補足陪體形象。這種方法,可以調動讀者的想象空間,顯得含蓄、意味深長。
前景,是指主體前面靠近鏡頭的景物。
具有前景的畫面,可以突破平面二維結構,增強畫面的空間感、縱深感;可以體現時間、地點、季節等環境信息;可以打破畫面單調的空白,如天空、水面、地面等,使畫面豐富;其中,前景的裝飾和美化作用,可與主體形成對比,增強畫面表現力。
可見,運用前景好處多。一個普通場景,只要前景運用得當,畫面就會增色許多。但是,前景處在主體前,處理不好,就會搶奪視線,妨礙主體表現。所以,前景運用需要注意:
1.前景不能破壞主體形狀的完整,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2.造型優美的景物,宜做前景。
3.前景不可過亮,否則就會違反“近暗遠亮”的空氣透視規律,使畫面虛假。
背景,是指主體后面的景物。背景可以交代主體和環境的關系。背景中的環境信息,是新聞攝影、紀實攝影的價值所在。當主體面積不大時,背景可以決定了畫面基調。背景作用較大,如若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內容的表現。所以,應用背景時要注意:
1.背景中所有物體的形狀不能與主體的形狀交叉重疊。當背景與主體在色彩、明暗、形狀等方面一致時,盡量選擇拍攝角度避開,否則就會破壞主體形狀,影響視覺感受和主題表達。
2.背景要簡潔。所有與主題內容表達無關的事物,都要排除在畫面以外。如果一些事物很難避開,可以利用光線產生的陰影,等待時間讓無價值的元素處于陰影中。
3.如果背景不重要,可以簡化背景,突出主體。簡化背景的方法有:人為遮擋背景;利用景深方法或者追隨法拍攝,虛化背景;選擇天空、白墻、地面、水面等做背景;利用霧、雪、雨、煙、灰塵等做背景。
手機攝影最常見的畫幅有兩種,即橫畫幅和豎畫幅。

由于人眼水平觀看景物的生理特點,橫畫幅顯得自然、親切,產生穩定、寧靜的感覺,有利于表現水平結構明顯的景物,如廣闊的田野、起伏的遠山,平靜的海面等;豎畫幅給人以向上、高大、挺拔、莊嚴的感覺,有利于表現垂直線特征明顯的景物。
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裁剪工具,將拍完的畫面裁剪成“方畫幅”。方畫幅是指四邊平行且相等,它往往顯得平衡、調和、嚴肅。我國著名攝影家陳長芬老師認為:“正方形的畫幅特別具有東方的審美情趣。‘天圓地方’的古老哲學思想、井田制的歷史淵源、傳統漢字的基本形狀,無不與正方形有著密切聯系。”他認為在正方形里,類似S形、圓形、十字形等基本形式的構圖,要比矩形更為強烈。
作品中文字,主要是指標題和配文。為攝影作品命名或者配文,既能點明內容、升華主題、闡明立場,又能抒發情感,把讀者從圖像本身所表現的事件中引向一個更深的層次,使作品表達更具有深度、內涵和靈魂。
總之,不能因為是手機攝影,就忽略學習。攝影的學習,唯一的捷徑就是多學、多看、多思、多拍、多問。只有不停地學習與實踐,才能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