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張依然
自古以來,畜禽糞便就是我國農村的主要有機肥源,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不僅可以解決養殖污染及養殖安全問題,同時還能減少化學肥料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機質成分,對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業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有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共有8.6萬家有機肥相關企業,僅2020 全年就有新注冊有機肥企業1.17 萬家,據業內人士估算,我國的有機肥產業年產值約高達3600 億元。同時,我國有機肥行業生產和應用技術創新方面有哪些新進展?未來有機肥行業發展前景如何?針對以上問題,《中國農資》記者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所長車宗賢進行了采訪。
《中國農資》:當前我國有機肥行業的現狀如何?有哪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車宗賢:由于有機肥登記簡單、準入門檻低,目前我國市場上80%的有機肥企業年產量在2 萬噸以下,年產量5000 噸以下的企業占比更是達到45%,年產量能達到10 萬噸以上的企業不足30家,門檻低、規模小已成為我國有機肥行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此外,企業設施簡陋、高溫發酵比例低的問題也值得注意,行業企業的生產技術普遍落后,跟不上行業發展,甚至有些廠子在投產之際技術已經面臨淘汰。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偷工減料、惡意摻雜的做法,嚴重干擾了行業的正常生產及市場秩序。還有個別企業為了獲得項目,惡意降低有機肥價格,實行低價競爭,催生出一系列質量不合格產品,導致有機肥行業的市場聲譽嚴重受損。
《中國農資》:當前我國有機肥生產企業存在哪些技術問題?應該如何突破?
車宗賢:目前,有機肥生產企業在技術和市場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機肥生產過程中惡臭和氨氮的環境污染問題;二是原料中抗生素難以祛除的問題;三是發酵不徹底,病蟲草未能完全滅活的問題;四是生產所需的原料質量和數量不穩定問題;五是施用成本高、效果慢、農民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六是生產工藝及設備創新程度不夠的問題。
為此,行業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有機肥產業的市場監管;相關企業應加強生產原料的供應保障;生產企業應致力于解決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改良生產設備與工藝,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政府部門應明確有機肥產業的定位,加大資金和技術方面的支持,加強宣傳,提高農民對于有機肥產品的認可度。
《中國農資》:當前我國有機肥生產和應用技術發明方面有哪些新進展?
車宗賢:畜禽糞污堆肥過程中臭氣排放量大、氮素流失嚴重、糞體中抗生素超標、安全性差,以至于有效降低堆肥過程中的臭氣排放,減少氮素流失,降低抗生素含量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一直以來,國內生產企業及科研院所均在多方面開展著相關的技術探索,其中除臭、保氮和降抗技術是最為核心的技術。
在畜禽糞污堆肥除臭、保氮、降抗方面,首先通過對畜禽糞污堆肥過程中不同階段釋放氣體的種類和數量進行研究,進而研制在堆肥過程中能夠起到降抗、除臭保氮作用的微生物菌劑。具體步驟包括:抗生素降解微生物菌株的分離與篩選;除臭保氮微生物菌株的分離與篩選;降抗、除臭保氮的堆肥微生物菌種的鑒定;以及降抗、除臭保氮微生物菌劑對堆肥腐熟進程影響的研究。
在除臭保氮劑的研制方面,畜禽糞污堆肥除臭保氮調理劑大致分兩大類,分別是物理調理劑和化學調理劑,無論是哪一種調理劑,在研發成功后都需要進行大量的試驗,以確定最佳添加量。制定合理的堆肥腐熟工藝,添加除臭保氮降抗微生物菌劑和除臭保氮劑,可以有效降低堆肥過程中臭氣的釋放量,提高堆肥產品的質量。
《中國農資》:未來有機肥產業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前景如何?
車宗賢:當前有機肥料正在朝著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包括基礎土壤改良型、營養功能性、生物多功能型等,功能型有機肥的農資市場實際需求潛力很大,因此有機肥料的發展無論是在新產品、功能型產品的研發方面,還是已有的市場需求方面,前景都十分廣闊。
在企業生產方面,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頒布與嚴格實施,有機肥企業的發展趨勢已由小而散轉向規模化、環保型的方向發展,工藝從簡單的手工作坊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產品方面,多品種、多功能是未來有機肥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如針對不同作物養分需求的有機肥、土壤改良型有機肥和生物功能性有機肥等。
隨著生態環境建設要求的提高、畜禽養殖規模的增加、養殖圈舍清糞工藝的改進、農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及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通過農業廢棄物有機肥生產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必將成為今后主要的發展方向。同時,有機肥產業還應注重創新驅動技術模式,保障有機肥資源利用效率,確保精準施肥、強化精準服務、促進農機與農藝相結合。未來有機肥產業應建立安全施用規范,降低有機肥資源利用風險,開展有機肥施用安全風險評估,嚴格有機肥產品質量管理;健全我國有機肥的質量保障體系,鼓勵有機肥生產企業管理體系認證,規范生產過程與工藝;加強有機肥生產的無害化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