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昊

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都會用到墨汁,而這看起來黑乎乎的墨汁除了水分以外,還有些什么成分呢?其實,墨汁主要是由碳黑、膠料、添加劑加工而成。碳黑是各種原料所制取的碳素的總稱,碳黑的粉粒越細,顏色越好,制成的墨汁光潔度越好,性質穩定,被覆力極強。這也是為什么墨汁一旦沾在衣服上就很難洗干凈的原因。
膠料一般采用動物膠(骨膠)作乳化膠,動物膠可使碳黑散布均勻及調節墨汁的濃度,還起到防止墨汁沉淀及書寫滲化的作用。除動物膠外,現代墨水制作也采用植物膠或各種合成膠等。上等墨汁中由于摻入樟腦、冰片、麝香等中藥充當芳香劑,因此具有調節味道以及防腐防霉等作用。

墨汁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松煙墨以松樹燒取的煙灰制成,而油煙指的就是燒油取煙。松煙墨汁烏黑無光,是書寫小楷字和工筆繪畫的佳品,油煙墨汁色相偏暖,多用來勾線、渲染,更適合書畫。
制作松煙墨時,需要把松樹中的松香流掉。不然燒出來的煙,很容易產生黏結。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松木放入十幾米的窯中,點火燃燒。在窯頭到窯尾的頂部設有小孔,這樣煙粒就會留在內壁上,而余煙就會從小孔中飄出。等窯火持續燒制最終冷卻以后,就可以入窯刮取碳黑了。越是靠窯里邊的煙粒,越是精細,越是靠近窯洞口的煙粒,越是粗糙。最遠的地方為清煙,是做上等墨的原料。中間一點叫混煙,只能做普通的墨。靠近窯爐刮取下來的煙子,加工研細以后可以印木版書。到了最接近門口的粗煙,只能做油漆、粉刷。

燒油煙的方式,和古時候點油燈相似,用碗或瓦盆做容器,下面放油燃燒,上面覆蓋收煙。過不了多久碗就變黑了,刮下來就是碳黑。古時多用桐油燒煙,因為桐油成本低廉,效果好(墨色黑而光),得煙率高。
現代墨汁制作工藝與古代制作工藝相比,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制作設備。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取代人工,不僅僅帶來了效率上的提升,還節省了勞動力。盡管設備提升了,但由于四季的氣候變換,墨汁的配方比例也需要進行調整,因此在制墨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環節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
在制墨過程中,對煮膠(主要工序之一)就有很高的技術要求。蒸過火或者沒有蒸夠,都無法生產出高品質的墨汁。而這個技巧只有具備經驗的工匠才能把握。比如一鍋膠大概需要煮四個小時,那么在快四個小時的時候,有經驗的師傅就要目不轉睛地守在鍋旁,在某個時候,他說行了,就一定可以,而沒有經驗的徒弟是做不到的。學徒只有在實踐中不斷鍛煉手感與眼力,才能在數年的歷練之后才能真正掌握這門傳統的制作工藝。

中國的書畫藝術正是因為文房四寶這套傳統工具來傳達中國人的思想、文字、生活與感情,而成就了不朽的千秋事業。盡管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家都用敲鍵盤代替了寫字,但傳統的文房四寶仍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并隨著社會現代化程度的加深,愈加顯示出令人神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