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讓我們把時鐘調回到2011年。隨著渤海灣的一聲巨響,一枚新型潛射導彈潑水而出,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試射成功。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的個頭有14米,最大射程在7500~8000千米,起飛重量40~45噸,可攜帶1枚25萬噸級核彈頭,或者3枚4~6萬噸分導彈頭。
在制導方式上,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采用由捷聯慣性、彈道計算機、激光陀螺儀、天文導航組成的復合制導系統。
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使用直徑2米的固體燃料發動機,其中一級發動機殼體使用高強度鋼,二級發動機使用玻璃鋼,兼顧了重量和強度上的要求。

與巨浪-1導彈不同,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彈頭處采用的是鈍頭設計,圓圓的“腦袋”看起來不是很有殺傷力,但是千萬不要被它憨憨的樣子所迷惑了,其實,它的“內力”特別強大,那它究竟為何要加配鈍頭設計呢?
我們知道,空氣中飛行的物體想要阻力小,需要頭部設計成尖銳的錐形。而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設計成鈍頭因為它是在水中發射。雖然水和空氣一樣都是流體,但是兩者的流體阻力特征完全不一樣。水的密度是空氣的700多倍,尖頭設計在水里很不穩定;圓“腦袋”可以在水下撐開更大面積的水流,減少水的阻力,并保持穩定的出水姿態。
當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出水后,在空氣中飛行需要尖頭減小阻力。因此,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采用了雙層整流罩設計,第一層圓“腦袋”在出水后會脫落下來,而里面那層整流罩則是尖頭造型,這樣的設計有效地提高了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的射程。

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的研制成功,使中國“三位一體”核威懾能力中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懾能力突飛猛進。但是,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二款潛射型彈道導彈,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的研發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1969年,中國開始研制巨浪-1導彈,它是中國第一代、第一種潛地導彈,其射程僅為2000千米。而同時期,美國和蘇聯已經推出射程更遠的洲際潛射導彈。
為了追趕世界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滿足自身國防需要,1975年,中國開始研制下一代戰略導彈。不過當時這種導彈并不叫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而且也只是單純計劃替換巨浪-1 導彈,對其性能指標,如射程是中程還是遠程尚存在很大爭議。
2001年,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進行了首次模型彈水下發射實驗;2003年,成功進行了首次陸上發射。但是,從2004年進階水下實驗開始,它卻經歷了3次發射失敗,直到2011年才正式在水下發射成功,2013年首次從094核潛艇上進行了水下發射實驗,至此,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才真正具備了作戰能力。
近年來,中國彈道導彈在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制導技術、突防技術、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成果運用到巨浪-2 潛射戰略導彈上,大大提高了中國潛射導彈的威力、精度和突防能力。

雖然,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已經帶來了可靠的戰略核威懾能力。但是,和其他國家最新型號的潛射彈道導彈還有一定差距。比如,俄羅斯的R-36M撒旦洲際導彈射程超過了1.6萬千米,具備在安全區域發射即可覆蓋全球大多數威脅目標的能力。而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的射程還無法在安全區域完全覆蓋主要威脅目標。
雖然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在性能上存在一些不足,但依然賦予中國強大的海基核反擊能力。特別是中國已經成功研發出了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相較于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進一步提升了體型和重量,發射重量達60噸。與此同時,它的導彈直徑達到了2.2米,并且采用了減阻桿設計。依靠這一設計結構,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在飛行上升段的空氣阻力可以降低50%,在新型固體燃料的加持下,其射程也水漲船高。
巨浪-2潛射戰略導彈堪稱國之重器,是目前中國強大的戰略威懾手段。而更先進的巨浪系統導彈,也已露出廬山真面目。“巨浪”家族不斷更新迭代、重器輩出,為中國核力量、國防力量的發展添磚加瓦,成為保衛祖國安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服務國家戰略和發展利益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