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保證貧困生能夠在大學期間實現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成才,關注貧困生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本文從貧困生心理健康常見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問題解決對策,以期為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幫助貧困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對策
近年來,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各高校的重視,解決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全國各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體系非常健全,“獎、助、貸、減、免、補”等資助辦法有效實施。在經濟上對貧困生的扶持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對貧困生的心理幫扶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一、高校貧困生常見心理問題
(一)自卑情緒、人際關系敏感
多數高校貧困往往因經濟困難在與其他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會有自己就不如別人的錯誤認知,進而導致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有自卑心理的貧困生通常表現為不愛講話,很少參與集體活動,容易害羞,自尊心強,沒有主見等。由于他們的自卑、敏感、謹小慎微等心理造成他們在人際關系上的敏感和緊張。所有同學來自不同地區,成長環境、經濟條件和人生價值觀的差異,讓貧困生擔心自己被看不起,很少甚至不愿和他人敞開心扉,將自己“保護”起來,甚至有的時候被他人誤解也不愿解釋。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總是顯得力不從心。
(二)焦慮情緒、依賴心理
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很多貧困生為了選擇利用課余時間勤工儉學,難免會影響學業,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生活和學業的雙重壓力給貧困生帶來焦慮情緒。此外,在接受國家、社會、學校以及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后,會擔心自己無法回報這些幫助,進而導致貧困生有非常大的精神壓力。還有部分貧困生認為自己應當得到國家的資助,國家和學校的各項獎助學金的評定理應向貧困生傾斜。在困難學生認定時,倘若取消貧困生的受助資格,這些貧困生就會產生低落不滿、惱怒甚至憤恨等情緒。
二、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個人因素
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之一來自部分貧困生自身的錯誤認知。在面對同樣的困難和問題時,有些高校貧困生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而有些貧困生卻不能夠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處理方式,在困難面前顯得煩躁不安、自卑低落。大學生雖然多數為成年人,但是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還需進一步發展,在思想上不夠成熟,這也是導致部分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二)家庭因素
貧困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都不好,且家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生計上,對子女的教育問題關注甚少。能夠進入大學讀書的貧困生,背負著整個家庭的改變命運的希望,會在無形中給自己強加壓力。而新時代高校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一個學生是否成功不能只靠成績來衡量,貧困生只靠學習成績好不一定能夠在畢業時順利就業,就業的壓力也會帶給高校貧困生一定的焦慮和心理壓力。
(三)社會因素
高校貧困生多數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教育資源和其他基礎公共服務設施并不完善,與經濟現對發達的地區貧富差距過大,社會經濟的發展差距導致貧困生的思想意識較城市學生的思想意識有一定的落后,由于社會環境的不同,也導致了貧困生出現心理問題。
三、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解決對策
(一)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幫助貧困生減輕經濟壓力
高校要切實為貧困生著想,通過適當的方式給予貧困生提供經濟幫扶,在創新完善“獎、助、貸、減、免、補”等資助辦法的基礎上,為貧困生提供校園勤工助學崗位,讓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完成工作內容,既能夠讓貧困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通過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提升貧困生的幸福感,也能夠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二)健全貧困生心理健康監測體系,幫助貧困生提高心理素質
新生入學后為貧困生建立檔案,做好貧困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對于在普查中出現心理問題的貧困生,輔導員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還可以建立寢室—班級—學院—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四級反饋制度,在班級中設置心理委員職務,充分調動寢室長、學生干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在第一時間準確掌握貧困生的心理動態。此外,高校也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相關講座,提高有心理問題的貧困生對宣講內容的信任度。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幫助貧困生樹立信心
學校要充分發揮好第二課堂的作用,與第一課堂做好鏈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演講比賽、心理素質拓展等活動,提高貧困生的心理素質,并在活動中,引導貧困生學會處理與其他同學的關系,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團隊溝通能力。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公益活動,鼓勵貧困生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提升貧困生的綜合素質。
四、總結
解決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是一項艱巨而長遠的任務,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尋其根源,從各個維度來切實解決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問題,也是當前高校以及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對于貧困生的幫扶,不能僅僅停留在經濟上,也要切實在思想上和心理上進行教育和疏導,真正做到扶貧、扶智、扶心。
參考文獻
[1]周華斌,余楨偉,豐榆雅,等.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研究[J].校園心理,2020,18(02):107-109.
[2]李清敏.高校貧困生心理問題淺析[J].法制博覽,2019(08):275-276.
[3]夏慈忠.新時代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重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25(06):62-65.
[4]黃倩,潘曉陽,陳練.大學生自卑心理現狀調查與分析——以貴州師范大學為案例[J].現代交際,2018(13):29-30.
作者簡介
茍新宇(1987—),男,滿族,遼寧省阜新市人,職務: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理學院輔導員,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采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