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高中數學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在小學和初中是否建立起對數學熱愛,是否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良好的解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階段性的考試,更應該培養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和解題能力,因此,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行培養,導入數學問題的教學對于構建數學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學問題;高效課堂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節課最重要的是“開頭”,課程的導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技巧和手段,而不是直接開始數學教學,如果教師一上課就讓學生打開書本進行學習,這只會讓學生更加厭惡數學。因此,教師要在課程導入上下功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采取問題導入、游戲導入、多媒體導入、溫故而知新導入等的方式。數學問題的導入是指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跟著教師一起思考問題,解決課前問題。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雖然學校、教育部門大力開展教育的改革,但是很多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沒有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很多學生產生消極學習情緒,并且很多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沒有運用求異思維,對于教學的方法沒有進行創新,教師只能沉浸在以往的常規方法里,無法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方式學生雖然可以學到知識,但學生只是學習了知識的內容,將知識記到了腦子里,并沒有學習到數學知識使用的方式,或者加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并且很多教師著眼于短期效果,往往忽視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求異思維,進一步導致模式的固化和思維的停滯不前。
很多學生在解題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思想的僵局,這主要是學生對基礎知識沒有掌握到位。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主要的關系。再加上數學的教師在學生解題的時候只注意到學生是否有將題目解答出來,而沒有關心到學生是怎樣解答出來的,只是對于學生在試卷中體現出來的解題步驟進行考查,這樣的方式不能知道學生的解題思路。
二、導入數學問題構建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導入問題情境創設
有效的問題導入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數學課堂參與度。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階段,教師要有效的構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快速的投入數學課堂中,同時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在提高正確率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一定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古典概型》的時候,要讓學生了解這個概念就需要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開始前導入相應的問題:在一個黑色的袋子里裝有紅色的球和白色的球各一個,如果每一次都只取一個球,又放回去,一共取三次,讓學生思考以下的問題:①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基本事件?②求概率:三次取出來的顏色有兩次是同色的概率。(3)求概率:三次取出來的顏色是同色的概率。④求概率:三次取出來的顏色紅色次數高于白球次數的概率。
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道具,讓學生自己動手求證和記錄概率計算的問題。
(二)鼓勵學生提出質疑
在開展問題導入的時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的觀點和教學的內容進行大膽的質疑,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中設計錯誤,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并且發表自己的觀點。正確的質疑,對于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很多學生通過不斷地學習很容易陷入思維僵局中,認為書中、教師講授的內容是一定正確的,其價值觀念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要勇于對權威進行挑戰。
例如,在學習《余弦定理》的時候,教師可以借用溫故而知新的方式,讓學生回憶正弦定理的證明過程,進而探究余弦定理,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間有什么關系,以及如何證明余弦定理,進而開展數學課程的學習。
(三)借用數學史的問題導入課程
高中數學史學習的內容豐富多樣且雜亂,其靈活性強,在導入的時候可以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歷史的問題進行導入。
例如,在“探索圓周率”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求證圓周率的數值,思考為什么探索圓周率,向學生述說圓周率的歷史,進而引出圓周率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在教授“π”的過程中,要優化和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明白教材中對“π”的介紹。教師可以主要采取兩個板塊來介紹π,計算方式和性質。計算方式可以用“割圓術”、電子計算術以及實驗法等。π的性質具有很多,比如無理性、超越性等,這些性質的發現對于數學史的發現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
數學問題導入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建立解題習慣。教師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尤其是對于數學解題的步驟,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將步驟仔細清楚地寫在本子上。教師在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對于題目的思路寫下來,說出來,讓教師和其他同學知道其解題思路,便于教師找出學生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其他學生學習其解題的思路。同時,為了提高學生解題的正確率,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以及解題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方法并掌握其中的技巧。在數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中,往往涉及知識點多且雜,一旦在審題環節或計算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偏差,就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三、結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問題的導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快速地加入課堂,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利用問題導入式學習的時候,要讓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問題的提出更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參考文獻
[1]周玉娥.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
[2]于青.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02).
[3]劉麗.高中數學史課程校本化實施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