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伊琛
2021年5月5日,微博網名“燦爛英才”發布第一條帖文。賬號主人是82歲的北京退休老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周光才,因與養老院存在糾紛,無法就退款問題達成一致,發布4000余字長文求助,轉發量超過13萬。這位高知老人尋求晚年依托而不得的經歷,已然成為老齡化社會中的一個典型樣本,映照出無數老人正面臨的養老困境。
病痛纏身
周光才夫婦都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求助微博中公開了一張配圖,內容是1993年度北京市市級優秀新產品一等獎的獎狀,授予HJD04型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研制者,抬頭第一個名字:周光才。HJD04是我國第一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
周光才的女兒周妍告訴記者,父親是北京國營738廠(北京有線電廠)總工程師,專業為有線通訊。母親劉錫英也是738廠高級工程師,擅長計算機,參與設計了中國當時第一臺計算機。
年輕時,周邊環境單純純粹,周光才與劉錫英都將心思投入工作,用周妍的話來說,沒有經歷過險惡環境,少了幾分社會閱歷與經驗。到了人生的暮年階段,他們碰上了一大難關。
周光才在自述中提到,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病紛紛“找上門”,原本能夠自理的他們變得力不從心,有了尋找具有醫保資質養老院的想法。
2018年上半年,周光才夫婦在北京市朝陽醫院門診大廳等候看診,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主動迎上來發傳單,介紹一家集養生、養老于一體的全方位養老中心——朝陽區健生養老院,在院內就可以用醫保看病,且院內有具有醫療資質的醫護人員,飲食經過特聘高級營養師專業調配。
幾日后,兩人跟隨該工作人員實地參觀。“微小型醫院內該有的科室都有”。但周光才發現,雖然硬件配備齊全,但所有科室皆無人煙。詢問后得知,“在裝修中,很快就會有人的”。
為了確保穩妥,周光才回家后,還用電腦查詢了該養老院的網站。看到服務內容第三條為“內設醫保定點”。
周妍告訴記者,在簽約之前,父母已多方“考察”各類養老院近一年時間。他們去參觀過一些老同學所在的養老院,做過比較, “又能看病,又有醫保”的養老院數量很少。
2018年7月,在無子女陪同的情況下,兩位老人與健生養老院簽下入住合約。當時需繳納12.2萬余元的入住金,他們手頭并無現錢。養老院工作人員以“優惠期快結束了”為勸說理由,帶著兩人打車去銀行取現金。
直到簽約后,周妍方從父母口中聽聞此事。然而,在與養老院簽過合約后,兩人并未馬上入住。周光才查出嚴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糖尿病病變引發的眼底出血、肺氣腫等多項疾病,加上多年的糖尿病,在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間,他頻繁住院接受治療。劉錫英則是前幾年意外車禍傷害導致四級傷殘,同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與慢性萎縮性胃炎,也需定期去不同醫院看中醫西醫。
退款風波
2019年10月,周光才夫婦第二次到訪養老院,發現樓內的掛號室、內科門診室、中醫治療室、住院部依舊是空無一人。雖然工作人員保證,很快會通過審批,但周光才夫婦還是決定撤銷入住養老院合約。
本以為一天未住,能獲得全額退款。但養老院說,按照合約規定,如甲方毀約退卡,應當向對方支付合同剩余金額35%的違約金;或者乙方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幫助轉讓,六個月內未能轉讓,乙方可七五折收購。
簽約時,周光才與劉錫英并沒有逐項研究合同細則。在這一點上,周光才的解釋是:兩人老眼昏花且整日精力匱乏,一心想著養老院不會做對老年人不利的事情。
據記者了解,養老院人均餐費為一天40元。根據房間大小和居住人數,每月繳納費用在4900至10900元不等,其中固定伙食費與物業服務費各1200元。
協商無果的情況下,周光才微博發文求助。求助微博發出次日,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已介入,與雙方進行溝通。5月10日,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養老工作科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已經協商解決此事。
“醫養結合”心愿落空
入住一家“內設醫保定點”的養老院是周光才夫婦的心愿,但這個心愿暫時落空了。
他們追求的這種“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近些年國內逐漸興起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結合了現代醫療服務技術與養老服務,意圖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的目的。
退款風波中,健生養老院客服人員說,他們確實是一家帶有醫療資質的養老院,從2019年開始遞交納入醫保定點申請,但目前仍未獲批。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教授孟穎穎向記者介紹, “醫養結合”在國家層面受到高度重視,但發展過程中的障礙依然存在,表現為支持資金不足、吸引社會資本力度不夠、養老服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短板明顯、政府監管缺位等。(文中周妍為化名)
(摘自《南方周末》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