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廣泛征求意見、反復討論,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形設計主要參照了唐代石碑與清代石碑,但碑頂的設計在當時是最為困難的一個部分。碑頂形式關系到紀念碑整體風格的統一。在紀念碑的方案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碑頂究竟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建筑學家和雕塑家的意見分歧較大,并一度形成了“建筑頂”與“雕像頂”之爭。
建筑學家們主張用“建筑頂”,理由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用來承載文字“以文銘功”,應該以碑的形式為主,群像在40米的高空,無論遠近都看不清楚。雕塑家們反對“建筑頂”的理由則是“大屋頂”形象太古老。由于碑頂形式遲遲定不下來,紀念碑的整體設計方案始終未能完整確定。在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兩年多的時間內,紀念碑工程進度十分緩慢。
這個問題一直到1954年11月才作出最終決定,紀念碑碑頂不用“雕像頂”。理由是雕像與毛澤東題字難分主次,不相匹配,易混淆紀念碑主題。用“建筑頂”形式,則可以突出碑身上的題字,使紀念碑的主題更為明確,且符合中國碑碣傳統。最終選取的碑頂方案是由古建筑學者梁思成制定下來的。他在結合了多處古建筑外形的基礎上,設計形成了紀念碑的雛形,并在碑頂上破天荒地加了個“小屋頂”的裝飾,這個極具特色的“小屋頂”后來被廣泛運用到各種新建筑物之上。
此外,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花圈紋飾十分重要,不僅是紀念碑建筑裝飾的組成,也生動地表達了人民對英雄的崇高敬意,浮雕花圈表示對英雄的永久紀念。
(摘自《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