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行為管理辦法(試行)》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發布了《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行為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并將于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辦法》遵循規范行為、優化服務的原則,圍繞價格指數編制、發布和信息披露、運行維護、評估、轉讓和終止等各種行為,提出了系統規范要求。其中,明確規定價格指數行為主體應獨立于價格指數所反映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的直接利益相關方,要充分披露價格指數行為主體的基本情況、指數編制方案、指數最新值的簡要計算基礎和過程、自我評估結果,編制方案應包括價格信息采集點的選擇標準、使用主觀判斷的條件及優先級等。同時,強調價格主管部門可對價格指數行為開展合規性審查,對不合規行為采取懲戒措施。
《辦法》的出臺,有利于促進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重要商品和服務市場價格的合理形成,推動我國價格指數市場健康發展。
國家統計局介紹2021年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6月16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現場介紹了2021年5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付凌暉表示,5月份國民經濟保持穩定恢復,工業生產穩步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加快;服務業穩中有升,服務業市場預期持續向好;市場銷售繼續恢復,網上零售快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回升,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保持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擴大。
其中,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6%;環比增長0.52%;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13.1%,兩年平均增速較4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0%,連續15個月高于臨界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8.2%。
瞄準“萬億級”!我國著力打造制造業集群新藍圖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在此背景下,工信部表示,下一步將形成“十四五”時期全國集群發展的一張藍圖,瞄準千億級、萬億級的規模打造集群發展新優勢。
集群化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是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緊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涌現出了一批在行業內、區域內甚至國際上有較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產業生態和集群網絡逐步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培育發展先進制造集群已經成為我國參與全球化發展、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途徑,對暢通制造業國內國際雙循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5月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27.5%
海關總署統計顯示,2021年5月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452.1億美元,同比增長30.3%,占中國貨物貿易總額的50.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7.5%至1533.4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24.2%),占中國貨物出口總額的58.1%;進口增長35.2%至918.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24.8%),占中國貨物進口總額的42.1%。
2021年1~5月,中國機電產品累計出口額同比增長42.2%至7364.9億美元,同時較2019年同期增長31.4%;累計進口額同比增長31.1%至4418.1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25.7%。
前5個月,機電領域各重點行業出口額延續了之前的增長趨勢。其中,汽車(含底盤)同比增長110.9%,照明設備同比增長66.3%,液晶顯示板同比增長54.2%,家用電器同比增長53.7%,汽車零配件同比增長48.1%,手機同比增長38.8%,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同比增長29.9%。
華南疫情影響港口效率 家電出口高速增長遇壓力
2021年中國家電出口高速增長,正處在歷史高位。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1~4月,中國家電出口376.2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55.5%,比2019年同期增長45.9%。4月當月出口101.4億美元,家電單月出口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以此估計,2021年全年中國家電出口額將有望超過1000億美元。
但是從5月下旬起,受華南疫情影響,廣東部分港口陸續推出管控措施,集裝箱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貨物滯留和交付的不確定性導致外貿企業庫存持續增加,正常生產安排受到嚴重影響,貨物逾期罰款風險增大,資金周轉的成本壓力倍增。不過,業內認為,這樣的情況只是暫時的。當下政府已針對廣東疫情展開積極的應對措施,合理的防疫管控有利于抑制疫情的擴散,并且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的提升,海外疫情有望逐步得到控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將緩解各大港口壓力。
618大促帶動家電消費熱潮2021年1~5月新增家電企業128萬家
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2021年以來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多次調價,部分產品價格漲幅甚至超過25%。“618”購物節期間,不少消費者期盼著以低價購入家用電器,將觸發年中消費新浪潮。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近995萬家電相關企業,其中福建省以128.2萬家排名第一,江蘇省、廣東省分列二三名。從注冊量上看,2019年新增注冊量222.7萬家,同比增長87%;2020年注冊量近244萬家,同比增長10%;2021年1~5月新增128萬家,同比增長45%。其中一月注冊量達20.52萬家,同比增長67%。二月注冊量超12萬家,三月注冊量達34.34萬家。四月注冊量有所回落,達32.46萬家,環比下降5%,同比增長26%。五月注冊量持續下降,達28.38萬家,環比下降13%,同比增長31%。
目前,我國家電行業步入成熟期,企業規模超千萬,受技術升級、物流、人工等上漲因素影響,家電產品價格短期內很難下降。
國內二三線家電市場正在崛起
近期,京東大數據研究院與新華網聯合發布《2021年京東電器消費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的數據當中,二三線市場顯示出了更為蓬勃的市場潛力。
實際上這并不意外。在過去幾年中,家電市場的消費數據就呈現出如此姿態:頭部城市的家電市場經過長期發展之后,消費市場已經逐漸飽和,此處的消費者雖然購買力強,但是整體上升級消費的完成度已經逐漸走高,家電消費趨于穩定,但升級空間逐漸縮小。反觀二三線市場則是另一種風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二三線地區的收入增速發展較快,又恰好進入到家電升級消費階段,消費需求旺盛且符合家電升級趨勢,二者相遇迸發出新的生命力。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在大力推動“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政策,著實為二三線家電市場的熱度再添一把火。如此來看,二三線家電市場的崛起勢不可擋。
中消協發布健康空調測評報告:自清潔、除菌能力待提升
6月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官方網站發布的《15款健康類空調產品比較試驗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部分品牌樣品自清潔除菌能力待提升。
此次比較試驗測試了15款空調樣機的自清潔細菌和自清潔灰塵2項功能,以自潔凈率的高低體現樣機的自清潔效果。14款樣機在購買時網頁中均宣稱具有自清潔功能,但測試中發現11款可實現自清潔細菌和自清潔灰塵操作,有3款樣機在自清潔功能啟動時,室外機無法運轉,不能產生冷凝水,不能實現利用冷凝水自清潔灰塵的功能。
從檢測結果來看,14款空調器樣品中溫度均勻度、垂直溫差、溫度波動三項舒適性指標表現都比較好,但吹風感差距較大,綜合拉開了14款樣品的舒適性差距;部分樣品的說明書過于簡單籠統,尤其對于宣稱的健康功能該如何使用方面說明過于簡單,不利于消費者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