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芳 吳芹 楊李 孫金霞 李啟松 黃思怡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1747
摘? 要: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該文主要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校院企”共建優質共享型教學資源、構建雙師教學創新團隊、產教融合共建國內一流的校內外實訓平臺等方面,探討了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的具體做法和主要路徑,從而在根本上提高職業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和實現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醫教融合? 醫學檢驗技術? 專業建設? 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3(b)-0131-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Medical and Education
MA Guifang? WU Qin? YANG Li? SUN Jinxia? LI Qisong? HUANG Siyi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dicine,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005? China)
Abstrac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grasp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method and main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spec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Jiangsu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he aspects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school, college and enterprise" co-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and shared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dual-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o build a domestic first-class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aining platform so as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graduates majoring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e and realiz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Reform
為促進高職院校專業建設,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 年)〉的通知》,進一步要求“提升專業建設水平”[1]。江蘇醫藥職業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堅持面向基層、立德樹人、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深化院校企三方協同育人改革機制,從而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 創建“校院企深度合作1+1+1”人才培養模式
深入總結6年教改實踐經驗與做法,不斷優化“檢教合一? 項目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臨床實踐教學,依托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等4家臨床教學醫院和南京金域醫學檢驗成立的產教聯合體,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打破傳統的“2+1”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醫院與學校深度合作、醫教融合的“1+1+1”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學年主要在校內完成人文社科模塊和專業基礎模塊的學習,間斷安排學生進入校內生產性實訓平臺見習,讓他們早期接觸臨床。第二學年在教學醫院完成臨床專業課的學習。采用“現場教學”“項目化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邊上課邊臨床見習,由經驗豐富的臨床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這樣有助于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的緊密結合。第三學年在實習醫院或企業頂崗實習,結合崗位工作開展綜合性技能訓練。
2? “校院企”共建優質共享型教學資源,豐富數字教育學習資源,打造立體式課堂
2.1 “校企院”合作構建“檢驗平臺加職業拓展方向”的課程體系
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所面向的職業崗位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崗位任務和崗位能力,確定人才培養所必須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從而構建能力與素質培養并重的課程體系,具體見圖1。
推進全學分制改革,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學生學習成果(如證書、專利、獲獎等)學分置換機制,各類成果經過認定,可置換相應課程學分或證書學分[2]。
2.2 “校院企”共建優質共享型教學資源
聯合4家臨床教學醫院和校內“蘇醫-金域醫學檢驗實訓平臺”成立7門核心課程資源建設小組,共同開發《臨床檢驗基礎》等7門課程教學資源。依托智慧職教云平臺校內教師、醫院專、兼職教師實名發布教學資源,隨時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授課。通過遠程系統校內開展的系列學術講座,如金域大講堂等同步輸出到臨床教學點。同時,臨床教學點間的新技術、新規范及各方優勢資源也能通過遠程系統實現共享。通過資源的有效整合,隨時把握最新的醫學檢驗理念,掌握最新的醫學檢驗行業技能,實現優勢資源互補,進而通過網絡教學與互動,促進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打造立體式課堂。
3? 進一步完善和深化項目化教學改革
基于“1+1+1”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進醫院,崗上教、崗上學”的項目化教學改革。在教學中以實際檢測項目為任務,構建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現場教學。教學在醫院真實場所進行,教師在崗位上教,學生在崗上學,“教、學、做”一體化,通過對檢測項目分析、檢測原理的探究、真實崗位操作、操作中存在問題的反思、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通過對檢測結果的解讀,培養學生臨床評判性思維。每次任務結束之后,老師與同學們一起完成評價的結果,能讓老師對實際的教學效果了解清楚,同學們也能根據評價發現自身的不足,提高驅動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率,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3]。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的特點,對《微生物學檢驗》《免疫學及檢驗》《寄生蟲學及檢驗》《臨床基礎檢驗》《血液學檢驗》這5門核心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同時,借助網絡學習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切實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4]。
4? 形成“校院企共建,專兼一體”雙師教學創新團隊
依托產教聯合體,根據崗位課程教學需求,組建“微生物檢驗”“生化檢驗”“臨床基礎檢驗”“免疫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寄生蟲檢驗”“血液學檢驗”這7個教學團隊。組織專任教師到醫院與臨床教師集體備課,努力將臨床檢驗崗位工作要求納入教學內容之中,以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任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通過集體備課、試講、聽課、評課、教學觀摩等形式,對外聘師資教學質量進行把關。每年開展1次各教學醫院教師擇優聘請工作,保持一支90人左右的兼職教師隊伍數量。通過外出進修、參加各類會議、各類教學能力培訓比賽等方式,多途徑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
5? 產教深度融合,建設國內一流的校內外實訓平臺
5.1 打造國內高水平醫學檢驗產教融合智能化生產性實訓平臺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于2015年與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金域醫學檢驗集團合作,建立符合工作崗位的真實情境的生產性實訓基地,聘請企業一線人員參與實訓室的建設與管理。實訓室采用信息化LIS管理系統,購置了全自動化學發光儀、日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儀器設備,建設國內設備精良、管理先進、人才優秀、技術領先的綜合醫學檢驗中心。在此基礎上,依托學校醫教聯合體與醫藥行企聯盟,與企業進一步合作,建成醫學檢驗產教融合智能化的生產性實訓平臺,包括臨檢室、分子技術室、微生物室、生化室等實訓室[5]。
5.2 校院合作,共建校外標準化臨床教學基地
本著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原則,從全省遴選并建設標準化臨床教學基地4家。依托醫院檢驗科各崗位(包括生化室、微生物室、臨檢室等),學生在入校第2年在真實場所進行專業知識學習,讓學生學習在崗位上,更好地實現學生專業知識與職業能力地緊密結合。針對在臨床崗位上不能實現的一些功能,比如:一些基本原理的手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訓不夠的問題,在各教學醫院,建立綜合實訓室,配備顯微鏡、計數板、加樣槍等教學設備,以滿足實踐教學所需。
6? 多途徑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6.1 創立“企業發展工作室”,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與金域醫學檢驗有限公司、江蘇英科新創醫學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集研發與孵化生產于一體的健康企業發展工作室,全面開展學生創業咨詢、成果轉化等服務,以專業化服務推動師生積極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聘請行業具有豐富創新成果的專家,作為雙創課程的任課教師和創業導師,在創新創業導師指導下,將優秀的創新創業成果進行技術提升和成果轉化。
6.2 建立優質學生社團“血液銀行”,拓展學生素質教育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課堂上,還要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6]。注重培養學生素質教育,充分利用專業優勢,依托鹽城市血站,以學生為主體成立大學生社團“血液銀行”,建立一支有一定規模的無償獻血志愿者數據庫,配合鹽城血站的工作,提供駐鹽各大高校學生的血型數據,做好無償獻血的宣傳、招募和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 張培龍.影像醫學科管理系統PACS/RIS的改進設計與實現[D].內蒙古大學,2017.
[2] 高靚.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多措并舉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J].中國建設教育,2019(2):77.
[3] 王寬壘.基于OSCE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臨床醫學本科生臨床能力的應用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6.
[4] 魏蔚,劉玉華.產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醫學生可雇傭性能力的現狀與對策[J].廣東化工,2020,47(7):252-253,263.
[5] 馬桂芳,潘紅寧,楊李,等.以“鹽衛金域醫學檢驗所”為平臺,構建“檢教合一·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4):588-589.
[6] 劉晶.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實施研究——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才智,2018(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