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水
湘西侗鄉的一擔皮籮
斜臥在楊家門口
隱藏著內在的修辭
和光芒
與楊氏一家人
眺望雪峰山盡頭
等待一名紅軍戰士歸來
一等就是八十年
那個呵氣成冰的冬夜
楊家木屋突然響起叩門聲
一滴滴血
在雪地上燃燒
一具年輕的身體在呻吟
舊軍帽上的紅星
閃耀著比火星更熾熱的光
楊氏父子急忙救起陌生人
冒著生命危險
躲過搜捕盤查
迎風斗雪
在懸崖上采藥
戰士的傷口終于結痂
這個曾經的篾匠
操起竹刀
編織出一擔皮籮
那一刻一畫里
浸透有一個戰士樸素的情感
他臨行前說
革命勝利后一定再來看望
時光里有無言的約定
三省坡的杜鵑花開了又開
縣溪河的春江水漲了又漲
一擔皮籮走進黨史陳列館
講述著難忘的歷史
不變的初心
一副紅軍擔架
一副鐵質的紅軍擔架
在槍林彈雨的歲月穿行
搶救過許多傷病員的生命
為了長征路上輕裝上陣
在一陣急切的呼喚里
保管紅軍擔架的責任
從追趕隊伍的戰士手上
交給了雪峰山上正在砍柴的樵夫
從此樵夫一家擁有了信念和憧憬
擔架被代代看管者藏之高閣
曾經遭受過威脅
也曾被高價引誘
粟家傳承了八十余年的傳家寶
最后無償捐獻給了通道轉兵紀念館
守護著一副紅軍擔架
粟氏一門五代人的接力
在平常的歲月里
完成了另一場感人至深的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