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敏
【摘? 要】生活教育已成為智障兒童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為滿足學生需求,生活教育應從學生的衣食住行出發,自低年級開始,大單元、小課時,有梯度地開展活動,并隨著年級升高逐步增加學習內容,提高教學要求。教師要尊重個體差異,有計劃地開展訓練并及時反思,通過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態度和生活習慣,為學生搭建融入社會的綠色通道。
【關鍵詞】生活教育;居家生活;學生需求;個體差異
中圖分類號:G76.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6-0065-02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Mentally Retarded Students' Living Ability at H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Weihai Wendeng District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China)WANGYamin
【Abstract】Life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basic goal and basic task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students' clothing,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Starting from the lower grades, large units and small class hour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gradual manner. The content of learning should be gradually increased as the grade increases,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should be improved.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arry out training in a planned way and reflect in a timely manner. Through self-service and housework, cultivate students' attitudes and habits of loving life and build a green channel for students to integrate into society.
【Keywords】Life education;Living at home;Student needs;Individual differences
將智力落后孩子培養成一名好照顧者、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是特殊教育的終極目的。培養智力落后學生的居家生活能力,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讓更多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在將來能過上更有尊嚴的生活,是我們的責任。
一、問題的提出
(一)提出背景
教育部頒布的《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提出,培智學校的教育教學要“以生活為核心”,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合格公民”。目前,生活教育已成為智障兒童教育的基本目標和基本任務,大部分培智學校已將培養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社會為智障群體提供的就業崗位有限,不少智障群體的人游離于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生活質量缺乏基礎的保障。隨著社會的進步,為輕度智障孩子提供的就業機會逐漸增多,基于此,為更好地做好學校教育和社會生活之間的銜接,我們提出了“核心素養視野下特校智障學生居家生活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課題,在學校建設了家政教室,對學生進行居家生活指導和訓練。
(二)理論依據
1.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他的“生活教育”核心思想集中反映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強調知行合一、手腦并用,注重學生在操作、體驗、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改善身心功能,提高對知識和技能的運用能力,培養智障學生的居家生活能力同樣離不開這一理論的指導。
2.生活質量理念。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環境為依托,以所在地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為背景,選擇生活中學生必備的居家生活技能作為核心教育資源組織設計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與技能應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能力,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成長和發展,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準備階段。首先,學校領導組織骨干教師加強理論學習,先后學習了《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康復與訓練》《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現代特殊教育》等專業書籍刊物;其次,學校召開家長會,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家長在居家生活指導中的困惑;再次,學校組織教師反復研討、查詢資料,研究適合智障兒童掌握的居家生活的內容、方法、途徑;最后,學校通過網絡查詢、生活中尋找等多種方式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學校采用問卷調查,搜集不同年級智障孩子在居家生活能力培養方面需要學習的內容。
1.學校建立家政教室,居家設備配備齊全。
2.設計理念:以備料、烹飪、面點加工、整理廚房等廚房事務為主要居家生活內容,通過有效的指導、訓練、實踐,讓孩子真正掌握技能,能在家庭生活中進行應用。
3.研究小組成員召開研討會議,依據《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中輕度、中度、重度智力落后兒童的教育訓練目標和內容,不同年齡段確定各年級段居家生活訓練內容并分年級段實施:低年級段初步接觸廚房事務,如簡單的擇菜、洗菜,認識餐具等;中年級段認識廚房用品,清洗餐具,會擇菜、洗菜、切菜等;高年級段學習簡單的烹飪技能,會擇菜、洗菜、切菜,進行簡單的配菜、炒菜,做簡單的面點,能自己收拾廚房等。
4.目標設置:(1)通過居家生活訓練,使學生認識各種蔬菜、調味品、餐具,并會使用餐具用餐。(2)通過居家生活訓練,掌握擇菜、洗菜、削皮等技能。(3)能根據烹飪需要,將菜切成塊、片、條、絲、丁等狀。(4)通過居家生活訓練,使學生掌握炸、煎、烤、燉、煮、拌、蒸等烹飪技能。(5)在居家生活訓練活動中,學會正確使用廚房用具,注意防火、防電、防燙傷、防創傷等,知道注意安全。(6)在家庭生活中,建立時間觀念,了解一日三餐的時間。(7)在居家生活實踐中,體會父母的辛勞,懂得感恩,學會分享。
三個年級段分別制定學習內容和目標,前后銜接,依次遞進。各年級段可根據學生動手能力情況,彈性調整訓練內容。
5.以活動為引領,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利用家政活動課、生活適應課和勞動技能課,對學生進行居家生活能力的訓練與指導。活動前從選課、備料等做好準備,活動中認真指導,活動后做好記錄并及時反思。如烙千層餅練習。進入家政室,教師分發了小白圍裙,大家互相幫著系好,戴上口罩、帽子。隨后孩子們做好準備工作:面板放好,面盆刷好備用、搟面杖備好、炒鍋刷好備用,碗、勺子刷好備用,油、鹽準備好,面粉準備好。
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好,教師開始按步驟進行操作,邊操作邊進行講解,學生認真觀摩和配合。教師第一步將面粉舀進面盆,面粉分同等份,一份用開水和面,一份用冷水和面,和面時要一邊倒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水要一點一點地倒;第二步,熱面和涼面分別和好后混合在一起進行揉面,教師先揉一會兒,放在盆里進行醒面;第三步,開始制作油酥,這個過程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進行說明和安全提示;第四步,分給每個同學一塊面進行揉面練習;第五步把面團搟成薄薄的面餅;第六步,把油酥均勻地涂在面餅上;第七步,卷面餅;第八步,把卷好的面餅按壓,再搟成薄餅;第九步開始用電餅鐺烙千層餅。揉面時有的學生用力太大,面團粘在板上,教師在這時應指導學生在面團下面鋪上些干面粉;搟面時指導學生也要在面下面鋪少許面粉進行搟面,面要向四面搟。讓學生跟著教師做;抹油酥時,教師要把油酥放在每個學生的面餅上,演示均勻抹油酥的方法;抹好油酥后,開始卷成一圈,讓學生跟著進行操作,按壓、壓平,用搟面杖搟成薄餅;開始烙餅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電餅鐺上撒上少許油,等鍋里的油冒熱氣時放入油餅,蓋上蓋子等2分鐘后,掀開蓋子,用鏟子翻一翻,再蓋上蓋子,2分鐘后打開蓋子,將金黃的千層餅盛盤。
綜上所述,我校參與研究的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地探究更好的教學方法、手段,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轉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聯系,使智障學生的生活能力和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榮田,邢同淵.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