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語文
未來世界將是怎樣的?最近咨詢了某能源互聯網的行業專家,談到了幾個關鍵的問題。
一是,電池儲能真的好用嗎?他談到了電池成本的問題,一般使用半個小時是沒有問題,但時間如果超過一個小時的話,成本上升會導致該項技術很難廣泛應用,而氫能的傳輸和儲備相對更加有可能大規模復制。
二是,對于中國的居住環境而言,很難像歐美國家那樣大幅推廣快充技術,因為多數居民居住的并非別墅,而是高層住宅,大量的充電樁在小區樓下晚上集中使用將會帶來巨大的用電負荷,無論是安全問題還是電壓負荷,都使得電網難以承受其重。但這一問題在沒有集中出現之前還沒有得到重視。
三是,光伏風能等屬于西部地區過剩的能源很難通過高壓傳導的方式送達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所以,東南沿海地區仍需要主要利用另外的清潔能源——核電。
目前中國的核電行業已經進入到以第三代核電技術為主導的發展階段。這項技術正好是針對福島核泄漏所導致的公眾恐慌而重點研發的新一代更安全的核電項目。華龍一號作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已經具備了比第二代技術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盡管前期項目的建造成本可能會高一些,但隨著這項技術的廣泛運用和規模優勢的形成,最終也能夠打造中國特色的建造優勢。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由于電動車及萬物互聯等大量使用及全球電氣化時代的到來,電力需求的大幅上升導致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在全球都屢見不鮮,包括美國、日本、德國及中國臺灣地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電力緊張局面。這些國家和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原因在于核電發電占比不斷下降,主要來源于福島核泄漏事件出現后公眾對于核電安全的質疑及政府所承擔的壓力上升。因此,放棄核電成為了上述國家的選擇。但在風光等新能源受儲能和傳輸距離等因素限制而難堪大任的情況下,電力供應危機勢必成為未來電氣化時代的主要特征。
在電力危機的背景下,核電作為基荷能源的使用價值將會大大提升,核電設備利用率會保持高位運行,從而提升相關電力公司的業績增長潛力。與此同時,而中國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發電量占比僅在4%的水平,距離全球平均10%的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無論是從行業滲透率還是需求增長角度來看,未來中國核電行業的增長空間巨大。
另外,從周期股的投資邏輯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導致了相關部門的密切關注,可能導致價格不會出現繼續大漲。因此,我們將目標定在了漲幅不受限制的某些行業,比如稀土。2021年3月1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說出了一句金句:我們的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卻賣出了“土”的價格。這被市場認為中國稀土被賤賣,目前價格仍是長期的底部,因此,布局稀土行業成為周期股投資邏輯的亮點。
考慮到今年雙創指數和所謂核心資產等白馬股的估值仍在歷史高位,而美國也出現了擊鼓傳花的游戲,最終要抵抗未來兩年全球股市下跌的系統性風險,還是需要依靠周期股。
一方面是周期股業績的持續增長和釋放,另一方面是周期股的估值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自2007年以來的十幾年的持續調整為廣大周期股提供了非常大的價格安全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