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長三角地區包含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35.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要推行“一體化”改革難度巨大,為此《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選取了“生態環境”這個重點領域,“青吳嘉”這個核心區域,提出了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改革試點方案,作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2019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執委會在上海青浦區正式掛牌成立。示范區的選址位于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位置,這個區域是在上海、江蘇蘇州和浙江嘉興的一個黃金三角區。在2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有4000萬常住人口,經濟總量6萬億元。“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制度創新探索,也從這里正式展開。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包含上海市青浦區、蘇州市吳江區、嘉興市嘉善縣等“兩區一縣”,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實驗田,示范區對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改革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青吳嘉”三地的檢察機關主動對標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核心區位優勢,著力推動檢察一體化協作創新,努力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檢察“排頭兵”。自2019年以來,三地在落實協同舉措、創新協同模式、開展聯合行動、提升協作層級等方面已經取得了許多重要的進展。
在協同機制建設方面。三地檢察機關一是成立了檢察協作聯絡組,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對接、資源共享。2019年以來,先后召開聯絡人工作會議8次、部門交流會議40余次,聯合舉辦新聞發布會3次。二是建立“1+7+4”協作框架,推動檢察一體化先行先試。2019年,三地簽署了《青吳嘉檢察機關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備忘錄》,協同打造跨區域檢察協作平臺、法律監督協作、生態檢察、服務營商環境、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檢察人才培養、黨建和檢察文化等七張“一體化名片”,共同推進太浦河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刑事執行檢察監督、未成年人檢察一體化和青年工作合作交流等四個重點協作項目,以“1+7+4”協作框架推動檢察一體化向深向實。三是緊抓涉“博”抗“疫”契機,構建示范區檢察護航矩陣。青吳嘉檢察機關共同組建服務保障進博會青年干警先鋒隊,在國家會展中心設置聯絡站,協同履行案件辦理、場館接待等職責;疫情期間,三地會簽《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青吳嘉檢察機關聯動協作一體化工作辦法》,從訴訟服務、辦案協作、涉“疫”犯罪懲治等6個方面細化10條舉措,加強跨區域辦案遠程協同和線上協作,先后通過網絡連線,對2起危險駕駛、交通肇事案件進行不起訴公開聽證,實現疫情防控和檢察辦案兩不誤。
在協作模式創新方面。一是推行“協辦制”,打通行政區域壁壘。三地檢察機關對示范區內的跨區域案件實行“協辦制”,互相進行跨區域取證、社會化調查等,并委托開展異地權利義務告知、詢問證人等工作。目前,已異地通辦合同糾紛民事監督等案件4件。二是危險駕駛案件協作,推動司法趨同破題。三地簽訂《危險駕駛案件辦案協作協議》,及時互通危險駕駛案件辦案標準和定罪量刑情況,并制定《關于醉酒駕駛犯罪案件不起訴的辦案指引》,不斷推動區域內法律政策和適用標準的統一。三是知產犯罪聯懲,打響司法保護協同戰。三地檢察機關與三地公安機關、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侵犯知識產權案件信息共享,并就可能涉及的犯罪線索進行通報協查,形成示范區打擊合力。如青浦區人民檢察院提前介入一起11人假冒知名輕鋼龍骨注冊商標案,針對青浦為制假窩點所在地、吳江為經銷商所在地,會同吳江區檢察院與兩地公安分局多次會商,對吳江地區尚未到案的經銷商立案管轄問題提出兩地聯合偵辦建議,推動形成“青浦+吳江”與“公安+檢察”模式。
在開展聯合行動方面。一是開展太浦河聯合保護。三地檢察機關共建生態資源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實行案件聯合辦理、線索移送、聯合會商、信息共享等協作模式,開展“同護一江水、共建兩岸綠”專項行動,先后對太浦河流域相關水域等開展公益訴訟線索排摸、勘驗取證和初步調查工作,針對一處水域遭嚴重污染的情況,向屬地水務部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推動整改到位。會同三地農業農村委員會開展太浦河流域增殖放流活動,放流魚苗18萬余尾,充分發揮以漁活水、以漁凈水的生態保護作用。二是進行水源地聯合巡航。依托海事巡邏艇、無人機設備,對上海市金澤取水口、浙江省丁柵取水口等水源保護區進行聯合巡航,對水源地的水文地質、碼頭水運和周邊工農業生產等實際情況進行現場調查,積極排摸周邊污染物排放、垃圾傾倒、水上運輸等公益訴訟線索。健全環境資源司法執法聯動機制,與嘉善水務集團座談了解保護區及取水口日常管理及周邊情況,對水質面貌和可能存在的污染情況進行分析研討,達成聯合保護共識。三是啟動環淀山湖漁業資源領域保護。針對青浦地區環淀山湖區域在禁漁期期間非法捕撈案件頻發的情況,青浦區檢察院依據公益訴訟線索共享機制通報吳江區檢察院、嘉善縣檢察院開展聯合調查,形成三地非法捕撈犯罪情況調研報告。對示范區漁業生態資源保護難以趨同的問題,三地檢察機關共同制定環淀山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三地統一規范禁漁政策。

流域內水葫蘆生長情況衛星遙感監測圖
在提升協同層級方面。一是打造未成年人檢察一體化。三地依托《青吳嘉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一體化協作機制》,共建未成年人法治宣傳講師團,共享東方綠舟法治教育基地資源,建立異地救助、矯正、幫教等協作機制,推進未成年人檢察一體化實踐探索。二是打造社區矯正監督一體化。聯合三地司法局制定示范區《社區矯正和檢察監督工作協作實施細則(試行)》,規范示范區內需往返矯正對象的報告流程,探索三地矯正活動互認制度,為社區矯正一體化提供制度保障;并以“社區服務”為切入點,對示范區內部分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巡回檢察,形成《巡回檢察反饋意見書》,針對考核評估、基地建設等差異情況向三地司法所通報,提出統一社區服務考核細則、統籌完善社區服務基地等建議。三是構建檢察隊伍建設一體化。三地檢察機關聯合舉辦“守初心 擔使命 追夢長三角”主題黨課PLUS演講演說會,開展陳云紀念館、“繆家村”等紅色路線互訪,開展業務聯訓系列活動,組織青年檢察干警進行案例匯報及論辯實踐展示,形成三地黨建聯建共建格局,共同打造示范區檢察人才培養高地。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三地檢察機關已經形成一定的一體化協作機制,并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比如,在社區矯正一體化方面。三地有效破解企業社區矯正對象請假外出難的問題,三地檢察機關加強刑事執行檢察監督協同,聯合三地司法局,出臺《社區矯正和檢察監督工作協作實施細則(試行)》,對示范區社區矯正對象調整活動范圍、異地協管、異地矯正等工作進行細化,立足社區矯正檢察監督職能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服務“六穩”“六保”工作。目前,三地檢察機關已為20余名示范區內社區服刑人員打通異地報告通道。
在生態環境治理方面,太浦河聯合保護行動成效顯著。以往,由于太浦河不同水域分屬不同省市,且功能定位、執法標準等不一致,河湖分而治之,漁業保護缺乏協調統一。針對這個現象,青吳嘉檢察機關在去年聯合制定《太浦河流域生態資源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將漁業執法管理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掛鉤,并在全國率先探索衛星遙感和無人機在水域環境和漁業資源公益訴訟保護中的實踐應用。借助蘇州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和流動檢測車等技術力量,共享鑒定和信息技術資源,開展太浦河流域公益訴訟摸排、勘驗取證和初步調查工作。此外,還協同對太浦河、環淀山湖等核心區域生態環保、水污染防治開展專項監督,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和現場勘驗、約談督促、衛星云圖比對等具體舉措,積極促進問題整改和環境修復。2020年以來,共排查和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近300件,其中近1/3涉及生態水環境和漁業資源保護,是往年的三倍以上。同時,針對示范區漁業生態資源保護難以趨同的問題,2021年三地又共同制定了《環淀山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向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三地統一規范禁漁政策,得到三地漁業部門大力支持。當前,太浦河流域三地已統一了禁漁期和禁漁區。
此外,三地在刑事案件協同辦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三地檢察機關協同辦理的吳某某危險駕駛案。該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案件發生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期,這就造成人員往來受限制,跨地區辦案不便;二是犯罪嫌疑人工作在嘉善、戶口在吳江、犯罪在青浦。吳某某飲酒后駕駛小型轎車,在途經青浦區某公路時,被設卡的民警當場查獲。經檢驗,吳某某案發時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105毫克,屬于醉酒駕駛機動車。在特殊時期發生如此特殊案件,檢察協作必不可少。青浦區檢察院受理該案后,為減少人員流動,承辦檢察官迅速與吳江區檢察院、嘉善縣檢察院取得聯系,根據三地檢察機關簽署的《關于建立青嘉吳檢察機關危駕工作協作機制的協議》和《關于抗疫防疫期間青吳嘉檢察機關聯動協作一體化工作辦法》,委托兩家兄弟院協助進行異地權利義務告知、社會化調查、訊問筆錄制作、認罪認罰律師見證和相關法律文書簽署等工作,最終促成案件順利辦理。該案通過異地委托、線上協作、遠程視頻辦案等形式提高了承辦檢察機關的辦案效率,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防疫辦案兩不誤”。同時,也推動三地檢察機關以道路交通違法犯罪類案件為切入口,積極探索司法辦案協同機制,為跨區域法治建設提供創新經驗。
經過一年多來的實踐,“青吳嘉”三地檢察機關在推進檢察一體化方面做出了許多重要且成功的嘗試,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破冰提供了寶貴經驗。隨著示范區檢察協作一體化程度的不斷深入,區域協作“越來越難啃的骨頭”仍有待各方共同努力,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