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日前,江蘇省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知假吃假”后索賠的官司。江蘇常州一食客消費后以河豚等食材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為由對商家發起索賠,法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對于開飯店的人來說,有客人來消費本來是件高興的事情。然而,2019年3月23日武進區雪堰四季花園養生食府(以下簡稱“花園食府”)的老板在接待一群食客后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原來,客人事后投訴了花園食府,花園食府由此受到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警告和沒收違法所得及違法經營河豚的處罰,還被罰款上萬元。
2019年3月23日,江蘇省沭陽人徐某等人到花園食府用餐,共計消費2200元。其中,菜品“春筍紅燒橘黃”為河豚制作而成,共計1280元。徐某見花園食府前臺陳列“寶寶米”,遂購買4盒,共計720元。
吃完飯結賬時,花園食府根據徐某的要求,提供了當日消費的菜品清單和價格,開具了收據,載明“人民幣貳仟玖佰貳拾圓整,收款事由為:餐費2200+‘寶寶米4盒(180/盒),共計2920元”。兩天后,徐某又到花園食府購買了2盒“寶寶米”,1盒野鴨蛋,共計458元,花園食府亦向其開具了收據。
消費完了,賬也結了,按說銀貨兩訖后食客和飯店方就相安無事了。然而,出乎花園食府意料之外的是,徐某事后向常州市武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了花園食府。2019年8月2日,該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花園食府處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748元、沒收違法經營的河豚13條、沒收未經標注生產日期和執行標準代號的“寶寶米”4盒,并罰款1.5萬元。
投訴完后,徐某還與花園食府打起了官司。2020年3月13日,徐某以花園食府為被告,向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退還貨款2920元,支付賠償金2.92萬元,并承擔案件訴訟費用。
徐某為什么要投訴并起訴花園食府?原來,徐某消費后認為花園食府提供的食材存在質量問題。訴訟雙方的爭議焦點也就落在了徐某提出的菜品“春筍紅燒橘黃”及事后購買的“寶寶米”和野鴨蛋是否符合食品質量標準。
既然涉及食品質量標準,就應該有相關的規定。然而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并未涉及有關河豚及其毒素限量的要求,現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水產品中河豚毒素的測定》只是就河豚毒素測定方法的檢測標準作出了規定。

“職業打假人”不屬于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消費者(圖/視覺中國)
關于食品經營者能否銷售河豚的問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國家食藥監局”,現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發答復函明令禁止,并于2017年3月15日宣布廢止該答復函。后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國家食藥監局辦公廳發布《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紅鰭東方鲀(河豚)和養殖暗紋東方鲀(河豚)加工經營的通知》,決定有條件放開兩個品種東方鲀(河豚)的加工經營,同時規定產品的毒素含量不得超過2.2mg/kg。
法院開庭時,徐某和花園食府的法定代表人均未到庭。徐某的代理律師出庭參加訴訟,其代理人在庭審時指出上述消費中價值1280元的河豚涉嫌欺詐,“寶寶米”及野鴨蛋也不符合國家規定,其中野鴨蛋無生產日期。
徐某的代理人認為,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花園食府應退貨并支付徐某相關消費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花園食府覺得受到行政機關的處罰已經夠委屈的了,現在食客又提出要按十倍返還消費費用,自然不會答應。花園食府的代理人指出,被告提供的食品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所銷售的河豚也不構成欺詐。其中銷售的河豚都是養殖形成,有明確的供貨來源,并非禁養和銷售食材,被告進貨后經過了嚴格的食品加工。被告所銷售的“寶寶米”和野鴨蛋屬于初級農產品,從農戶手中收購而來,不能苛求農民銷售自產的初級產品要有包裝,而且原告在被告處消費的時候明知上述情況。
花園食府的代理人認為,我國《食品安全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懲罰性賠償是有前提條件的,即食品本身存在安全問題才適用,但本案被告的食品并不存在安全問題,故不需要賠償。
花園食府的代理人在法庭上還對原告徐某的消費者身份提出質疑,指出原告不屬于消費者范疇,其購買是為了牟利,不屬于法律上保護的消費者。其代理人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詢,原告有十多起案件經法院民事和行政判決,都是指向原告特意購買存在瑕疵的商品,后至有關部門舉報。本案與原告之前訴訟的案件類似,本案的行為純粹是為了牟利,嚴重違背了誠信原則,屬于浪費司法資源,該行為不應該獲得支持。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武進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圍繞本案的兩個爭議焦點,作出評判分析。
一、關于案涉食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問題,法院認為:本案認定涉案河豚和“寶寶米”屬于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缺乏相應證據。
首先,徐某未提供證據證明涉案河豚和“寶寶米”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我國《食品安全法》第25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據此,食品安全標準有國家標準的,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沒有國家標準但有地方標準的,應執行地方標準。雖然上述通知第9條規定,河豚產品的毒素含量不得超過2.2mg/kg,但該通知不能替代食品安全標準。原告方提出的上述通知屬于規章以下的規范性文件,并非規范食品安全標準的法律、法規,不能成為原告主張賠償的食品安全標準。
武進區人民法院指出,我國現行食品安全標準尚未涉及有關河豚及其毒素限量的要求,案涉的河豚既沒有國家標準,亦沒有地方標準,因此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標準應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法》第150條進行認定。現徐某主張涉案河豚屬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提供證據證明涉案河豚有毒、有害,不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會造成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武進區人民法院同時指出,涉案的“寶寶米”沒有標明生產日期僅能說明涉案食品的預包裝標簽存在不規范的情形,并不表明食品本身存在安全問題,且這一瑕疵并不足以構成對原告購買行為的誤導。也即食品外包裝標簽的瑕疵,并不影響產品本身質量問題。徐某食用后未產生不良后果,不能以此作為認定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依據。
鑒于前述國家食藥監局答復函已被廢止,故不能據此直接認定河豚屬于“禁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作為普通民事糾紛案件,起訴涉案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應該遵循民事案件的證據規則和證明標準,而不能依據“國家禁止銷售經營河豚,則河豚不符合安全標準”進行簡單的推定。
二、關于徐某的身份問題,武進區人民法院認為:徐某并非以消費為目的的消費者,不屬于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消費者,其行為符合“職業打假人”的特征。故對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2020年6月11日,武進區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原告徐某的訴訟請求。一審宣判后,徐某不服,于9月9日提出上訴。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于11月4日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消費者是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人。在食品消費領域,購買者明知商品存在質量問題仍然購買的,其主張懲罰性賠償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但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以牟利為目的而購買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