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摘? 要:對于常規的智能建筑物配備的安防體系具有安全防護能力較弱、智能化技術含量較低以及智能型建筑工程安全管控工作缺乏標準等層面的狀況,應用先進的物聯網相關技術對于智能型建筑內部的安防體系實施研究。應用物聯網相關科技針對智能型建筑內部的安防體系進行改善驗證了其在智能型建筑安防體系內部是可行的,解決了傳統安防體系存在的不足,讓民眾獲得更便捷及安全工作生活條件。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 智能型建筑? ?結構? ?安防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TU85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4(a)-0029-03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Security System
DENG? Hua
(Fuzhou polytechnic,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108? China)
Abstract: For the situation that the security system of conventional intelligent building has weak security protection ability, low content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lack of standards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for the internal security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s studie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related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security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verifies that it is feasible in the internal security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olve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security system, and makes people obtain more convenient and safe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telligent Building; structure;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伴隨著廣大民眾日常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人們對待生活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需要滿足,對于生活品質、家居生活人性化及智能化的追求,以及智能型建筑物是否具備安全、便捷、方便、舒適的優點,已經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對于現代化建筑物內部安全防護體系比較薄弱、警報系統可能出現漏報誤報、智能型建筑物的安全管控體系缺乏標準化及建筑項目的智能化標準較低等情況,給居住在其內部的廣大民眾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顯著的困擾和安全方面的潛在隱患。伴隨著互聯網相關科技、電腦相關技術、控制工程相關技術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加速了自從個人電腦、因特網、無線通信科技以后的第4次信息科技革命的物聯網相關科技的出現和快速升級。物聯網相關科技可以明顯改善現代化智能型建筑物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各類不足之處,可以為民眾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較大的方便及安全方面的心理保障。該文針對物聯網相關科技在智能型建筑物安全防護體系中的實際使用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經研究和分析說明物聯網相關科技的實際應用大幅度提升了智能型建筑安全防護體系的智能化水平,促進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更加舒適、便捷及安全。
1? 物聯網相關科技簡述
物聯網的相關理念最開始是1992年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第一次提出。自此以后,國際上很多國家均著手對于物聯網相關科技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攻關,并且設定了本國的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未來發展戰略方向。有關部門已經把物聯網科技列為我國的國家級別新型戰略性質的支柱產業之一。物聯網相關科技指的是基于互聯網為核心框架,應用電子標識、無線數據信息通信等信息技術,打造一個涵蓋世間萬事萬物的萬物互聯網絡世界。在此網絡中,無需人類操作者的手動干預,各類物品便可以互相實施交流和互通。其本質是應用RFID相關科技,借助網絡完成系統內的物品的自主辨別及數據信息的互相通信和共享工作。物聯網系統的主體框架能夠分為3個層級,即為感知層級、網絡層級以及應用層級。
2? 物聯網相關科技在智能型建筑安全防護體系中的實際應用簡介
常規的全方位智能型安全防護體系中的相關分支系統均為獨立安裝并且獨立工作,各個分支系統之間不存在相互聯系。伴隨著物聯網相關科技的飛速進步、安全防護技術的提升以及廣大民眾對于居住環境的安全性需求,需要設立一個相對集中的綜合管控平臺,對于各個分支系統實施一體化的操控及管理。物聯網相關科技的涌現,能夠把相關的智能型建筑物內部所有的安全防護分支系統統一集成到綜合性的物聯網平臺之中,不但能夠達成智能型建筑物內部的集成化管控及智能監控,還能夠達成城市整體的綜合統一管控及統籌資源調配[1]。
2.1 依據物聯網相關科技的智能型建筑安全防護體系的結構
智能型建筑物中的綜合性智能化安全防護體系中包含有視頻圖像監控裝置、周圍邊界報警系統、智能巡邏打更系統、門禁對講系統以及居家安全防衛系統等。
2.2 智能型建筑安全防衛系統研究
2.2.1 圖像監控系統研究
根據物聯網相關科技的圖像監控系統和常規的圖像監控系統不一樣,該系統是把圖像攝像裝置、信號發射裝置及雷達系統等傳感裝置劃入安全防護監控網絡,達成大面積區域、多個場所及全時段的安全防衛檢測,無須人工干涉。圖像監控系統包含前部監視系統、中端傳輸系統及末端控制系統。智能型建筑物內部監控系統攝像裝置通常安裝在建筑物門口、單元門門口、車庫門口、車庫內部、重要通道拐角處及周邊警報探測區域,對于此類區域實施完整視頻錄像及監控。攝像裝置屬于現場裝備,分為全景可移動式和固定位置式兩類,在外面應用時必須裝備防雨罩及雨刷器,假如需要進行夜間監控必須使用紅外線型式或者微光型式,不然必須配備能夠具備聯動照明功能的相關型號。攝像裝置的監控范圍通常是25.5~40.5 m,設置高度是2.55~3.55 m。固定位置式監控攝像裝置必須配備電源適配線及視頻信號傳輸線;全景移動式監控攝像裝置必須配備電源適配線、視頻信號傳輸線、信號傳輸控制線,假如使用解碼裝置,那么信號傳輸控制線僅需要二芯雙絞式屏蔽線。視頻信號傳輸線傳輸范圍通常狀況下小于505 m,不然必須增加均衡裝置以防止由于數據信號減弱進而降低數據信號傳送品質,使監控視頻的精度降低。攝像裝置電源適配線通常使用統一供電的模式,由供電系統控制中心統一配送。末端控制系統分成控制模塊、顯示模塊及錄像模塊。控制模塊是由矩陣式控制器和矩陣式鍵盤構成,矩陣式鍵盤由多個部分組成,安裝在不同位置,方便在不同位置調取所選視頻至該地視頻監控裝置[2]。
2.2.2 周邊警報系統研究
根據物聯網技術周邊警報系統是一種借助在安全防衛區域設置許多或者多種類型的探測裝置,探測裝置具備自主搭建網絡及協作感應的功能,實現科學探測功能的安全防衛侵入系統。智能建筑周邊警報系統安裝在建筑物電源總線上,用于監控非法入侵智能建筑物的狀況。該系統通常由紅外線對射探測裝置、周邊警報端口箱及電源警報線纜等構成。紅外線對射探測裝置通常選取主動型,探測間距分成45 m、85 m、105 m這三類;周邊警報端口箱屬于現場安裝的壁掛裝置;紅外線對射探測裝置和周邊警報端口箱通常由持續電源箱供電。警報線纜通常順建筑物室外電纜溝槽鋪設或者穿管埋地鋪設。周邊警報必須和圖像監控裝置一同設置相關參數并且可以聯動圖像監控系統啟動。
2.2.3 智能巡邏系統研究
智能型建筑智能巡邏系統通常分成在線巡邏及離線巡邏兩大類,現階段常規的使用是離線式巡邏系統。離線電子巡邏裝置一般包含電子巡邏裝置、巡邏感應裝置以及身份識別卡。電子巡邏裝置由巡邏工作人員手持,用于收集感應裝置物理地址及巡邏時間等重要參數,該設備使用干電池進行供電;巡邏感應裝置是一種現場安裝的設備,通常是非接觸式型,方便在黑夜及極端天氣條件下使用,其安裝位置是智能建筑物重要出入口、單元門出入口、停車場出入口、電腦機房及設備間等位置;身份識別卡用在對于巡絡人員真實身份的辨認。巡邏系統借助數據變送裝置把巡更邏感應裝置中參數信息與電腦主機進行數據交換,使用相關數據處理軟件實施管理控[3]。
2.2.4 門禁對講系統研究
智能型建筑物單元門禁對講系統也稱為來訪客人提示系統,該系統通常包含用戶屋內分機系統、建筑物室外主機系統、可視化對講線路及CAN總線隔離裝置組成。屋內分機系統和建筑物室外主機系統可為合成一臺或者多臺。建筑物室外主機通常由可視化對講裝置連接網線相連并且連接到智能型建筑物對講監控系統管控指揮中心。屋內分機通常安裝在進戶門里側或者內樓梯間入口位置,采用壁掛的安裝形式;建筑物室外主機通常設置在單元門外部墻體上,采用嵌墻式的安裝形式。CAN總線隔離裝置通常和安全防衛總線隔離裝置共用嵌入式箱體[4]。適配電源箱通常是通道入口內側主機位置附近壁掛式安裝。可視化對講裝置的CAN總線控制線和圖像傳輸線纜排布比較簡單,針對管道豎井橫截面積比較小的單元,可以使用分管暗鋪的模式。門禁對講系統兼備純警報類安全防衛的作用,這種情況下屋內警報前端裝置直接和屋內對講分裝置連接,建筑物室外對講主機系統還必須和報警監控系統指揮中心進行連接,這種連接方式能夠完全使用相關監控裝置的功能,符合基礎型智能型建筑物標準的技術要求。
2.2.5 家居安全防衛系統研究
常規的家居安全防衛裝置缺少有效的控制系統,因此警報系統不能有效處理報警數據,造成誤報的情況頻發。物聯網相關科技配置的家居安全防衛系統屬于傳感技術、控制工程技術等多項領先科技為一體的綜合應用。使用對講系統及單元對講設備的相應功能達成室內安全防衛系統密碼的操作;屋內配備的遙控設備以及電話報警通信功能等屬于可挑選的項目由建設人員進行取舍;遠程抄表裝置關系市政相關部門,根據其可行性進行相關設置。
3? 智能型建筑物聯網在安防系統中使用
3.1 家庭安防系統中的應用
智能型建筑安防系統內部,應用物聯網相關技術的顯著優勢是高效、全面、精度高。智能型建筑安防體系管控工作涉及防入侵、出入口防控、家庭安全、圖像監控及信息處理等層面的項目。家庭安全防衛是智能型建筑安防系統中最重要的分支系統,為了保護家庭的財產及成員的人身安全,可以在家庭內部設置傳感器,一旦發生問題,可以快速斷開開關,杜絕火情產生[5]。
3.2 公共場所安防系統中的應用
物聯網相關科技中的傳感設備在監控系統內屬于關鍵部分,應用光柵傳感系統裝置及無線信號傳遞網絡。在有關的項目施工過程中所應用的原材料之中,可以應用光柵傳感裝置系統,因為此系統具有相對較強的感知功能,還能夠對細小精確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核查及監控。對于光柵傳感系統的配置進程需要予以足夠的關注,該系統在設置進程中必須保證其配置在適當的區間之內,這樣操作才能夠將有關的檢查、監控性能完全發揮出來,防止發生電路故障的狀況[6]。
4?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上述分析研究可得,物聯網相關科技在智能型建筑物安全防衛體系中的實際應用是可行的,能夠提升智能型建筑物安全防衛裝置的智能化水平,補全常規安全防衛環節存在的漏洞。物聯網相關科技在智能型建筑安全防衛裝置中的使用給民眾的生活及工作帶來了有利的影響,讓民眾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因此,相關物聯網科技的技術人員必須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積極地迎接相關挑戰,摸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根據物聯網相關科技技術之上的智能型建筑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石書羽.智慧建筑理念在現代建筑中應用分析[J].智能城市,2021,7(1):33-34.
[2] 劉曉倩.建筑物聯網設備管理及其用能行為分析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20.
[3] 俞學豪.物聯網技術在建筑能源管理系統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20(22):37-39.
[4] 黃新偉.建筑工業智慧建筑2.0的實踐與探索[J].城市住宅,2020,27(9):170-171.
[5] 楊帆.基于BIM與物聯網的裝配式建筑設計與施工管理[D].西安科技大學,2019.
[6] 石洪巍.探究建筑設備物聯網中無線網絡的設計與實現[J].數字通信世界,2020(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