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羽

“物品多,難斷舍!迷你倉,幫大忙!”“狂歡購物后沒地兒放?迷你倉了解一下!”近年來,有關迷你倉的廣告語出現在熒幕、網絡及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里。人們只需花費一定的費用,就可以租賃一個專屬小倉庫,隨時存取。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增大,人們的生活空間需求增大,迷你倉,這個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一度在美國風靡的產物,如今逐漸成為中國居民的一種選擇。迷你倉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等大城市崛起,并開始向一些二線城市下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迷你倉相關企業數量達到355家,其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下的迷你倉企業占比超過75%,市場規模為11.4億元,同比增長28%。迷你倉市場活躍的同時,也引來了一些擔憂,客戶最大的顧慮就是安全問題。此前,一些迷你倉發生火災,給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明確的行業規范亟須出臺,對行業的監管也有待跟進。
迷你倉也叫自助式倉儲、私人倉儲,是城市居民儲存物件的小型倉庫。經營者將大型倉庫改建分隔成若干間小倉庫,或提供一排排的儲物柜,作為出租位租出去,一般按月計算租金。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得克薩斯州出現了一種專門針對小型用戶,化繁為簡、化整為零的倉儲形式——迷你倉。這種新型倉儲模式推出后,許多商家紛紛效仿。20世紀70年代前期,一批大型的迷你倉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主要集中在工業區周邊低成本的城鄉地區。這種模式在短短幾年內就上升為頗有競爭力的行業,迷你倉的各種配套服務在競爭中不斷完善?,F在,美國迷你倉設施總量達2.4億多平方米,門店多達54000個。
迷你倉在世界上的許多城市已成為十分成熟的行業,歐美市場提供這種倉儲服務的企業多達千家。大多數客戶都是因為搬家等原因需要寄存物品,加之其較為超前的消費觀念,私人倉儲業務發展順利,規模逐步擴大。
雖然迷你倉在美國已有50多年的歷史,但在我國卻是一個比較新興的行業。1997年,香港最早出現了迷你倉業務。香港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緊缺,諸多因素促使香港成為中國最早引入迷你倉這個概念的城市。當時,香港的迷你倉客戶除了個人物品寄存外,還有一部分是公司客戶,他們將不常用的舊文件和辦公用品放到迷你倉內儲存,可以省掉一些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
2008年,迷你倉業務正式進入內地市場。2013年,中航工業與香港儲存易迷你倉集團聯手,在上海合資成立中航儲存易,正式試水內地迷你倉市場。隨后的幾年,迷你倉業務還在北京、廣州、深圳等地“開花結果”:有的借鑒獨立儲物間模式,客戶自行管理倉庫鑰匙,運營公司負責外圍管理;有的借鑒集約化儲物柜管理模式,運營公司出租儲物盒或替客戶保管柜子;還有的借鑒了大倉云管理模式,運營公司通過自己的系統和運輸網絡,為客戶提供一條龍式的“拆搬儲”服務。
2016年5月,中國倉儲協會自助倉儲分會成立,該分會是迷你倉行業在中國內地的首個行業組織。該分會的成立對于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開展行業自律有著重要意義。國際化的自助倉儲協會和線下活動頻繁起來,行業內部溝通交流進一步緊密,行業逐漸向專業化發展。此后,深圳迷你倉倉儲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行業進入投融資活躍期。
2019年,京東物流旗下的迷你倉服務“京小倉”正式上線,結合京東物流倉儲覆蓋、配送以及技術優勢,為用戶提供安全存儲、上門取送、專業管理等一系列服務。就在去年,“京小倉”在成都、重慶、鄭州、武漢、西安等地接連開通,試圖打造專業物資托管行業標桿。京東物流作為物流企業在迷你倉領域的布局并非個例,德邦、順豐、中通都關注到了這個倉儲行業的“新寵兒”,物流企業的入局給行業帶來了新一輪機遇與挑戰。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迷你倉行業起步較晚,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探索,我國迷你倉行業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成長期。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表示,全國近400家自助倉儲企業,可出租的倉容總量在40萬立方米左右,整個行業發展速度很快,每年保持著20%—30%的增長。有分析人士預測,未來三年內,迷你倉業務將在二線城市普及,強三線城市會陸續出現迷你倉網點。同時,一線城市的迷你倉市場將會迎來品牌層次化、產品差異化的變革。
雖然迷你倉市場前景較好,但這個市場還需要進一步開拓。分析人士指出,迷你倉在國外是為空間狹小的用戶提供物品寄存方案,一般都有長期的固定的用戶,而國內是為臨時所需客戶提供物品寄存方案,只是偶發性需求,無法保證業務的穩定和持續性。此外,國內消費者對于迷你倉的認知程度并不高,這對新興事物的普及也是不利的。要徹底打開市場,還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和一段時間的培育期。
港劇《燦爛的外母》中有這樣一幕:男主角身處的迷你倉發生大爆炸,現場傳出巨響,玻璃撒滿一地,死里逃生的男主角向女主角求婚,女主角深受感動,答應了下來……
在現實生活中,迷你倉引發的安全事件恐怕就不會有那么浪漫的劇情了。目前,一些人對迷你倉并不太信任,對迷你倉的安全問題表示擔憂,尤其體現在防火防盜、除蟲防鼠等方面。記者注意到,盡管香港的迷你倉市場已經發展20余年,但在迷你倉的管理上仍有欠缺。
2016年6月,香港牛頭角道淘大工業村大廈迷你倉發生四級大火,共燃燒108個小時,致使10名消防員送醫治療,2名消防員殉職,全城為之哀慟。這場大火引起香港社會對迷你倉安全的廣泛關注。為什么大火燃燒了108個小時?首先,香港法律未對迷你倉做出專門的定義,監管上存在灰色地帶;其次,事發的工業村大廈并未安裝消防灑水系統;再者,迷你倉的設計缺陷也使得通道狹窄,發生火警時,倉內物品塌下阻塞通道;最后,迷你倉的間隔物料,多用輕巧纖維板或薄金屬板,燃燒后會釋放出毒氣或令火場溫度更高,使得火勢一度難以控制。
在香港,迷你倉的安全管理不僅僅面臨防火難題,迷你倉的監管盲區還為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因為有一部分迷你倉不會檢查客戶儲存的東西,私人可能窩藏一些法律不允許的物品。
2019年12月底,一群暴徒搗亂商場、騷擾店鋪、街頭縱火,黑色暴力令香港社會陷入恐慌。暴徒的攻擊性武器就藏匿在迷你倉中。當時,香港警方在觀塘迷你倉查獲了爆炸品及易燃化學品,部分屬于氧化劑級別。
今年2月,香港警方還在紅磡地區的工業大廈迷你倉,搗毀毒品儲存及分銷中心,檢獲168公斤毒品,案值約3500萬元。
盡管此類事件在內地出現較少,但也為迷你倉的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這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引發危險。
另外,一位曾經用過迷你倉的客戶告訴記者,他看過的幾家迷你倉并未配有溫度控制系統,除蟲除害也不到位,這對于儲存佳釀、皮草、古董等特殊物品也是不利的,極易造成物品的損壞。記者還發現,有些迷你倉的防盜設施也有欠缺,貴重物品一旦被盜或因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出現損毀,保險公司的賠付額度較小。
在迷你倉市場較為成熟的一些歐美國家,迷你倉的安全管理有著很高的標準,涉及消防規范、貨物保險、倉庫施工標準等。運營公司也會檢視客戶所存放的物品,保證無害、無毒、不易腐。對于特殊物品的存放需求,大部分迷你倉配有溫度控制系統,即便是普通倉庫也能用空調來調節溫度。迷你倉運營公司會定期提供結單、報告等服務,并且會與客戶簽訂標準的寄存貨品協議,讓客戶得到法律保障。
記者注意到,有些國家將拖欠租金的后果也寫入了法律條文,保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如果拖欠租金的情況超過了協議允許的期限,經營者有權扣押該客戶儲存的貨物,并可以拍賣出售。如果拍賣的貨物不抵拖欠的租金,客戶仍需將差額部分補上。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的迷你倉行業發展水平良莠不齊,在倉庫選址、施工改造、安防保險等方面還缺乏健全的行業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體系。很多時候,運營公司只提供一個空間便于存儲物品,而對于是否檢查入庫物品、物品失竊后是否應負責任、須承擔多大程度責任等問題,需要明確的規范出臺。在規范標準逐步跟進后,相信整個行業將駛入健康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