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 感恩 胡林弟


2020年,惠州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指示精神,高度重視老區建設開發工作,把老區建設作為重要民生工程,統籌整合各方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加快開發建設,強化精準扶貧,在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礎上,保持了可持續發展。
惠州市46個省定貧困村中,老區村有35個,占比76.1%,102個分散村中,老區村有81個,占比79.4%。目前,惠州全市老區村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共4249戶12020人,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績。
加快革命老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公共服務短板
一是通過省、市、縣各級財政的支持,革命老區鄉村級單位通硬化路率達到100%,通客車率100%,農村公路列養率100%。二是2020年落實市級扶持老區建設項目專項資金330萬元,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革命老區農村地區的面貌煥然一新。三是全市老區貧困村村莊環境衛生得到大幅改善,已形成示范效應,引領全市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村莊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加快老區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扶貧特色優質高效產業
目前惠州市老區、蘇區共有惠城區絲苗米產業園、惠陽區蔬菜產業園、龍門縣絲苗米產業園、惠東縣蔬菜產業園、龍門縣胡須雞產業園、惠東縣馬鈴薯產業園、粵港澳流動漁民深海網箱養殖產業園等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省財政資金總投資4億元,撬動社會資金共投資約14億。
園區實施主體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土地經營權流轉、土地出租保本分紅、吸納富余勞動力就業、開展技術服務等模式,直接帶動農戶0.69萬戶,輻射帶動農戶3.6萬多戶,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4630人就業,園區內農民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15%以上。
積極推進全市老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農業建設工作
扶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等產業化扶貧形式,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培育了“龍門大米”“麻榨楊桃”、“柏塘山茶”、“惠東山瑤柑”等一批扶貧產品,發動80家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合作關系,與996戶有意愿的貧困戶簽訂產供銷協議。惠東縣致力于推進山海統籌發展戰略,加快山區發展的步伐,全力提升山區發展質效,做大做強山區門戶。
村企共建,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
以省定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為重點,圍繞產業、就業、教育、消費、健康、旅游、新農村創建內容,積極引導169家企業與村莊自愿結對,增強老區村自我造血能力,促進老區村集體和農民持續增收,建設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助推鄉村振興。惠東縣多祝鎮永和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解決“空心村”難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發展,促進了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全縣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經驗和啟示。
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堅決完成老區村脫貧任務
惠州積極克服疫情影響,出臺復工復產實施方案,做好做實“保健康、穩就業、促銷售、助讀書、防返貧、促脫貧”等工作,確保今年6月在現行標準下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保健康方面,密切關注貧困戶防疫情況,入戶為貧困戶宣傳防疫知識、測量體溫、發放口罩、消毒藥水等物資,確保全市無貧困戶感染病例。穩就業方面,疫情期間安排貧困戶參與防疫卡口值守、保潔環衛、防疫消殺等工作,并依規支付酬勞、補貼;利用黨建大喇叭、電話、微信、橫幅等多種形式,宣傳廣東出臺復工復產有關政策,提供1:5就業崗位供貧困戶選擇,優先引導貧困戶返崗務工。消費扶貧方面,老區貧困村全部開設有電商服務站點,舉辦了8場“電商精準扶貧產銷對接活動”,成交金額335萬元。全年消費扶貧產品銷量達82728.6噸,銷售金額2.29億元,帶動貧困戶2267戶增收。助讀書方面,為全市老區村建檔立卡初三、高三學生免費配備平板電腦689臺網課設備,駐村干部入戶指導,及時給予困難學生幫助,確保貧困家庭學生線上學習“一個都不少”。
另外,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鞏固老區脫貧攻堅成果。惠州市為了建立健全產業扶貧項目長效管理機制,鞏固和拓展扶貧成果,制定出臺《關于加強扶貧項目管理長效機制的若干指導意見(試行)》,各縣也相應出臺管理文件和成立管理機構,完善扶貧資產收益分配機制,為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脫貧成果提供強有力制度支撐。
惠州市委、市政府在取得攻堅扶貧成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預防返貧的新路子,研究扼制返貧的新辦法,出臺防治返貧的新措施,以鞏固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