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東



走進東城街新橋大水坑村,平坦的瀝青村道干凈整潔,兩邊的溝渠水流清澈,周圍的田野稻花飄香。深入村中,一棟棟色彩斑斕的彩虹民居整齊排列,村前的鄉下美食一條街別致特色,精心裝飾的民居變民宿,村民質樸熱情地迎接,一種“他鄉變故鄉,酒店搬山野”的感覺讓人心情舒暢。
“叮咚,你有新的訂房信息!”
大水坑村村民夏偉敏坐在自家民宿門口的椅子上,正準備沏上一壺功夫茶,訂房信息來啦。他馬上拿起手機,登錄訂購平臺,查看訂單,回復信息。
2018年底,夏偉敏看到家鄉的大水坑村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憑借村莊依山傍水生態美,毗鄰景區人氣旺的優勢,他毅然辭掉在外做銷售的工作,回村把自家的四層小樓房改造成民宿,成為了大水坑村首個農家民宿老板。“黃騰峽、牛魚嘴景區附近的農家樂很多,但是做民宿的很少。”
現在,夏偉敏每天和家人一起打理民宿,處理訂單、收拾房間、為客人提供晚餐等,不忙的時候去河道、田邊散散步,享受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生活,日子過得實在充實。
“如果沒有國家的好政策,沒有政府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就沒有今天的大水坑村,我們也沒有這樣幸福的生活。”2019年5月到10月,夏偉敏經營的民宿年營業額已達20萬元。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紛紛辦起了民宿。
三年前,村民夏振輝還是一個在外打散工的人員,民宿生意的火爆,讓他也成了其中的受益者。他也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一間“樓頂有花園、庭院有樓閣”的文藝范民宿,走了一條對外出租的經營路子,只管收租,不管經營。“現在很多客人來我們村入住,都說村里氛圍很好,村民都很開心,笑容比較多,人都很熱情,住著很舒服。”
大水坑村的變化越來越大,民宿生意也越做越火。近年來,大水坑村借助美麗鄉村創建的契機,在區、街各級部門的支持下,村莊的美麗鄉村建設從整潔村開始一步步打造成了如今的示范村。村民夏振輝說,“以前,村中沒有停車場,大家都把車停到村道上,不安全也不規范,現在建了停車場,又增加了很多鄉村游的娛樂設施,客人來了都想多住一天。”目前,大水坑村不僅有民宿,還成功打造了“鄉下美食村”的鄉村旅游品牌,新增了兒童漂流、網紅燒烤吧、皮劃艇、少兒攀爬等眾多游玩項目。
2019年,新橋村黨總支部積極推動引入清遠市鄉下美食村項目公司,將大水坑村村民的28間雜物房和23棟民房的首層加上流轉的160多畝集體土地打包給企業開發清遠市鄉下美食村項目,并于當年的11月1日至11月10日作為清遠雞美食文化節分會場,成功舉辦了首屆鄉下美食節活動,給大水坑村每戶群眾增加了約2.2萬元的年收入。
36歲的黃麗云,是附近新星村的村民,2019年,她看到大水坑村旅游業發展得很好,也來到大水坑村美食街開小吃店,制作自己的拿手小吃黃糍和擂茶。黃麗云說,美食街大概有30多家小吃店,都是經營清遠的特色美食。每逢節假日,她的生意都會很火爆,忙不過來時還要叫上婆婆過來幫忙。“每天很充實,比以前在外打工好多了,做自己拿手的小吃,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美食,客人說好吃,自己也很開心。”相比以前在外打工的收入,黃麗云在家門口經營特色小吃店,收入增加了兩三倍,生活也越過越有滋味。
2020年,清遠市加快革命老區的振興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真正落到實處。清城區提出要堅持高標準、精細化打造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大水坑村搶抓機遇謀突破,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目標是打造成為“黨建+美麗鄉村+鄉村旅游+鄉村美食+民宿”的大鄉村休閑農業產業格局實施連片打造,示范推動美麗鄉村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盆景”到“風景”的轉變。
新橋村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新橋村位于清城區的東北面,北靠大帽山,南連北江(黎塘與北江相連),東面秀水坑、西面文洞河,下轄21個自然村,農戶913戶,農業人口4397人。近年來,該村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著力推進土地流轉整合,大力發展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和農家樂,初步形成了“美麗鄉村+鄉村旅游+小農莊+種養殖業+民宿”的大鄉村休閑農業產業格局。
在新橋大水坑村小組,清城區老促會的領導在調研時指出,大水坑村小組環境衛生、民宿管理、綠道設計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該村要強化周邊環境衛生保潔,進一步完善村莊管理工作,讓村規民約形成習慣;要加強民宿管理,建設民宿管理平臺,制定統一管理標準,確保依法誠信經營。同時,要加強消防安全管理,確保用電用火安全。此外,要嚴格按照規劃設計進行建設,確保綠道設計標準一致,實用美觀。
2020年6月,清城區委托省規劃設計院對“三村一居”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進行專業指導,截至目前,省規劃設計院初步制定出以“三村一居”外圍為“東城快游精品路線”的大環型,內設“新橋慢游精品路線”“江埗慢游精品路線”為小環形的規劃設計方案,項目總長度約15.6公里,總投資約2.85億元,旨在以嶺南葡萄園為起點,依托省道377線和鄉道141線串聯鄉村休閑旅游、農旅融合發展、北江旅游度假、生態田野觀光等四大主題片區,規劃成為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北江風情帶又一旅游新名片,打造為全國鄉村振興創新發展和特色旅游示范區。
8月,清城區政府與碧桂園集團簽署了東城街“三村一居”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借助現有資源優勢,打造集經濟體制改革、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自然、深度體驗的城鄉融合先行示范基地,項目涉及東城街新橋村委會等三個村委會和一個社區居委會,是清遠市鄉村振興樣板區之一,美麗鄉村創建率高達80%,毗鄰省職教城和北江河道,樂廣高速、湛汕高速橫跨而過,擁有牛魚嘴原始生態風景區、金雞巖名勝古跡風景區、飛霞山公園等自然休閑旅游資源。項目成功打造后,預計每年可引流游客6-8萬人次,增加旅游收入3500萬元,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10月,清遠市副市長雷玉春率隊到清城區東城街調研“三村一居”鄉村振興樣板區建設情況,詳細了解項目以及周邊配套等相關工程進度和施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結合清城特色,打造“江城小鎮”,發展成為廣東的“夜上海和小重慶”。
目前,新橋啟動區第一期已全部開工,投資總額約1100萬元,包括提升大水坑村道、環村綠道、農房風貌、村莊公共環境設施等,進一步加快革命老區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