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曹建軍

漁船用產品檢驗是對漁船所使用的有關水上安全和防止水域大氣污染的重要設備、部件和材料的檢驗。產品檢驗是漁船檢驗的源頭。目前我國對于漁船用產品檢驗的上位法主要有《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舶檢驗條例》,實際操作的檢驗制度為《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規定》(農漁檢(產)〔2014〕1 號)。“管理規定”的發布方原農業農村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在2018年機構改革后,其對漁船的監督檢驗行政職責劃歸了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且漁船用產品檢驗的主體由之前單一的國家漁業船舶檢驗機構變為中國船級社(CCS)和地方漁船檢驗機構兩方。因此,漁船用產品檢驗制度也應調整至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發布的《船用產品檢驗規則》中。目前商漁船的產品檢驗,有很大的不同,怎樣更好地融合,方便產品生產企業與檢驗機構本身,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漁船用產品的檢驗模式分為單件/單批檢驗、型式認可和工廠認可;商船用產品的檢驗模式為單件/單批檢驗、設計認可、型式認可和工廠認可。兩者區別主要在于商船用產品有時需要設計認可,而漁船用產品不需要。另外對于認可,漁船用產品的認可操作主要通過技術文件備案審核、現場復核和對所認可產品進行相關試驗;商船用產品的認可操作主要通過圖紙審查、原型/型式試驗以及對最終產品和/或其制造過程中資料審查和試驗。在認可過程中,商、漁船用產品的主要差異在對于產品設計圖紙的處理上,商船用產品需要審查批準而漁船用產品只需備案審核。

《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規定》依據漁船船用產品的不同特性將其劃分為A類、B類、C類三種,并采取不同的監管方式:
1、A類產品是指經漁船檢驗機構認可,并需查驗漁船船用產品證書方可裝船使用的產品。其中適合單臺發證的為A1類產品、適合批量發證的為A2類產品;
2、B類產品是指經漁船檢驗機構認可,并需查驗產品合格證方可裝船使用的產品;
3、C類產品是指需查驗產品合格證方可裝船使用的產品。
《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規定》中的“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目錄表”中詳細的列明了各產品的分類,其中A類產品涉及51項,B類產品涉及48項,C類產品涉及38項。也就是說在總共137項產品中只有51項產品需持有產品證書才能上船,占比37.2%。
而在商船用產品檢驗依據《船用產品檢驗規則2018》中,同樣有一個附錄即重要產品持證目錄,目錄中規定了產品的持證情況、認可模式和是否需要審圖,共涉及193項產品,其中140項需要持有產品證書才能上船,占比72.5%。
從兩者持證比例可以看出,漁船用產品的前期監督比較松,但在《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規定》中配套了事中事后的監管,即對于A類產品:各級漁船檢驗機構應加強產品制造及裝船使用后的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定期組織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對查到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并將抽查結果予以公布;B類產品:各省級漁船檢驗機構應在轄區內開展不定期抽查工作,每年應組織不少于1次的現場核查,主要檢查企業質量保證體系運行情況,核查產品重要安全技術參數,使產品保持認可狀態。必要時,可由漁船檢驗機構封樣,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確認其產品安全技術參數是否滿足認可條件;C類產品:各級漁船檢驗機構應對用于漁船的產品實施不定期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應禁止其裝船使用。
兩者的監管側重點不同,一個注重事前,一個注重事中事后。但是兩個目錄還是存在相互沖突地方,如漁船用產品共有18項B類無需持證產品,占比37.5%,3項C類無需持證產品占比7.9%,均出現在商船的持證目錄的清單中,另有1項A2類需持證產品出現在商船無需持證目錄清單中。另外在“漁業船舶船用產品檢驗管理目錄表”目錄中,A1類1項、A2類4項共占比9.8%,B類16項占比33.3%,C類5項占比13.2%,未在《船用產品檢驗規則2018》的持證目錄中體現。
漁船用產品主要用于國內漁船和國際漁船,而國際漁船尚未加入《國際漁船安全公約》,未實現國際化,因此產品的設計制造以及檢驗依據主要參考國內的漁船技術規則、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商船用產品的檢驗主體主要是中國船級社,而船級社屬于國際化組織,與世界接軌,因此為了同種產品檢驗依據的統一,方便檢驗工作的開展,國內船和國際船上的產品大部分設計制造以及檢驗依據采用ISO/IMO/IEC等國際組織的標準、船級社入級規范中的產品要求以及船級社對外公布的產品檢驗指南。因此往往會出現,漁船和商船上的同樣產品,其設計制造以及檢驗依據都是不同的,諸如基本的安全產品救生圈和救生衣,中國船級社一般使用《國際救生設備規則》檢驗,而漁船檢驗機構一般使用國家標準GB/T 4302-2008救 生 圈、GB/T 4303-2008船用救生衣、GB/T 32227-2015船用工作救生衣。雖然對于產品大致的技術要求差異不大,但對于檢驗記錄等要求還是有所不同,另外在《國際救生設備規則》中也無船用工作救生衣這一產品名稱。
1、由于原農業農村部漁業船舶檢驗局已不存在,當初發布的文件可能作廢,為了漁船用產品檢驗的可持續進行,應在《船舶產品檢驗規則》中,針對漁船用產品的檢驗方式和產品名錄加以明確,或有條件的保留原有的“ABC”管理制度,地方漁船檢驗機構加強注重事中事后對產品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的監管,或廢除“ABC”管理制度,更新持證目錄,把A類和一些B類產品納入需持產品證書的清單中,另一些B類產品納入非必須持產品證書清單中,而對于C類則直接廢棄,無需產品檢驗,完全交由生產企業當地的質量監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施行監管。
2、目前國內海洋漁船產品的檢驗方為地方漁業船舶檢驗機構和中國船級社,兩方對于產品的檢驗依據的理解不盡相同,如對中國船級社來說,建議持證目錄中各產品的技術要求在具體技術規則中加以規定,明確技術參數。如產品要求在相應標準中已明確,無需改變參數,可以在規則中直接引向標準。如沒有具體的標準、規范或者標準、規范中的技術參數不符合實際現狀,則該產品的技術要求應在技術規則中明確規定,可以在文中體現也可以使用附錄形式加以體現。
《船舶產品檢驗規則》是整個國內船用產品檢驗的核心制度,從適用范圍上來說,無論商船、漁船還是平臺上產品的檢驗都應包含。內容上更應符合當前國家制度建設綱要、當前船用產品檢驗現狀。因此建議漁船用產品的檢驗內容盡快納入其中,并有所針對性,助推漁船用產品檢驗工作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