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事大學海運文化中心 孫建平
黨的百年慶典,有一特殊的設計。從空中俯瞰,整個天安門廣場的布置被設計成一艘破浪前行的航船。這寓意著中國共產黨歷經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構成這艘歷史航船的主體是人民,而這艘中國巨輪承載的亦是人民。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同在一條船上,同心船。從星星之火到廣袤銀河,從1921到2021,從100年前的一艘紅船到100年后星辰大海的神舟飛船,從1921年的嘉興南湖到2021年的浩渺太空,百年芳華,有很多船,能在歷史上留下航跡的,在這100年間,能看見乘風破浪的中國的,無一例外,都是同心船。復興之路,亦是渡江,既濟未濟,講好同心船的故事,意義重大。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發起后第三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節),人民海軍的前身,華東軍區海軍領導機構在江蘇泰州白馬廟鄉成立。解放軍中突擊集團共籌集木船9400只,動員萬余名船工。共有320多萬人民群眾參與了渡江戰役。兄弟船、夫妻船、父子船、祖孫船,軍民同心,勇往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的主力運載船只也被稱為“同心船”。
安徽博物院珍藏了一本墨綠色外皮的筆記本。筆記本的主人馬毛姐是運送解放軍渡江的年齡最小的船工,年僅14歲。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馬毛姐
馬毛姐,最小的渡江英雄,在手臂中彈的情況下依然咬牙堅持,不畏槍林彈雨6次橫渡長江,與大哥一起接送三批解放軍,關鍵時刻還協助作戰。毛主席親切接見她,并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35年9月,她出生在無為縣馬家壩村一個貧苦漁民家庭。“家里以打魚為生,打到的大魚漁霸要搶,小的賣不上錢。經常沒飯吃,出去討飯,還被狗追著咬。”馬毛姐說,為了減少一口人吃飯,她很小就被送給別人家當童養媳,一直沒有名字,由于在家中排行第三,大家就稱呼為“三姐”。
1949年2月,解放軍解放了長江北岸的無為地區。“解放軍趕走了漁霸,還給我們分田、送糧食。”馬毛姐說。她結束了童養媳生活,獲得了自由,在幼小的心靈里就深深烙下這樣的認知:共產黨好!只有共產黨心里裝著老百姓!解放軍好!我要為解放軍做點什么。
“我想把解放軍送過江,讓那邊的老百姓也能過上好日子!”馬毛姐說,“打小我就吃不飽、穿不暖,直到解放軍來。老百姓分了田,有了糧,日子有了盼頭,我這是送親人過大江!”懷著對共產黨的信任,她做出了加入“渡江突擊隊”的決定。
1949年4月20日夜,百萬雄師在千里江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20時許,渡江戰役在中線安慶至蕪湖間率先打響。歲數小、身體弱,還是個女娃娃,最初解放軍并不同意馬毛姐登船。可是打定主意決不退縮的馬毛姐藏進了蘆葦叢,趁著信號彈升起,長篙一撐就跳上了船。就這樣,穿著滿是補丁的小棉襖,馬毛姐載著解放軍戰士駛離江岸。在夜幕掩護下,突擊船像離弦之箭,直駛南岸。船過江心,南岸國民黨軍隊的輕重機槍猛射過來。
“照明彈和火光將夜里的長江照得透亮。”當年僅14歲的馬毛姐,是年齡最小的船工。她負責掌舵,眼睛不太好的哥哥劃槳,從無為縣(今安徽省無為市)的長江邊出發渡江。“不知道害怕,一心想著送解放軍過江。”她說。茫茫江面上,上萬船工抱著誓死運送解放軍“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決心,奮勇向前。“劃”出了“天塹變通途”的磅礴力量,“劃”出了“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歷史擔當。
茫茫江面上,機槍子彈拖曳著火光,向渡船迎面打來,炮彈在江面上炸起一個個水柱。與馬毛姐同行的四艘船中,有兩艘被炮彈炸毀。
“敵人在南岸不斷地放照明彈,飛機也來回飛,子彈像雨點一樣飛過來,落在船邊上……”“只有前進,沒有后退!”雖然已是耄耋之年,回憶起72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戰役,馬毛姐仍難掩激動……
敵人的子彈密集襲來,打爛了船帆,有一顆從她右臂穿過。簡單包扎、忍著傷痛,馬毛姐和哥哥拼盡全力往江對岸劃去,整晚橫渡長江六趟,把三批解放軍成功送上南岸。
渡江戰役勝利后,馬毛姐被授予渡江英雄“一等功臣”“支前模范”稱號。馬毛姐的英雄事跡登上了《皖北日報》,她劃的這條船,被稱為“渡江第一船”。1954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渡江偵察記》上映,劉四姐角色的原型就是“渡江英雄”馬毛姐。她渡江時穿的那件滿是補丁的小棉襖,被珍藏在安徽博物院。
開國大典前,毛澤東親自寫請柬,邀請她去北京參加開國大典,但她家里人考慮她年齡太小,就沒有讓她一個人去。1951年國慶前夕,毛主席再次給馬三姐發來請柬,邀請她參加國慶盛典。9月20日,她作為安徽代表團的代表,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車。9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設宴招待各位代表,馬三姐還被推選為代表向主席敬了酒。10月3日,中央首長和各地代表們一起看戲,馬毛姐竟然被安排坐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中間!演出開始前,周總理向毛主席介紹:“主席,她就是您兩次邀請的渡江小英雄!”毛主席非常高興,第二天又把馬三姐接到了中南海的家里,設家宴招待她,席間問她叫什么名字,馬三姐回答沒有名字,說:“我姓馬,在家里排行第三,大家都叫我馬三姐。”毛主席搖搖頭說:“我給你取個名字吧,你姓馬,我姓毛,那你就叫馬毛姐吧!”馬毛姐臨走前,毛主席送給了她鋼筆、筆記本等學習物品,并在筆記本上面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八個大字,并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渡江戰役紀念館里以馬毛姐為原型設計的雕塑

馬毛姐送軍過大江的雕塑陳列于渡江紀念館內
2021年6月29日,馬毛姐獲頒授“七一勛章”。“這個榮譽不僅屬于我,更屬于渡江戰役全體支前船工。相比于榮譽,我為黨和國家做的事情太少。”她說。
從“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偉畫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代巨變,信念一步步變為現實,如今86歲的馬毛姐,既是親歷者又是建設者、貢獻者。歲月如梭,她初心如磐,信念永遠。馬毛姐說,新舊社會對比,感受更深。醫療保險、義務教育、脫貧攻堅……這些關系民生的黨的好政策,她特別擁護。“跟著共產黨,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這既是真理,也是現實。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我們永遠跟黨走,未來一定更美好!”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興,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紅船,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
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紅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溫紅船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時深情的講道——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只要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苦干實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就一定能夠乘風破浪、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毛澤東同志稱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的“產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里也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我們黨的全部歷史都是從中共一大開啟的,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入黨誓詞字數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在浙江工作期間,我曾經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

紅船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在這個重大而莊嚴的日子,中國共產黨首次在天安門廣場以慶典的方式,慶祝“黨的生日”。
100面紅旗迎風招展、飛機組成“100”字樣掠過長空、100響禮炮響徹云霄,1921、1931、1941……2021,搭乘鐘擺的翅膀,百年歷程濃縮在短短幾十秒中,讓人們的思緒穿越時空。
慶典濃縮百年奮斗史詩,打開一扇瞭望之窗。從中我們可以讀懂百年大黨“為什么能”的如磐初心,讀懂百年大黨面向新征程的憂患警醒,讀懂百年大黨對未來的必勝信心。
百年航程,千年夢圓。從空中俯瞰,整個天安門廣場的特殊設計,寓意著中國共產黨歷經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
小小紅船駛入暴雨狂風,巍巍巨輪如今破浪而出。百年烽煙早已散盡,滄海桑田換了人間。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百年前,中華民族呈現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敗凋零的景象。今天,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現的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