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興 陳張璐琪
1991年,碗窯水庫工程進入實質性建設。與此同時,江山市政府即責成市科委組織有關單位對碗窯水庫新生資源進行專門研究。之后不久,陳豐榮應召加入到“江山碗窯水庫新生資源開發和環境建設規劃研究”課題組,就這樣,他與水庫山林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門心思在庫區
1992年4月,陳豐榮被上級抽調到江山市政府碗窯水庫庫區移民詳查工作組,負責庫區林木的普查工作,會同從區鄉(鎮)林業站中抽調的3名林技員,組成由其任組長的林業政策工作組。這是一項政策性極強、復雜又艱苦的工作。工作組成員吃住在庫區,持續普查近五十天。由于工作表現突出,當時的水庫建設指揮部專門寫了一封表揚信到江山市林業局,以表彰其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4年10月,江山市林業局接到水庫建設指揮部的請求,邀請陳豐榮參加研究移民動遷地水庫淹沒線以上山場的政策處理事宜。隨后,指揮部決定成立專門工作組,從林業局機關、下屬片林業站以及鄉鎮中抽調了六位同志組成工作專班,由陳豐榮任組長進駐庫區。工作組從庫區的柴坑村開始試點。一行人白天爬山巡崗,標注權屬,面積測定,勾圖劃片。晚上召集移民們開會討論,協商山場分割分配方案,并進行初步登記建檔。夜里借用移民空房,在地板上鋪上稻草,用自己帶的鋪蓋打上通鋪。就這樣,一個村接著一個村展開山場權屬重新核定工作。工作組經過近兩年持續的外業內業、安置地實地認定和相關法律程序后,庫區近4萬畝山場權屬重新得以確認,其中近3萬畝轉移到安置地165個行政村的180多個山權單位。
陳豐榮憑著對庫區的滿腔熱忱和對庫區開發的期望,一邊在山權轉移工作的同時,一邊做課題研究。在前后的數年時間里,潛心在庫區,對庫區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資料收集、調查思考。骨干參與由副市長主持的“碗窯水庫庫區新生資源研究課題”;牽頭主持“江山市月亮湖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江山月亮湖森林公園總體規劃”“江山月亮湖生態公益林專業規劃”等研究課題。為了這些,水庫指揮部多次與市林業局協商延長其借用時間。
陳豐榮常年深入庫區,對庫區也產生了深厚情感,他與愛人也是在庫區工作中相識相知而結合在一起的。
一腔熱血建言獻策
在移民動遷的幾年里,盡管政府發了通告,明令保護山上林木,但移民還是把山上能用的木材砍伐殆盡。不僅如此,那幾年里,庫區周邊山場不斷著火,除了上墳失火外,也不排除因為移民心里有怨氣故意為之。眼看著任意濫伐又無法阻止,山火不斷又無能為力。對此,陳豐榮心急如焚,遂向水庫建設指揮部提議,以指揮部名義就庫區山場現狀和以后的管理問題向市政府作專題匯報。接著由其執筆,指揮部向市政府寫了專題報告。
江山碗窯水庫管理局成立不久,市政府對管理局的請示作了批復,同意成立江山市碗窯水庫庫區山場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專門管理庫區山場。時任水庫管理局局長周永華一再挽留其留下來,在水庫工作。
竹公塢山場是在移民過程中庫區唯一森林保存完好的山場,計有面積1139畝。原屬庫區金龍村集體林場,由專人承包,且承包期將滿。金龍村十分之七外遷,十分之三后靠,移民分布在5個鄉鎮35個行政村中。為了保住這片山林,他建議山場不分,由38個單位共有。為此,他提議召開了由38個山權單位參加的代表會議,牽頭共有單位成立了一個山林董事會,來管理這片山場。
深度村是碗窯水庫庫區后靠村,有3個自然村,近萬畝山林。進村道路崎嶇難走,山場林木隨意拔毛現象嚴重,其下一個十多戶的自然村連電也沒通。他心系庫區農村,提筆向市委組織部反映情況,得到上級重視。不久,上面撥款修路的資金到了,村民的電燈亮了,林業工作組也下村開展工作了……
陳豐榮擅長于深度思考,他在大量調查研究試驗的基礎上寫出了“片石砂土和工程棄碴區綠化技術”“大型水庫工程施工區域植被深度破壞后再綠化試驗”“碗窯水庫集雨區生態公益林建設規劃思路”“碗窯水庫防護林集雨區水源涵養林森林生態體系建設研究報告”“碗窯水庫庫區農村經濟發展及其對策”“以改革的思路推進碗窯水庫庫區農業產業化步伐——對碗窯水庫庫區山場轉變管理方式的思考”“江山月亮湖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等一系列論文或調查報告,竭力為庫區的發展添磚加瓦建言獻策。
一如既往堅守崗位
清明、重陽和春節是江山民間上墳祭祖的最重要節日。也是極易引起森林火災的關鍵時期。在這3個節日期間,是陳豐榮和同事們最緊張忙碌的時候。設卡檢查上墳祭品、宣講防火知識、巡查庫區用火情況、深入墳墓監督清除火災隱患等。曾有一次巡山查墳中,他的頭差一點碰上掛在樹上的一條蛇。在他女兒出生前后的一段時間里,陳豐榮由于庫區工作需要,吃住在庫區。孩子都是妻子一個人帶著。有一次,孩子不停地哭鬧,又不會講話,妻子只好半夜一個人送孩子上醫院急診。
2000年前后的江山氣候有些異常,森林火災時有發生。一天傍晚,庫區金龍大崗發現火情,大火燃燒了一個晚上。陳豐榮與周邊鄉鎮村干部群眾在山上打了一夜的火,天快亮時,大火被撲滅了。陳豐榮回到家中,等洗浴完畢,已經早上八點鐘了。他已一天一夜沒有休息了。剛上床想補個覺,就接到林業公安打來的電話,要求一道上山勘察火災現場,于是一骨碌爬將起來,又奔赴到火燒跡地的山上。
那是2001年8月中旬,烈日當頭。陳豐榮與二位林業工作人員一道頂著火一樣的太陽在庫區做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突然他的眼前出現了許多陰影。后看了醫生才知道,因太陽光太強烈灼傷了眼睛晶體引起了“飛蚊癥”。
90年代初,陳豐榮已感到身體不適,一直熬著,直到2005年才動了手術。術后休息了幾天,他就回到了崗位。2017年,又開了一次刀。現在每天還遭受著病痛的折磨,但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自1991年一頭扎進水庫庫區以來,他與庫區的山山嶺嶺打了30年的交道。也對水庫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由于與庫區長期親密接觸,又集理論與實踐于一體,文字圖表與實際感受于一身,被水庫領導親切地稱作“庫區的秀才活地圖”。被庫區群眾喻作“文化程度頂高的防火敲鑼人”“庫區山上路邊每塊石頭都清楚的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