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關秋韻
2021年2月25日,中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當聽到黃文秀的名字時,坐在臺下的黃忠杰紅了眼眶。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優秀黨員黃文秀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替女兒領獎,這位父親落淚的瞬間,令無數人動容。
百年大黨何以風華正茂?那些千千萬萬在中國脫貧事業中前赴后繼的優秀黨員們,也許正是答案。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多國人士普遍認為,中國脫貧攻堅的成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與中國人民的團結奮斗,而中國的減貧經驗也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借鑒。

01/“脫貧摘帽”后美麗整潔的中國鄉村
2021年2月,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了中國云南農民韋波一家的故事。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韋波在云南省一個高山小村莊里長大,村里僅有一條土路通往外界,夏天的大雨總是讓這條路泥濘不堪,無法通行。“當時,我們總是很餓,常常通過吃野菜或野果充饑。”他回憶道。
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如今韋波一家搬進了嶄新的住宅區,地方政府還為他們提供住房補貼、開展職業培訓,脫掉了“貧困”的帽子。《星洲日報》在文章末尾總結道,中國脫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體現,顯示了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為世界樹立了典范。
韋波一家只是中國減貧脫困事業中的縮影之一。有史以來,人類社會就深受貧困問題的困擾。而2020年中國徹底消除絕對貧困的成就,可以說為人類社會反貧困歷史譜寫了新篇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印尼智庫亞洲創新研究中心主席、印尼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曾在1998年到訪中國,今昔對比,談及中國減貧脫困事業的整體成就,他十分感慨:“短短20多年間,中國已經轉變為一個發展動力十足的國家,外界在評價中國共產黨的成就時,這一點不容忽視——是他們帶領著中國人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02/黃文秀為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因公犧牲時年僅30歲
“中國《莊子》里有句古話,叫‘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菲律賓智庫亞洲太平洋協進基金會國際關系研究員盧西奧·皮特洛表示,這條由“簡”到“巨”的道路雄辯地證明,中國人民在中共的帶領下,取得了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勝利,他們應該為自己付出的努力感到自豪。
政治家基辛格曾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在中國擺脫貧困、前行發展的進程中,那些最勇敢的人正是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啃下了深度貧困等一塊塊硬骨頭的基層黨員干部們。
君不見,重慶巫山縣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毛相林帶領村民7年鑿出絕壁天路;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帶領村民36年挖通引水渠,實干苦干,攻堅拔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用盡畢生心血科技扶貧,綠了太行山,富了老百姓;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原縣委書記姜仕坤在扶貧路上燃盡生命之火,兌現了“只要還有一個晴隆人沒有脫貧,我這個縣委書記就不能休息”的諾言……“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錚錚誓言背后,是中國300多萬名駐村干部、第一書記盡銳出戰;萬家燈火里,中國老百姓邁向富裕之路的希望被他們點燃。
“百年間,中國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脫離貧困的偉大飛躍,我想,這和中國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黨與他們之中甘于奉獻的那些奮斗者分不開。”比利時弗拉芒語版《今日中國》雜志社總編輯麗娜·登格魯丹伊森多次走訪中國農村地區,發表了大量關于中國脫貧的報道。當她看到中國基層黨組織為所有貧困戶設立電子數據庫,黨員干部與貧困戶建立幫扶關系,精準制定措施并負責到底的場景,她不無動容地表示:“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與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員的努力密不可分。”
“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選擇投身于基層的脫貧事業,他們切實地在為百年中國夢奮斗。”泰國《曼谷郵報》刊文介紹了西藏90后專干米普的扶貧故事。
自2015年從西藏大學畢業來到西藏雄巴村后,米普已經記不清自己多少次在炎炎烈日下或是頂著風雪挨家挨戶講解扶貧政策,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雄巴村屬于牧業村,在雨雪季節,一些牧業點車輛根本無法到達,為了及時調查落實貧困戶基本情況,這個藏族女孩選擇只身徒步前往。久而久之,她竟對雄巴村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生產情況了如指掌,村民們親切稱她為雄巴村的扶貧“百度”。文章介紹,截至2021年,西藏7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
“中國脫貧攻堅大大加速了世界減貧事業發展,國際社會非常關注中國脫貧經驗。”聯合國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表示,中國實施精準扶貧政策,針對特定貧困人口找到致貧原因,廣泛開展精準幫扶,這些做法對發展中國家很有啟發。
“太陽能光伏板在烈日下閃閃發光,沒想到在這么偏遠的村子能看到如此景象。”談起湖北李家灣村借助光伏產業實現脫貧的事例,阿根廷《方向》雜志記者艾倫·伊尼戈記憶猶新。如今,中國鄉村綠色發展的經驗傳到了阿根廷,為貧困村莊帶來脫貧機遇。
“養雞場逐漸興旺起來,我們一定能早日擺脫貧困!”柬埔寨《高棉時報》關注了近期在柬埔寨茶膠省巴提縣達弄村啟動的中柬友好扶貧示范村項目,講述了村民索頌占的故事。索頌占之前只會種菜,生活困難。項目組幫他開了一家養雞場,教會他養殖技術。柬埔寨干丹省農村發展廳廳長吉塔維表示,在柬中共同開展減貧項目過程中,中國扶貧專家帶來了扶貧技術和經驗,增強了當地脫貧的信心和力量。
正如泰國國會主席兼下議院主席川·立派評價的那樣:“我乘過中國最先進的高鐵,也去過最貧窮落后的農村。我看到了中國這些年來的巨變,我認為世界上能實現如此成就的國家非常少。”在了解了中國許多貧困地區相關扶貧政策,以及它們的個性化發展道路后,他表示,東南亞許多國家也面臨消除貧困的任務,“中國脫貧經驗和實踐將幫助其他國家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脫貧發展道路”。
在老撾國家農村發展與消除貧困委員會代主席通萬·維萊杭眼中,中國與貧困的斗爭一直是人類歷史上最杰出的斗爭之一,并且給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他由衷感嘆:“毫無疑問,中國的榜樣力量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