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黎敏

01/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聯合中國駐東盟使團共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聯學共建活動
政黨是國家理念的引領者、道路的探索者,加強黨際間的交流對于推動國家間的合作具有積極意義。面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在中國—東盟關系持續深化的基礎上,雙方將加強政黨交流、共同應對挑戰提上了日程。借助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2020年,在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前夕,中國共產黨與東南亞國家政黨在廣西南寧舉行了首次對話會。黨首云集、匯聚共識,這次對話會不僅為中國—東盟合作注入了新內涵,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開放胸懷。
2021年,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在熱烈的慶祝氛圍下,東盟各國政黨與中國共產黨的交流互動更為活躍。如何在對外交流中更準確生動地講好建黨百年的故事,如何從百年奮斗史中汲取當前砥礪奮進的時代力量?身處國際合作一線的博覽人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讓黨史走進心里,讓服務中國—東盟“政策溝通”的使命擔在肩上、行在足下。
從革命歲月的傳統友誼到發展年代的高層往來,中國共產黨與東南亞各國政黨相交多年,此前各種雙邊交流活動頻繁舉行。但與該地區各國朝野政黨一同舉行多邊正式對話會,到2020年還是頭一次。這一年11月26日,以“促進新時代中國—東盟合作:政黨的責任與擔當”為主題的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國家政黨首次對話會(以下簡稱對話會),在廣西南寧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東南亞近40個政黨,包括20多位黨首、5位議長,以及駐外使節、中國共產黨代表等共聚一堂,共商如何抓住機遇共同支持地區合作,更好地造福當地民生,為中國—東盟合作發揮政黨的務實助力。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發言人胡兆明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對話會傳遞出三個明確的信息:一是標志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雙方政治互信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二是對話會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之后本地區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政黨對話會,表明東南亞國家對同中國合作寄予更多期待和希望。三是此次對話會也是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后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傳遞出本地區國家加強合作、共克時艱的積極信號。
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林萬鋒在會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強調“五通”,其中政策溝通是重要的一環。政黨參與治國,還有制定政策,因此黨際交往可以在國際關系層面上發揮重要的政策溝通和協調作用,東盟和中國長期以來保持友好關系,雙方可通過黨際交往加強聯系。而對話會將成為彼此加強聯系的新起點。

02/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國家政黨首次對話會
這次對話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和東南亞國家政黨關于促進新時代中國—東盟合作的共同倡議》。在后疫情時代,各國政黨要充分發揮在推動國家政策制定上的作用,在加強抗疫合作、支持多邊主義、落實RCEP與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等多方面達成合作共識,成為與會者們共同的心聲。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此次對話會舉辦之際,正是第17屆東博會舉辦前夕,世界的目光在此聚焦,四海賓朋在此齊聚,傳播的力量在此積蓄。借助“南寧渠道”,對話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合作強音得以傳遍四海八方。透過嘉賓專訪、會議報道、活動側記等圖文影像,我們看到了中國共產黨與東南亞各國政黨以團結合作應對困難挑戰的決心,更看到了雙方打造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戰略伙伴關系的信心。對話會的高度與東博會的熱度相得益彰,為東博會助力中國—東盟“政策溝通”、政黨交流寫下了生動注腳。
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而知今。作為百年大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發展史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份財富可與世界共享,更應該為我所用。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國際上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成就與經驗、相關慶祝活動予以高度關注。學好黨史,并落實“力行”,成為諸多外事工作者對外講好中國發展故事的必修課。
思想先導、行動有力。2021年6月15日,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聯合中國駐東盟使團以視頻形式共同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聯學共建活動。據悉,本次活動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關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精神為指引,結合與東盟秘書處、東盟國家的交往工作實際,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總結歷史經驗,堅定理想信念,為充分發揮東博會平臺作用、踐行周邊外交方針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通過大量的史料展示,廣西黨史專家曹光哲講授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發展歷程中的寶貴經驗,并重點講解了紅軍長征過程中發生的湘江戰役全過程。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史中的悲壯一頁。在這場血戰中,中央紅軍極其艱難地突破封鎖線,戰后,中央紅軍人數由長征出發時的8.6萬人,減少到3萬余人。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西考察,在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時指出,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我們對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抱有這樣的必勝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
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表示,通過重點學習湘江戰役這一歷史事件,大家加深了對長征精神內涵的理解,激發了從湘江戰役精神中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他強調,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動力,推動第18屆東博會籌備工作,切實把解決問題、推動事業發展作為衡量的標尺,讓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中國駐東盟大使鄧錫軍則表示,此次聯學共建既是一次關于砥礪初心使命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關于以黨建引領業務、推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經驗交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中國駐東盟使團黨委積極學出忠誠、讓黨旗在駐外一線高高飄揚,學出本領、把握外交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學出擔當、積極有為服務國內發展。
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是黨史學習的目的與意義,而學習的最終落腳點都要落實到“力行”上。當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恰逢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辦好東博會、積極服務中國—東盟客商,便是博覽人的“力行”;以必勝的信念共同抗疫、患難與共,便是外交人的“力行”;增信釋疑、力促民心相通,為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溫暖力量,則將是我們每個普通人能夠做到的“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