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在泰國政府BCG經濟發展新模式下,各大機構及高等院校向政府提出經濟發展建議

02/泰國東部經濟走廊的一家工廠采用BCG模式在生產出更多產品的同時還減少了碳排放
生物—循環—綠色經濟(BCG)是一種能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資產,同時盡可能減少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模式。BCG模式采用社會一體化的方法,即政府、私營部門、學術界和社會共同參與,最終將使泰國在疫情消退后,重新走上建設更健康、更環保和更具包容性的經濟軌道。
自2020年10月以來,隨著兩個相關BCG委員會的成立,泰國在政策層面推廣BCG模式的工作已經展開。這兩個委員會包括由泰國總理擔任領導的BCG政策理事會;以及由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創新部部長擔任主席的BCG模式實施委員會,負責制定實施BCG模式的行動計劃。自2021年1月起,BCG模式已獲批成為泰國國家戰略。
泰國BCG模式主要建立在該國的經濟基礎和優勢之上,包括四個具有戰略性的領域,即糧食和農業;醫療和健康;能源、材料和生物化學;旅游與創意經濟。泰國希望以上述領域為重點,實現糧食、衛生、能源、就業和自然資源和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等關鍵領域的全面安全保障。
泰國國家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創新政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吉提蓬·普隆翁(Kitipong Promwong)表示,BCG模式中的每個領域都像一個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礎是由最大的生產者群體參與的、使用基本技術的生產,而金字塔的層次越高,則需要的技術越復雜,而擁有這種技術生產者也越少。BCG模式的目標是通過增加產品價值,使基礎能夠向上移動到金字塔更高層次。例如,在醫療保健領域,金字塔的基礎是傳統的草藥知識,而頂端是研究和技術共同打造的尖端醫藥行業。BCG模式在上述四個領域的升級換代將使相關領域的1700多萬人從中受益。
BCG模式還尋求通過提升社區能力和優化新技術的使用,在整個供應鏈中充分利用泰國的生物多樣性的優勢。與此同時,在供應鏈的上游,科研機構也在通過現代科學方法和技術以及本土創新,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BCG模式還希望同時推動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共同發展。簡而言之,泰國計劃采用創新和環保的發展模式,實現更好的效益。
雖然關于生物經濟、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理念在泰國并非新生事物,但采取協同方式將三者聯合實施的BCG模式卻是史無前例的。泰國一直倡導若干發展理念和模式,這些理念和模式實際上相輔相成,即在保護自然資源和創造價值之間實現平衡。BCG模式是最新的發展模式,是在經過分析泰國現狀和泰國在發展歷程中所要完成的優先目標后,描繪勾勒出來的。
“BCG發展模式是建立在泰國拉瑪九世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的充分經濟哲學(SEP)的原則之上,與其中所提到的適度發展的概念關系尤為密切。經濟發展應從利用現有資源和加強基礎建設開始,并沿著實現平衡、穩定增長和自給自足的經濟方向發展。
農業是泰國BCG模式的基本組成部分,對生物經濟而言更是如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生物經濟定義為“與生物產品和工藝的發明、開發、生產和使用有關的經濟活動”?,F代生物技術將用于提高農業和工業生產力,同時減少對公眾健康的負面影響。泰國計劃通過支持創新農產品和提高生產力的方法來實現這一目標。
艾里斯·萊萬多斯基(Iris Lewandowski)博士在其《塑造轉型發展,實現可持續生物經濟》一書中指出,農業是生物經濟的一個子集,而生物經濟又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定義的“低碳型、資源節約型和社會包容型”的綠色經濟的一個子集。實現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保持對基礎性生物經濟的反饋,都要求盡量延長產品在使用中的流通環節。
因此,循環經濟是生物經濟和綠色經濟之間的關鍵環節。發展循環經濟,重點在于制定相關原則,確定垃圾和污染的種類,保持產品和材料處于使用狀態,使自然系統實現再生。BCG模式將可改善產品的制造和使用現狀,同時在生產和消費過程的各個層面創造價值,對一切物品加以利用,杜絕任何形式的浪費。
2020年10月在春武里府建立的泰國東部工業區,是第一個創造年經濟價值超過32億美元的生物工業區。作為泰國東部經濟走廊(EEC)的一部分,該工業區一直在幫助農民開發高質量的產品,以滿足生物產業的需求,并在三年內為8000名當地居民創造了穩定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支持符合BCG模式的產業,如未來食品、醫藥、農業和生物科技等在園區投資落戶。采用BCG模式在東部經濟走廊進行的各項投資可以享受相關的優惠待遇。例如,在循環經濟方面,已經對相關規定進行了修訂,工業垃圾可以直接運輸到泰國各府的加工廠,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地方所造成的環境風險。
泰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敦·帕馬威奈(Don Pramudwinai)認為,BCG發展模式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方法。該發展模式有利于維持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防范任何可能以自然災害或類似新冠疫情等方式所產生的破壞。
通過促進環境均衡發展,BCG發展模式可以降低人類、動植物感染傳染病以及氣候變化所產生的風險。該發展模式還期望將自然資源的消耗量減少2/3,并降低因發展所帶來的污染和環境影響。
泰國在多個場合都作出了對發展BCG模式的承諾。2019年泰國擔任東盟主席國期間,東盟領導人通過了《打擊海洋垃圾曼谷宣言》,以促進海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這一作法符合泰國減少和回收更多塑料的政策精神。此外,泰國承諾到2030年將食品垃圾量從30%減少到10%,并計劃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0%~25%,形成低碳社會。
泰國已經充分認識到BCG發展模式對全球經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下一步計劃和國際合作伙伴開展科技交流,以激活BCG模式,實現疫后經濟復蘇。泰國主張各方共同努力,確保世界自然資產能持續為子孫后代提供不竭的資源和優良的環境。2021-2022年間,泰國將擔任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組織(BIMSTEC)主席國,2022年還將擔任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東道主,屆時BCG模式定會被列入相關討論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