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月新
(惠州市華禹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惠州 516003)
滑坡是指在一定地形地質條件下,由于外界條件發生變化,導致原狀邊坡土體應力場發生改變,破壞了原有的力學平衡條件,使邊坡在自重和其他荷載聯合作用下,沿滑裂面突發性地向下移動[1-3]。我國幅員遼闊,約2/3為山地,受地質構造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每年發生滑坡災害數以萬計,西南地區尤為嚴重,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損失,降雨條件下邊坡穩定性分析已成為工程界研究的熱點問題[4]。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快步推進,其施工過程往往不可避免地對原狀邊坡產生擾動,在遭遇降雨等不利因素影響時,極易導致滑坡災害的發生,因此有必要對降雨條件下的邊坡穩定性分析開展研究[5-7]。本文以均質土坡為例,考慮降雨入滲對邊坡應力場的影響,采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對邊坡進行穩定性分析,對不同降雨條件下邊坡安全系數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可為邊坡抗滑穩定分析與設計提供參考。
利用Galerkin 有限元方法,離散節點孔壓和位移,可得流固耦合控制方程[8]:
(1)

降雨在非飽和土中滲流滿足質量守恒方程,以達西定律為基礎,結合滲流過程中流體質量守恒,推導出以基質勢為因變量的滲流控制方程[9]:
(2)
(3)
式中:kx、ky分別為X、Y方向的滲透系數;h為基質勢;ρw為水的密度;g為重力加速度;mw為比水容重。
強度折減法主要思想是將原始土體的強度參數c和φ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折減,將折減后的強度參數作為新的材料輸入進行計算。以此類推,直到邊坡塑性區貫通或坡頂相對位移急劇增大時停止,此時折減系數即為邊坡安全系數Ks。基于摩爾庫倫模型強度折減公式為[10]:
tanφ′=tanφ/k
(4)
c′=c/k
(5)
式中:k為強度折減系數;c、φ為土體實際抗剪強度指標;c′、φ′為折減后的強度參數。
強降雨入滲條件下,邊坡土體快速由非飽和狀態進入飽和狀態,相應區域孔隙水壓力會急劇升高,同時抗剪強度會有所降低,瞬態滲流場和應力場耦合作用下,邊坡更容易發生失穩破壞。本文針對以均值土坡為例,對不同降雨條件下邊坡安全系數的變化規律進行研究。邊坡有限元模型見圖1,A、B、C分別為坡頂、坡中和坡腳處3個位移觀測點。邊坡坡角45°,坡腳長15 m, 坡頂長25 m, 高度25 m,初始水位位于坡腳處。模型共劃分1 585個單元和1 687個節點,采用ABAQUS孔壓應力耦合CPE4P單元模擬。初始應力場為地下水和自重引起的應力場。土體彈性模量為200 MPa,泊松比0.3,密度為1 300 kg/m3。凝聚力為19 kPa,摩擦角為27°,滲透系數為0.44E-6 m/s。土體孔壓和滲透折減系數隨飽和度變化見圖2。

圖1 二維邊坡模型

圖2 孔壓和滲透系數隨飽和度變化曲線
為研究不同降雨持時對邊坡穩定性影響,取雨強為20 mm/h,分別設置降雨持時0、10、20、30、40、50、60和70 h共8種工況,用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對不同工況下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圖3為降雨持時分別為0、30和60 h 3種工況下的邊坡孔隙水壓力分布云圖。從圖3中可以看出,3種工況下,邊坡孔隙水壓力最大值分別為150、157.5和167.7 kPa,最小值分別為-250、-59.7和-53.5 kPa。隨著降雨持時的增加,邊坡孔隙水壓力逐漸增大,其中邊坡上部負孔隙水壓力在降雨初期變化顯著,隨著降雨時間增加則趨于穩定。

圖3 孔隙水壓力分布云圖(不同降雨持時)
圖4為3種工況下的邊坡飽和度分布云圖。從圖4中可以看出,3種工況下,邊坡飽和度最小值分別為0.08、0.091和0.101。隨著降雨持時的增加,邊坡土體飽和度呈上升趨勢。對比3種工況下飽和度云圖可以發現,隨著降雨持時增加,邊坡下部土體逐漸趨于飽和,上部非飽和土體部分區域逐漸縮小。

圖4 邊坡飽和度分布云圖(不同降雨持時)
圖5為邊坡觀測點水平向位移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從圖5中可以看出,其水平向位移隨觀測點高程增加而增大。在降雨0~5 h以內,A、B兩觀測點位移隨降雨持時變化較為陡峭。這是由于在降雨初期,邊坡上部土體孔隙水壓力變化較大;隨著降雨持時增加,邊坡上部土體孔隙水壓力逐漸趨于穩定。當降雨持時達到30 h左右時,3個觀測點水平向位移變化速率均發生明顯變化。圖6為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從圖6中可以看出,在降雨0~10 h以內,邊坡安全系數降低較快。當降雨持時大于10 h時,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持時增加線性變化。

圖5 觀測點水平向位移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

圖6 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
為研究不同降雨強度對邊坡穩定性影響,設置降雨持時30 h,分別設置降雨強度5、10、15、20、25、30和35 mm/h 7種工況,對邊坡穩定性進行分析。圖7為降雨強度分別為5、20和35 mm/h 3種工況下的邊坡孔隙水壓力分布云圖。從圖7中可以看出,3種工況下,邊坡孔隙水壓力最大值分別為152.7、157.5和162.9 kPa,最小值分別為-206.7、-59.7和-50.6 kPa。隨著降雨強度的增加,邊坡孔隙水壓力逐漸增大,其中邊坡上部負孔隙水壓力隨著降雨強度增加變化速率由大到小。

圖7 孔隙水壓力分布云圖(不同降雨強度)
圖8為3種工況下的邊坡飽和度分布云圖。從圖8中可以看出,3種工況下,邊坡飽和度最小值分別為0.08、0.091和0.106。隨著降雨持時的增加,邊坡土體飽和度呈上升趨勢。對比3種工況下飽和度云圖可以發現,隨著降雨強度增加,邊坡下部土體逐漸趨于飽和,上部非飽和土體部分區域逐漸縮小。

圖8 邊坡飽和度分布云圖(不同降雨強度)
圖9為不同降雨強度下邊坡觀測點水平向位移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從圖9中可以看出,其水平向位移隨降雨強度增加而增大。對比3種工況下位移變化速率可知,邊坡位移變化速率隨降雨強度增加而不斷增大。圖10為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強度變化曲線。總體來看,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強度增加而逐漸減小,兩者呈線性變化。

圖9 不同降雨強度下邊坡觀測點水平向位移隨降雨持時變化曲線

圖10 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強度變化曲線
本文基于非飽和土體理論,并結合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對不同降雨持時和降雨強度作用下的邊坡穩定性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強降雨條件下,邊坡上部負孔隙水壓力在降雨初期變化顯著,隨著降雨時間增加則趨于穩定。在降雨0~5 h以內,邊坡土體上部位移速率較大。在降雨0~10 h以內,邊坡安全系數降低較快。當降雨持時大于10 h時,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持時增加線性變化。隨著降雨強度增加,邊坡位移變化速率隨逐漸增大。總體來看,邊坡安全系數隨降雨強度增加而逐漸減小,兩者呈線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