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當今社會的發展,以數字經濟為典型代表的新經濟發展方向,同時也代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趨勢。因此,新經濟的發展也代表著需要建立與其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基礎設施。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2018年中央首次提出關于加強“新基建”的概念。并且在2019年,“新基建”被正式寫進了國家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從2020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持續加強對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對于促進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2021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指出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基建”,我們應當持續加大對“新基建”的建設力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2020年,國家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指出:持續加強對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持續發展現代信息網絡,積極拓展對5G技術的應用,設立更多充電樁,持續推廣我國新能源汽車,有效激發消費者新的消費需求,從而助力各項產業實現升級再造。對于我國的鄉村振興計劃,也應當在完善“新基建”基礎之上。
一、“新基建”的概念及內涵
(一)“新基建”的概念
所謂新基建,指的是以新的發展理念為根本引領,實現以技術創新為有效驅動,建設以信息網絡為重要基礎,面向全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并提供諸如融合創新、數字轉型以及智能升級等系列基礎設施建設。
(二)“新基建”的內涵
新基建主要涉及的范圍包含了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指的是建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全新升級演化新的基礎設施,比如5G、物聯網以及工業互聯網等為先進代表并大有作為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同時也囊括了以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云計算等為典型代表的新型技術型基礎設施,更囊括了以數據中心以及智能計算中心等為先進的各種算力基礎設施等等。第二,融合基礎設施。通常指的是深度應用諸如互聯網、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傳統基建實現轉型升級提供支撐,逐步發展形成的新型融合基礎設施。第三,創新基礎設施。通常指的是支撐科學研究、產品研制以及技術開發等有著典型公益屬性類的基礎設施,主要體現在產業技術創新以及重大科技,還有科教類基礎設施上。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基建”推動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投入來源不足
鄉村振興背景下,雖然鄉村地區各級政府每年都將投入很多資金用于農村新基建上,校舍重建以及道路村村通等大小工程持續開展,對目前的基礎設施有了巨大的改善。然而,飲水健康、農田灌溉以及鄉村道路等一直困擾著廣大農民生活以及對農業發展造成極大制約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再加上受到了國家二元經濟結構體制方面的影響,我國之前一直實施的都是“以農補工”的政策誘導,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發展城市上,對于鄉村振興政策制定是落后的,而且在農村新基建上一直存在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這也導致我國城鄉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也造成了極大的制約。
(二)新基建供給與農民需求錯位
鄉村新基建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是政府財政,由地方政府做出統一規劃并建設,其中必然無法存在供給主體利益方面的問題,存在部分供給主體沒有把農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的問題。比如,有的供給主體考慮的是自己的“考核指標”,是“政績”,是“任期”。所以存在典型的利用職權為自身謀取福利的現象,不記得作為國家公仆的初衷,也沒有做到真實反映廣大村民的現實需求,導致出現了很多新基建供給和村民現實需求出現錯位的現象。
(三)重建設、輕維護問題突出
部分農村地區村民反應,現在的道路存在多年耗損失修的現象,道路積水十分嚴重,已經對正常通行造成阻礙了。另外,垃圾箱的鋪設形同虛設,存在嚴重的建設之后不進行管理的問題,農村地區依然存在嚴重的亂扔垃圾的現象。特別是污水處理設施,先前耗費了大量的資金用于建設,但是建設完了之后很多設備不再運營,周邊荒草一灘,臭氣熏天。還有,在國家大力投入資金用于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地方政府將很多資金用于建設鄉村廁所,然而現實中卻因為種種原因導致這些廁所并未起到實用,也沒有發揮出廁所保護環境的功能,甚至廁所周邊變得更加臟亂差了。以上種種,都是在鄉村振興“新基建”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三、以“新基建”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實施路徑
“新基建”作為補齊社會發展短板以及推進社會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同時,對于提升我國世界舞臺、全球產業鏈以及價值鏈當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視,對于持續釋放地區發展潛能意義重大。如今,農業政策性機制是我國在振興鄉村經濟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我們應當全力支持鄉村振興“新基建”建設,并以此發揮出重要作用。
(一)創新“新基建”支持領域
應當充分結合鄉村“新基建”具體涉足的領域,持續加大力度進行創新,有效拓展“新基建”支農范圍,并且開辟出新的支農藍海。全面支持我國鄉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有效提升我國鄉村地區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水平。比如,支持我國鄉村地區種植業、種業以及畜牧業等農業生產經營領域實施數字化改造。全力支持我國“區塊鏈+農業”以及5G,還有人工智能等一些新技術應用到基礎建設當中,不斷創新關鍵技術裝備。持續加大對我國農業農村云平臺的建設,加大對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的建設,健全農業農村政務信息系統等等,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支持。
(二)創新“新基建”支持模式
進一步強化對我國農村信貸業務發展模式的創新力度,持續推廣并且應用企業自營、供應鏈金融以及PPP,還有TOT等模式的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廣大客戶的真實需求,尤其是要在政府增信、產業鏈金融以及土地利用,還有優質客戶等多個方面做足文章,持續創新并且豐富具體的業務模式、服務手段以及金融產品。同樣地,還要積極探索新型貸款、保險、股權以及債券,還有基金等諸多聯動方式,從而實現對物資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等作出有效控制以及閉環管理,為促進其發展提供完善的融資解決方案,尤其是要打好在“投資、貸款、債務、租賃以及保險”等多個領域形成組合全,全面提升服務鄉村振興“新基建”的能力。
(三)創新‘“新基建”合作模式
第一,加強銀行和政府之間的合作。銀行要當好作為金融顧問的角色,積極參與到農村地區“新基建”政策制定以及項目規劃當中來,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具品質的融資咨詢業務服務,同時要統籌謀劃好各個項目融資主體以及資金來源,還有信用結構以及融資模式上的創新,要把地方政府視角建設的“投資項目庫”積極轉化成為金融發展視角下的“融資項目庫”。第二,要持續抓好銀行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強化對鄉鎮企業做出金融輔導。比如可以采取“一企一策”以及“一問題一方案”的做法,實現直接和間接融資二者并重以及表內和表外融資充分結合的方式,進而幫助地方鄉鎮企業定制與其發展戰略規劃相匹配的融資方案。第三,加強同業合作。持續深化和國家政策性銀行、保險企業以及商業銀行,還有投資銀行以及擔保機構展開深度合作,持續健全“政策性銀行+擔保+商業+保險+基金”的多舉措多渠道融資方式。
(四)創新“新基建”支持主體
在具體的投入模式方面,農村“新基建”應當主要采取“以市場主導為主、地方政府引導為輔”的發展模式,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投資。所以,應當支持央企以及國企,還有技術、通訊以及創新類先進企業加入到農村“新基建”發展領域當中,并發揮出其作用。持續挖掘我國優質民營企業的力量,尤其是當地優質企業,廣泛融合各大優勢資源,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基建”建設。
四、結語
總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當前經濟增長、打牢長遠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要抓住關鍵環節大力推進“新基建”,將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在擴大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打牢堅實基礎。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學把握好“新基建”的豐富內涵,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推進,從而更好地助力“六穩”“六保”,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中共許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