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齊

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政府應該通過投融資平臺來應對多面對的各類風險和挑戰,應對各類風險并且給予相應的風險控制手段。文章首先針對政府投融資平臺進行研究,分析了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希望通過政府投融資平臺可以解決政府的風險問題,使得政府可以穩定的發展下去。
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是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的前提下,代表政府參與基礎設施公益項目建設,國有資產管理等一系列投融資活動的國有企業。這些公司在維持和增加國有資產增值的前提下,進行日常的企業管理,其特殊的經營方式也給企業防范財務風險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在當前形勢下,通過財務分析識別風險,盡可能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確保平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政府投融資平臺研究
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是我國特殊的財政模式和政府融資體系下的產物。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資需求也在增加,巨大的資金缺口使地方政府無力負擔。為此,成立了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緩解資金壓力,支持政府投資行為。由于政府融資平臺承擔著很大的責任,也使得公司的自身財務風險逐漸增加,這就需要從多個視角研究政府的融資平臺的風險,促進這一類政府控股的國有企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二、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及應對措施的理論分析
(一)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一些發展比較快的城市開始轉變政府的職責,成立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在經過30多年的發展之后,全國有3000多家的政府投融資平臺。這些平臺是政府策劃的資金和土地,組合成的一些資產經營公司以及土地儲備中心,早期都把政府的還款作為保證,比如財務補貼的形式來進行還款,進而獲得資金來對于政府的各類基礎建設工作打好基礎。政府投融資平臺會給政府帶來很大的債務壓力,這些壓力的資產大都是固定的資產,可變動的資產是非常少的,并且由于其主要的業務都很少能夠帶來凈利潤。根據市場化企業的經營標準,政府投融資平臺的經營平臺的經營狀態較差,缺少完整的資金鏈,一旦企業的經營出現問題,其負債就會由政府買單,政府將會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財務風險。
(二)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防范
政府投融資平臺已經具有了一般企業和公司制的特征,但是由于其缺乏科學的現代化組織管理體系,更多的是以政策指令性為導向,而并沒有從以公司價值最大化和以盈利驅動為導向來開展日常公司經營。正是由于這種政企不分的企業管理體制不成熟,無法使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從本質上擺脫代為地方政府進行投融資的使命,這種機制的存在會使我國的政府投融資平臺面臨一些財務風險。
1.法律層面導致的風險
根據我國的法律風險,我國地方的各級政府把收支平衡作為主要的原則,這樣可能會使得公司的財務出現赤子,政府的法律強制約束,使得公司很難從市場中獲得融資。政府只能夠借用企業借款獲得投資。到了08年之后,我國的政府投融資平臺得到了放開,通過證券進行融資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因此,要想發行證券就需要政府投融資平臺提高管理的要求,政府投融資平臺仍然是政府獲取資金的重要的途徑手段。
2.對于預算的管理方面的管控
對于我國的政府來說,財政的預算反映了預算的水平,政府投融資平臺并沒有把政府的借款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列成政府的預算管理之一。國家應該加強對于資金的管控,提高國家對于風險的應對,減少政府對于政府投融資平臺的依賴。要廣泛的覆蓋資金管理,明確對于各項資金的監管,細化各項資金的來項和去項。根據國家政府的要求,把年初的預算和實際支出進行對比,審核預算和實際支出,對于符合預算的支出予以審核通過,不符合預算的不予以審核通過。
3.我國的財務體制不健全
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財政權力和人事權利不匹配,地方政府的權利過大,但是缺少相應的資金支撐,政府的支出過大,并且逐漸加強,基層政府做出的預算的壓力過大,只能選擇平臺負債融資的方式。在稅制改革之后,我國的地方政府盡管沒有完善我國的財務體系,基層政府的收入也不穩定。政府可以支配的財力也是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導致政府只得依靠負債來保證政府自身的職能。
4.我國的財政政策的問題
自從政府的財務政策推行之后,也會加強政府的負債。為了提高政府和國家的投資作用,政府應該在稅收方面更加優惠,貨幣上得到更多的支持,比較典型的方面就是國家可以通過轉貸來支持政府的工作,通過出口退稅來減少地方政府的一些財務風險。在政府的財政收入減少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強大的支出問題,這樣也會使得政府投融資平臺繼續大量舉債。
(三)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的評估
在市場發展的新形勢下,籌資的市場基本面也給平臺公司再融資和償債帶來一定風險,結合《中國社會融資環境報告》和Wind數據顯示,政府平臺公司融資面臨較大挑戰,政府投融資平臺甚至有出現出違約事件,例如2020年11月發生的“永煤違約事件”。究其評估還有其他的平臺自身原因,一是因為政府投融資平臺企業管理體制不成熟;二是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防范體系不健全;三是國家政策約束力度稍顯不足。
三、政府投融資平臺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一)完善財務風險法律法規
完善應對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財務風險的措施各項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政府合法的舉債,不斷的減少對于平臺的依賴,減少對于政府的投資的約束行為。政府應該對于平臺的意見進行篩選,做到公平公正,進而保障政府可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不斷的優化改革,要在政府允許的范圍內獲取資金,合理的衡量政府的資金是否能夠給財務的工作帶來優勢和幫助。國家也應從法律層面進行完善,為政府管控平臺公司提供更多的支持,進而降低各地的財務風險。還可以幫助政府從各個方針政策出發,從方針法規角度做到科學管理,從各個方面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各地對于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并且加強創新對于融資平臺的管理,通過市場的調節機制,以此既能使平臺公司規范化和企業化運營,從政策法規層面避免公司變成政企不分混合體,完善財務風險應對措施的法律法規可以使得政府更加科學合理的應對各項風險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