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快,我國保險行業更加規范,對保險公司會計核算的要求也是愈加增高,對保險公司的內部管理而言,會計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斷提升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水平,不僅可以有效規避財務風險,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效益的增強,為保險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保險公司會計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取得了質的飛躍,保險行業管理也是越來越規范,要求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水平達到更高的水準。我國的保險公司的數量是比較多的,但因為保險行業的發展時間不長,大部分保險公司的管理還不完善,規范性較低,存在著不小的市場風險和財務隱患。會計核算部門在保險公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與公司的財務風險息息相關,因此,保險公司需要重點關注會計核算的相關問題,為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二、會計核算的特點
所謂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主要是指國家制定的關于保險行業財務管理問題的相關章程。目前在我國,保險行業還處于發展的階段,主要呈現出兩大特點:第一,會計制度與國際慣例相似度高,既大幅提升了針對保險合同的分配以及審核等程序的規范性,還有效推動了管理理念的優化升級,與現代管理理念緊密結合,促進保險行業的會計制度更加滿足配比原則,同時與權責發生制愈加相符,提高了運行的透明度,且更加規范,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會計核算的可信度;第二,會計準則使會計核算的復雜性更加明顯。保險行業是比較復雜的,既要求充分運用行業專業術語,同時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可避免的會發生某些問題,從而增大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風險,造成保險領域的會計準則更加復雜。
三、保險行業的會計核算組成
(一)核算保費收入
對保險行業的會計核算來說,保費收入的會計核算是其最主要的部分,而確認保險合同是會計處理與核算保費收入環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內容中存在風險報酬轉移的部分時,保險合同才可以獲得確認。諸如退休金、養老金等保險產品,由于它們沒有出現實際的風險報酬轉移的問題,因此均無法進行保險合同確認。政府出臺的關于保險行業的規章闡明,保險公司要嚴格以保險合同的實際內容為依據確認保費收入,并進行科學分類,與此同時,保險合同在性質、類型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確認以及計量收入的方式也出現較大的不同。保險行業的會計準則規定,要依據權責發生制來確認以及計量保費收入,此條規定促進保費收入的確認以及保險合同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而公司的經營實情、財務信息等因此愈加真實可靠。除此之外,公允價值成為了保險行業的會計計量工具主體,不僅促進了會計核算的可靠度的提升,還保證了會計核算的相關性,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保險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增強。
(二)計提準備金
我國出臺的保險行業政策規定,禁止保險公司對外舉債。所以,保險公司的負債要由計提準備金的形式來予以體現。在保險公司的準備金里,通常情況下,精算準備金占據最大一部分的位置,且對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而言,此項內容也是重要的事項之一,不僅可以直觀的展示出保險公司的償債能力,還可以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然而,保險行業的準備金制度還不夠完善,有較多的不足之處,造成保險公司的社會公眾信任度較低。我國政府制定的會計準則對諸如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壽險責任準備金等保險公司準備金內容均進行了詳細規定。所以,在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整體中,計提準備金的會計核算使其中一項很關鍵的部分。
(三)核算投資收益
在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體系里,投資收益的會計核算同樣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來說,保險公司的投資具有以下四個種類:首先,依據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同時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其次,保險公司的可持有至到期投資;再次,應收賬款以及貸款;最后,能夠予以售出的金融資產。在會計準則中,上述投資都涵蓋在金融資產的范圍內,保險公司應當嚴格以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為依據會計處理以及計算投資收益,這樣既能夠提高公司收益計量的準確性,與此同時,還可以將資金投資的浮盈真實的呈現出來。
(四)會計處理及計算公司費用
保險行業的公司費用的具體內容不僅包括保險賠償款和保險營銷費用,還涵蓋了保險間接費用等。現階段,保險行業基本是根據費用化處理方式來對會計期間的支出進行會計核算,當發生公司費用時,可計入當期損益。在保險領域,會計處理和核算公司費用可以大幅提升經營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強化公司控制財務風險的力度和效果。
四、保險公司的會計核算的不足之處
我國的保險公司尚處于發展的階段,,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與財務會計管理有關的問題,給保險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保險公司必須要盡最大努力減小會計核算風險,從而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加真實,并為其的清晰度提供保障,為保險公司的長遠發展做出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保險風險缺乏明確性
對保險合同來說,其中的保險風險是非常重要的,保險風險對合同的可行性具有很大的直接影響,同時決定了保險合同的實用性。然而,我國頒布的保險行業的新會計準則中沒有針對保險風險進行明晰說明,特別是在保險合同中占比較重的保險風險,導致合同發生了混亂的問題,沒有辦法準確分解保險合同,從而增加了保險公司會計核算的難度。
(二)不滿足會計原則
按照新的會計準則的規定,保險公司為獲取保單而花費的成本,保險費用里包含的附加費用,例如手續費、勞動報酬、體檢費等,要計入保險公司的當期損益。然而,通過上述保險業務來進行會計處理以及計算成本費用的方式,與會計核算原則相違背,不僅形成了核算信息準確度低的不良局面,還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三)再保風險機制缺乏嚴謹性
我國出臺的新會計準則闡明,保險公司中的業務應當由獨立的核算體系來負責,然而對關于再保險風險的相關問題沒有準確給出規定,因此會計準則機制嚴重缺乏嚴謹性,最終形成了廣泛應用再保險業務的現象。在原保險方和再保險方完成相關協議的作用下,再保險一方的保險風險就可以順利轉化為再保險,即為財物保險。通過財物保險,保險買方與再保險方都能夠獲得經濟收益,從而使得保險行業更加重視財物保險,,繼而出現了廣泛運用財物保險的局面。可是,對會計準則而言,其本身是沒有能力進行風險轉變的,作為金融投資的一種工具,給保險公司形成了虛假收益的現象,大幅降低了財務報表的真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