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珠

在山西大學從事教育科研工作,彭堃墀60年如一日地努力奮進。
在黨的百年誕辰到來之際,他成為受到國家表彰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扎根山西一甲子,他是山西本土培養出的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作為改革開放后我國最早一批國家公派出國的訪問學者,他以所學為我國量子光學的發展打下扎實根基……
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彭堃墀,不僅是我國量子光學奠基人之一,也是桃李滿天下的“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與其他獲表彰的優秀黨員相比,我還差得很多。別人都做了很多具體的、很有影響力的事情,而我一直在做??一般的工作。”彭堃墀始終在尋找自己的“差距”。他說:“??我心里很高興,但是??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希望??盡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在山西大學任教60載,彭堃墀從普通青年教師成長為學科帶頭人、學校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對于滋養自己的黃土地,他有著深厚的感情。
“我是國家分配到山西大學工作的。山西??地處我國中西部,是欠發達地區,國家??希望我支援山西,所以我來了。”1961年,彭堃墀25歲,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后,他服從國家分配,來到山西拿起教鞭。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光學……在一門門課程的教授中,他感受著為人師者的幸福與責任。一方講臺,見證著他的勤勉與奮進。
踏實負責,總能獲得機遇的青睞。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開國門,彭堃墀等科研工作者也迎來“科學的春天”。國家選派優秀科研人員出國訪學,彭堃墀成為最早一批獲得機會的訪問學者。
赴法、赴美留學時光,改寫了彭堃墀的教學科研軌跡。“??我在美國學習交流時,量子光學剛剛興起。我一直在考慮,在科研條件相對不足的地方,在國內的地方院校,??能不能把??這個新興學科建成一流學科和有特色的專業?”想法根植在頭腦中,直至他學成回國。
相比當時的中國,發達國家科研條件的優越顯而易見。彭堃墀表示,那時我國的光學研究水平在國際上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留在國外或許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彭堃墀卻從未想過離開祖國。他說:“我出去,就是為了要回來。”
如同大學畢業,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山西,彭堃墀知道,他在海外訪學的積累也是祖國迫切需要的。他決定回到山西大學,將量子光學建設為學校的特色學科。
“省里對我從事的量子光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非常支持,特別撥給我20萬美元建立實驗室,并在??發展中給予了方方面面的扶持。”彭堃墀1985年組建的量子光學實驗室,就是今日的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
歷經30余年建設,如今,研究所科研水準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驗室中所有的設備、團隊的研究水平,都是與國際同步的。”彭堃墀說。
從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到建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山西大學光學學科在彭堃墀帶領下早已發展為國家重點學科。他卻視自己為團隊中最普通的一員:“成績是我和一批老師、學生一起,通過幾十年的努力才取得的。”
60年光陰流逝,當年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已經成為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回首彭堃墀人生中的兩次重大抉擇,每一次選擇都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連。青年時代,對于國家分配的工作,他愿意服從,愿意揮灑汗水;成為獨當一面的科研骨干后,他主動擔責建立新學科,選擇開拓,選擇勇往直前。
“??我們正在尋找一種光,一種沒有噪聲、沒有干擾、很安靜的光,這種光可以測量很微弱的信號。其他學科做不到,只有量子光學才能做到,它可以測量很微小的物理量變化。”彭堃墀這樣通俗解釋量子光學的核心內涵。
1984年,彭堃墀等幾位訪學歸來的科研人員成為我國最早一批研究量子光學的科學家。作為學科奠基人之一的他,對自己的貢獻輕描淡寫:“??我只起了一個開路的作用。”
量子光學是物理學的微觀分支,彭堃墀認為,這是重要的科學研究,未來將得到廣泛深入的應用。“當前基礎研究??的分量相對重一些,但是正向應用領域轉化,比如應用于量子精密測量及引力波測量精度的提高。”
在美國“從零開始”建設實驗室的經驗,為彭堃墀回國組建量子光學實驗室提供了很大幫助。“他們讓我選擇工作時,我沒有選擇已經建好實驗室、很快就能出成果的研究項目,而是選擇了一個什么都沒有的項目,我們學習到如何建設高水平實驗室的經驗。”如今,實驗室已經與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學術聯系。
相比個人成就,彭堃墀更愿意談及光電研究所的建設。“研究所是我國??最早開展量子光學研究的機構之一。”彭堃墀對研究所的要求,是對標國際:“國外能做的,我們也能做。研究所有一些研究課題已經站在世界??最前沿。”
60年科研人生,光電研究所不僅有彭堃墀的科研追求,也有他對未來的期冀。進入研究所的一批批碩士生、博士生,正在成為壯大研究所科研力量的生力軍。彭堃墀對他們的寄望是:“努力”。他說:“我最看重學生的耐久力,希望他們??一直努力。無論原本的基礎如何,只要努力下去、堅持下去,總會有成效。”
持久努力,彭堃墀以身作則。這位已經85歲高齡的老院士,如今仍然像尚未退休時一樣,工作日堅持去研究所“上班”。“我相信努力,??我不迷信天才,因為最終成功的人都是努力的人。”他強調。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10余次獲得山西省科研成果獎,屢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自然科學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等國家級獎項……這些都是彭堃墀以終身努力取得的成就。
如今,光電研究所已經形成一個穩固、有能力的科研團隊,在研究所一線奮戰30余年的彭堃墀也將“放手”列入考慮范疇。“專業團隊已經形成,將來我離開一線工作崗位就可以很輕松,研究所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他表示,一個專業、一個學科成功與否,不應當維系在一個人的身上。“不能因為一個人的變動影響到整個專業,這是不牢固的;解決好持續發展的問題,才能牢固持久。”
攀登在科研高峰,他是兢兢業業的“科研人”;置身行政崗位,他銳意進取,用擔任山西大學校長的9年時光,帶領學校實現博士學位授權點“從0到5”的飛躍。“實踐證明,??只要我們勤奮努力,是能夠建設出高水平學科、有特色大學的。”彭堃墀說。
獲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表彰,是彭堃墀在入黨第37個年頭得到的至高榮耀。光陰如白駒過隙,惟有信念堅定不移。回顧往昔,在訪學回國第一年,他寫下入黨志愿書:“覺得我應該入黨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中國帶向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