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幕”網站7月30日文章,原題:見識一下典型的中國千禧一代,他們每年掙2.2萬美元但無學生貸款,他們在經濟繁榮時期長大且已學會如何相互超越 39歲的陳海英(音)住在廣州一套1萬平方英尺(約合930平方米)的6層樓房內。對這名經營3D打印業務、月收入1.5萬美元的設計師來說,生活很美好。但他走到這一步并不易。他當過服務員、勤雜工、咖啡師和修理工。他是中國夢的代名詞。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他家傾家蕩產后,他半工半讀完成大專學業,現在只想與妻子及8歲的女兒過平靜的生活。
中國千禧一代至少有4億人,相比之下,美國僅有7200萬。出生于1981年到1996年的千禧一代是第一代“享有特權”的中國人:最先嘗到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果實。美國千禧一代以遭受金融危機打擊而聞名,而他們的中國同齡人成長于經濟改革時期。中國千禧一代的父母屬于能吃苦的一代人,而他們則在中國人均GDP飆升超10倍期間開始工作。但成功的壓力也很大,他們被期望在30歲之前有房、從事高收入工作并找到配偶。匯豐銀行2017年的報告稱,約70%的中國千禧一代有房,而全世界該比例僅為40%。
盡管近1/4的中國千禧一代擁有學士學位,但由于大學教育成本低,他們基本上不背負學生貸款。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數據顯示,中國大學生每年花費介于1700至3500美元之間,而美國學生每年的費用高達1.29萬美元(公立大學)至4.98萬美元(私立大學)。因此與美國同齡人相比,中國千禧一代的收入相對較低,但他們在經濟上仍然可能更好過。
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和緊張的國際局勢,自主創業的陳海英仍相信,與父母那代人相比,中國的千禧一代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他認為他的同胞“善于默默忍受逆境以找出解決困難的突破口”。“中國的大多數千禧一代都有較高的學歷或個人技能,”他說,“只要接受明智的指引,中國千禧一代就將比前輩更出色。”▲
(作者謝麗爾·鄭、馬修·盧,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