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商業周刊》7月30日文章,原題:職業經理人在中國有很大發展前景 20世紀上半葉,阿爾弗雷德·斯隆對通用汽車公司進行以數據為驅動力的革新,開啟了職業經理人時代。此后,全球許多大型企業欣然接受了一個理念:受過學術訓練的管理人員可以空降公司、診斷困難并制定全新方案,從而重振企業,即使企業所處情況非常棘手。
但中國企業通常不會從外部引進高管。大型國有企業往往選擇內部經理填補高層。盡管有不少成功的私營企業,但是多數都由和創始人關系密切的人經營,如下一代家庭成員。因此,雖然企業培訓基地在西方很受歡迎,但在中國,來自這些基地的經驗豐富的經理卻很少。中國也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職業經理人才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
于是,咨詢公司開始介入。許多咨詢公司向正在發展壯大的中國企業輸送大量管理人才。全球高級人才搜獵公司海德思哲中國區合伙人張曄認為,隨著更多中國公司發展成熟,對具備咨詢經驗的管理人才的需求可能會加大,“當本土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需要提升組織能力從而實現更高水準發展”,這為有咨詢公司工作經驗的人提供職位缺口。
獵頭及其客戶都喜歡具有咨詢背景的經理,因為他們具備良好的戰略思維,能在企業逐漸成熟時帶來高增長,這是許多快速度過創業期的中國企業尤為關注的問題。▲
(作者布魯斯·艾因霍恩,高宇譯)
環球時報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