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秀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本刊記者 常馨予
陳秀艷,女,漢族,1955年3月出生,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3月參加工作,現任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在20多年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上,先后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遼寧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如今,走進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太平山村,眼前的一切很難與21年前的貧困景象聯系起來——遠處是綠樹掩映的民居和干凈整潔的路面,近處是排列整齊的蔬菜大棚和宣傳文明風尚的文化墻。村會計王純鋼感慨地回憶道:“以前太平山村的條件真是太差了。”
21年前,太平山村是個窮村莊。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村里沒有一條水泥硬化路,村民走在羊腸土路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遇到大暴雨,更是一步一滑,小孩背在身上都可能摔落。村道兩邊到處是雞舍、鴨舍、豬圈、旱廁,排水溝更是被垃圾填滿,蒼蠅蚊子到處飛。環境之差讓人掩鼻,村民的日子也過得不如意。
“別看現在挺好,以前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說自己是太平山村的。”說這話的人叫陳秀艷,是太平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就是這樣一個曾經羞于提起自己家鄉的人,卻當起了太平山村的“當家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2017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陳秀艷當著總書記的面就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言獻策。她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帶領太平山村人過上更富裕的日子。
4年過去了,陳秀艷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很激動:“我跟總書記說如今的太平山村已經是鳥槍換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跟城里一樣,村民們精神狀態都特別好,致富的勁頭可足了。”
話還要從2000年說起。那年11月,村民一致推舉時任村婦女主任的陳秀艷擔任村里的“當家人”。想到鄉親們的苦日子,看著鄉親們期盼的目光,陳秀艷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的重擔。
那時的太平山村可謂名副其實的“爛攤子”:破敗的村部、70萬元的外債,唯一一條村路一下雨就成了爛泥塘,由于欠水費,村民只能從外村拉水喝……
“我是黨員,鄉親們這么信任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陳秀艷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后暗下決心:“干就要干出個樣子來,要改變太平山村的貧窮落后面貌,讓鄉親們把腰板兒挺起來!”
只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升級,鄉村發展才有底氣,農村生活才能搭上致富快車。陳秀艷上任后,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村里的自來水恢復供水。村里窮,欠了幾萬元水費,停水已經兩三年。陳秀艷先從家中取來5000元錢,又四處籌措,湊足了水費。在她上任的第五天,清涼涼的自來水又從村民家的水管里流出。
精氣神就是最大財富,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土地變成黃金,讓村民的日子過得比蜜甜,讓太平山村更加美好。
——陳秀艷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的道路交通條件好了,一方面,可以改善村民出行的環境;另一方面,也能為村民的農副產品更好地對外銷售打開通道。”
從此,陳秀艷一心撲在修路上,幾乎天天“長”在施工現場,協調和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村里的黨員、群眾看到她如此辛苦地付出,也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出錢給村里買修路材料與工具,有的加入到修路的隊伍中……就這樣,憑著韌勁和不怕苦的精神,一條條“戶戶通”的砂石路修成了,2008年,砂石路又翻新成了柏油路,百姓更樂和了。
為了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陳秀艷還把自家的飯店無償交給村里經營,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村容村貌、償還外債。與此同時,安裝路燈、改造農廁、建秸稈燃氣站、重建村部……陳秀艷帶領班子成員、黨員和村民加大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處處沖鋒在前,用實際行動召集起“千軍萬馬”。
天道酬勤。太平山村一年一個大變樣:100盞太陽能路燈亮了起來,村道兩側的排水溝用水泥砌得干凈整潔,村里的債務還清了,村莊的環境變好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為了徹底實現脫貧,陳秀艷又開始帶領鄉親發展種植養殖業。她的愿望是讓每家每戶都能過上好日子,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她帶領村民實行農忙時在家務農、農閑時外出打工的“雙跺腳掙錢”方式,村民的心順了,心齊了,大家愈發信賴和擁護他們的“當家人”。村里有個大事小情,老少爺們兒二話不說齊上陣。老百姓忙活起來了,紅火的日子就不遠了。
扶貧先扶“精氣神”。陳秀艷經常對村民講:“坐著吃不如走著吃,出去掙錢才有出路。”她在村里培養了幾個技術示范戶,包括瓦工、鉗工等多個工種,平均每個示范戶都帶了十幾個人出去務工掙錢,個個每年都能掙個三五萬元。
一個村的發展不能只靠外出打工,怎樣發展農業才最合適?陳秀艷找到懂行的農業專家,一起論證探討,最終確定了露天茄子種植項目。
這一決定一開始遭到一些村民的反對:“種了一輩子的玉米,現在要改種茄子,收成不好咋辦?”陳秀艷理解村民的顧慮,便自家率先試種。功夫不負有心人,茄子果然長得又黑又亮,村民也吃了“定心丸”,家家戶戶熱火朝天地搞起了茄子種植,收益頗豐。
平坦的村路旁,是太平山村的“黑又亮”茄子基地。“黑又亮”茄子是太平山村的金牌農產品,也讓太平山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種植茄子成本低,收益卻相對高得多。種玉米一畝地只有幾百元的年收益,而種茄子能收入近萬元。
陳秀艷任職20多年間,太平山村集體財產由負債70多萬元變為擁有資產2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800元增長到1.9萬元。全村有11戶因病、因災致貧,陳秀艷安排每個黨員重點幫扶1個貧困戶,目前所有貧困戶均已脫貧。村里百姓說:“‘兩不愁三保障’在咱們村里落實得穩穩的。”
要實現長遠發展,眼界就要放得更寬廣。2020年,陳秀艷積極參與老邊區網紅建設,帶領全鎮30余名有志青年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農產品銷售方面探索出新的道路,積累了新的經驗。
未來,陳秀艷規劃再建20座大棚種植水果和特種蔬菜,借助“網紅小鎮”在村里發展鄉村采摘旅游、垂釣等項目,讓太平山村人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