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衣肯·艾勞漢
(新疆伊犁新源縣吐爾根鄉畜牧獸醫站 835803)
20 世紀50 年代,山羊關節炎-腦炎在國外流行,目前在全球都有分布,尤其以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大陸等發達國家較為嚴重。我國于1982 年從美國進口薩能、吐根堡、紐賓種山羊時將該病帶入。該病感染率高、潛伏期長。山羊感染此病后會終生攜帶病毒,且沒有特異藥物治療。山羊關節炎-腦炎病毒感染山羊后會影響其日常生活,嚴重者出現雙目失明、關節不靈、無法站立,最后死亡[1]。不僅會嚴重影響羊群的生產性能,還影響種羊的正常引進和羊肉出口。
該病的病原是山羊關節炎-腦炎病毒(CAEV),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是一種RNA 病毒,有囊膜。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徑70~110nm,病毒主要由核心蛋白反轉錄酶和4 種囊膜糖蛋白構成。該病毒在環境中相對較脆弱,56℃1h 可以完全被滅活,且苯酚類和季胺類能將其有效殺滅。
在自然條件下,山羊是該病的主要易感動物,只在山羊間互相發病,不分年齡、品種和性別,但山羊品種間的易感程度有所差別,如薩能奶山羊的感染率明顯高于中國地方山羊。另外,癥狀隨著年齡的不同也有所差別,成年羊的感染率高,為15%~81%,感染母羊所產羔羊的當年發病率為16%~19%,但死亡率高達100%。
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山羊和潛伏期隱性患病羊。首先,可通過乳汁感染,也就是羔羊通過吸吮含病毒的乳汁而進行水平傳播。其次,可通過接觸病羊的排泄物,如陰道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糞便等經由消化道感染。最后,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飼草、飼料和飲水感染。
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80%以上發生在3~8 月份,并呈現地方性流行。因為易感羊與感染成年羊長期密切接觸會導致發病,在群內水平傳播半數以上需相互接觸1 年以上,少數會在接觸2 個月內發病。
依據臨床癥狀可將山羊關節炎-腦炎分成3 種類型:腦脊髓炎型、關節型和間質性肺炎型[2]。具體的癥狀分別如下。
(1)腦脊髓炎型:潛伏期為53~151d,主要發生在2~6 月齡的羔羊中。病初精神不振、跛行,進而四肢強直、臥地不起。有時患病肢體肌肉明顯萎縮,有的雙目失明或吞咽困難。一般病程為數月或半年,最終死亡。雖然有個別病例沒有死亡,但也伴有終生后遺癥。
(2)關節型:主要發生于1 歲以上的成年羔羊,典型癥狀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腕關節腫大和跛行。關節明顯腫脹、變硬,繼而關節周圍廣泛纖維變性、膠原壞死和鈣化,并形成骨贅。部分山羊表現為輕度的步態僵硬,個別患病山羊的肩前淋巴結和胭淋巴結腫大[2]。患病較輕的病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水腫,重者出現組織纖維化、組織壞死或組織鈣化,關節液呈黃色或粉紅色。患病山羊因長期臥地不起、身體衰竭或繼發感染而亡。病程較長,通常為1~3 年。
(3)間質性肺炎型:該類型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各個年齡段均可能發生,病羊出現身體衰弱、進行性消瘦、咳嗽、呼吸不暢等癥狀,胸部叩診有濁音,肺部聽診有濕啰音[3]。病程較關節型短,為3~6 個月。
另外,在臨床上還有一種乳房炎型,該類型不多見,偶爾可見。表現為:母羊在分娩和生產時,乳房堅硬且腫脹、乳汁分泌不足,但是乳汁質量不受影響;乳房偶爾變軟,泌乳量降低。
診斷方法有病原學診斷和血清學診斷兩種。
采用病山羊發熱期或涉死期和新鮮羊尸的肝臟制備乳懸液進行病毒分離。具體方法為:第一步是病料采集,一般采集病變關節滑液囊的滲出液、血液或乳汁。第二步是病菌分離培養。無菌采集病料接種在山羊關節滑膜細胞培養物中,也可用山羊睪丸等進行培養,所有的培養物應每2~4 周傳代一次,直到細胞單層上出現大小不一的多核巨細胞,觀察到合胞體的形成,或者對細胞培養物上清液進行檢測,證明是否有病毒存在[3]。第三步是直接鏡檢,取病山羊的關節滑膜制作成超薄切片,負染后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可發現顆粒較大的山羊關節炎-腦炎病毒,直徑約為80~100nm。
因為在良好的飼養環境下,多數感染山羊不表現臨床癥狀或臨床癥狀不明顯,只能進行血清學檢查,才能發現山羊是否患病,檢測出隱性感染動物。廣泛使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免疫印跡試驗。
目前還沒有研制出治療山羊關節炎-腦炎的疫苗和特效藥物,只能在平時工作中做好防疫措施,加強管理,做好綜合防控措施。
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禁止從爆發該病的疫區引進種羊。我國就是從美國引進種羊,才把該病帶入我國。如若必須引種,在引種時應嚴格遵守引種制度,做好系列檢疫工作,調查清楚其疫病史,確保引種種羊健康。引種后還要單獨飼養觀察,隔離一段時間后要定期復查(即做血清學檢查),反復確定陰性后方可混群飼養或投入正常使用。
為了避免疫病的進一步擴大,一般不建議調群,應嚴格分圈飼養。這樣既方便羊群管理,也便于疫病處理,做好患病羊的撲殺和易感羊群的隔離。另外,對羊舍定期清掃、消毒,消毒要全面、徹底,不能放過羊舍的每一個角落。羊奶更要消毒處理。同時也要根據季節變化,做好羊群控溫工作,夏季降溫、冬季半暖,并保證空氣的正常流通;同時飼草也要保證質量,不能被病原污染。
每年對超過2 月齡的山羊進行2 次以上血清學檢查(間隔半年),及時發現隱性感染動物,如果兩次羊群檢疫的結果都呈陰性,說明羊群已經凈化。若發現陽性羊,全部撲殺淘汰并做無公害化處理。只有做好羊場檢疫、撲殺、消毒、隔離等工作,才能保證羊群健康生長,降低損失。定期檢疫的目的是及時淘汰血清學檢查陽性羊,保護其他易感羊群。
由于該病呈全球流行,且種羊的貿易往來頻繁,我們應對該病引起重視,特別是在引種種羊時一定要做好檢疫和隔離工作,避免將該病帶入,引起該病的流行。在實際生產管理中要做好飼養管理、消毒、檢疫、隔離、無公害處理等工作,特別是羊群檢疫,對全部羊群定期檢疫,有效預防,防患于未然,才能降低該病的發生,保證羊場正常運轉,進而降低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