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兄川弟:
愷弟抵此,借聆一是,所以遲遲迄今者己事聞兄第前途至鋦,不得不審慎從事,報請上級也。目前形勢急轉直下,請勿再事觀望坐失良機。解放區地方政府以上負責人員均已為本黨負責,務請了解信任,此點,速做斷然措施,通電舉義部隊可向該地區解放軍靠近并先派員聯絡,迅速爭取寶貴時間,城下定盟。今非昔比矣,特由愷弟面陳。
特此
敬祝順利
運周、宜民親筆
一九四九年二月十七日
【大義書】
廖運 周 (1903-1996)、廖 宜民(1909-1988),安徽鳳臺人。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野和華野兩大主力在安徽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包圍了國民黨黃維兵團。在黃維準備突圍的關鍵時刻,已潛伏敵營20余年的共產黨人、時任黃維兵團八十五軍一一0師師長的廖運周率部戰場起義。
這封家書是二人以家族兄弟的身份給廖運升、廖運澤寫的親筆信,促其戰場起義。這次起義為全省的解放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廣大起義官兵在解放全中國、抗美援朝戰斗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