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摘要:目的 觀察重型顱腦損傷應用小承氣湯加減對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療效。方法 自我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肺部感染患者中抽取20例作為研究樣本,所有患者均于2021.1-2021.6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并以隨機抽樣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西醫組(n=10,治療方式為常規西醫治療)及中醫組(n=10,治療方式為小承氣湯加減治療),對其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及肺部感染情況進行評估,比較其臨床效果、生化指標水平及肺部感染情況。結果 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臨床療效發現,中醫組總有效率(80.00%)相較于西醫組(10.00%)更高,P<0.05;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生化指標水平、肺部感染情況發現,治療前兩組白細胞計數(WBC)、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降鈣素原(PCT)水平及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PI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中醫組WBC、hs-CRP、PCT水平及CPIS評分相較于西醫組更低,P<0.05。結論 應用小承氣湯進行治療,可改善相關生化指標水平,減輕肺部感染,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肺部感染患者中具有顯著應用效果,建議采納。
關鍵詞:肺部感染;小承氣湯;生化指標;重型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051-01
重型顱腦損傷是一種可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的腦部疾病,機械通氣是重型顱腦損傷常見治療方法,但術后患者易并發肺部感染,加重病情,提高臨床治療難度。目前臨床治療術后肺部感染常見方式為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但長期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可導致患者耐藥性增加,降低臨床治療效果,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近幾年隨著中醫理論學不斷出現在患者視線內,中藥逐漸應用于多種疾病治療中,小承氣湯主要由厚樸、枳實及生大黃組成,通過調節患者機體各方面功能,增強免疫力來減輕肺部感染癥狀,具有輕下熱結,除滿消痞的功效。本文現對我院20例患者進行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法為分組依據,將我院抽取的20例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肺部感染患者分為西醫組及中醫組,各10例,且本次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批號:2021年審(22)號]。西醫組男女比6:4,最小32歲,最大85歲,均值(58.67±6.34)歲,納入顱腦損傷類型為顱骨骨折、腦挫裂傷、腦干損傷、顱內血腫、高血壓腦出血,分別納入2、2、2、1、3例;中醫組男女比5:5,最小32歲,最大86歲,均值(58.79±6.21)歲,納入顱腦損傷類型為顱骨骨折、腦挫裂傷、腦干損傷、顱內血腫、高血壓腦出血,分別納入2、3、2、1、2例。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組間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經外科學》中診斷標準[2];②經痰培養確診為肺部感染;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④胸部X線顯示肺部存在炎癥性病變;⑤體溫>38.5℃;⑥白細胞>10×109/L;⑦呼吸道出現膿性分泌物。
排除標準:①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②存在腦疝者;③既往有藥物過敏史或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④不符合手術指征,無法進行手術治療者;⑤出現合并癥或特殊生理變化者;⑥鼻咽部畸形無法接受鼻飼治療者。
1.2 方法
西醫組:治療方式為常規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抗感染、控制出血、鎮靜鎮痛、控制顱內壓、補液及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等治療措施,治療周期為7d。
中醫組:以西醫組治療為基礎,進行小承氣湯加減治療,主要由厚樸、枳實各10g,生大黃5g,根據不同證型的患者適當加減藥材,如痰涎壅盛者需添加30g魚腥草,20g淡竹茹,15g天竺黃、浙貝母;急促喘息者需添加15g桑白皮、葶藶子,10g黃芩,300ml飲用水煎制,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經鼻飼給藥,治療周期為7d。
1.3 觀察指標
(1)以療效判定標準為依據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3],并將顯效率+有效率作為總有效率,主要包括顯效:體溫降低至正常水平,相關癥狀消失,生化指標水平恢復正常,肺部炎癥消失;有效:體溫降低但仍處于高熱狀態,相關癥狀、生化指標水平及肺部炎癥改善;無效:體溫、相關癥狀、生化指標水平及肺部炎癥較治療前無顯著變化。
(2)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治療前、治療7d后生化指標水平、肺部感染情況,主要包括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并采用臨床肺部感染評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評估肺部感染情況[4],總分為12分,≦6分為停用抗生素,>7分為仍需給予抗生素治療。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西醫組及中醫組臨床療效比較
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臨床療效發現,中醫組總有效率(80.00%)相較于西醫組(10.00%)更高,P<0.05,見表1。
2.2西醫組及中醫組生化指標水平、肺部感染情況比較
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生化指標水平、肺部感染情況發現,治療前兩組WBC、hs-CRP、PCT水平及CPI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中醫組相較于西醫組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顱腦損傷是受外力暴擊引起的一種疾病,而重型顱腦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危重疾病,致死、致殘率較高,對患者自身及社會造成的影響、負擔較大,由于患者處于昏迷狀態,自主呼吸功能受抑制,因此術后都會給予機械通氣協助呼吸,但并發肺部感染幾率較高。
抗生素治療是臨床面對感染疾病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通過抗生素能夠抑制患者體內細菌增殖,控制感染癥狀,但長期使用后可導致患者耐藥性增加,從而降低治療效果。基于中醫肺與大腸相表里的理論,臨床認為重型顱腦損傷術后肺部感染屬于“喘證”,多數表現為痰熱壅肺證,且肺氣郁閉可影響大腸傳導功能,導致肺氣宣降失宜,加重相關癥狀。小承氣湯最早見于《傷寒論》,能夠輕下熱結,除滿消痞,常用于治療大便酸臭、秘泄不稠、嘔吐腸痛[5]。本文通過比較西醫組及中醫組臨床療效、生化指標水平、肺部感染情況發現,治療前兩組WBC、hs-CRP、PCT水平及CPI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中醫組WBC、hs-CRP、PCT水平及CPIS評分相較于西醫組更低,且總有效率相較于西醫組更高,P<0.05。小承氣湯主要由厚樸、枳實及生大黃組成,其中厚樸可行氣除滿,促進空腸縱行肌收縮;枳實可破結消痞,增強胃腸道平滑肌興奮性及收縮力;生大黃可推陳致新,具有良好抑菌作用,能夠改變腸神經系統遞質、促進胃腸激素分泌,改善腸道微循環,維護腸道屏障功能。
綜上所述,采用小承氣湯治療重型顱腦損傷肺部感染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化指標水平,減輕肺部感染。
參考文獻:
[1]戴俊芬,戴偉民,戚東靜,戴夏慧,李霞.顱腦損傷開顱術后肺部感染危險因素分析及預測模型構建[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1,31(7):1034-1038.
[2]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神經外科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352-355.
[3]賈晉榮.小承氣湯保留灌腸聯合保守治療小兒腸梗阻63例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70-71.
[4]趙元辰,崔乃強.小承氣湯加減聯合中藥外敷治療術后腸粘連伴腹瀉1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8,24(2):234-235.
[5]李焐儀,孟巖,陳歡,等.小承氣湯的研究概況[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20,26(2):2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