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

摘要:目的:淺析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觀察。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為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我院選取了80名產后42天產婦作為本次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80名產婦分為兩組,每組各40名產婦,其中一組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產后 42天即自行在家完成Kegel訓練。另一組作為實驗組,實驗組經過進行生物反饋、Kegel盆底肌訓練、陰道啞鈴等方法實施之后,對比兩組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況。結果:干預和訓練之前兩組樣本的盆底狀況差別不大,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干預后實驗組改善程度遠大于對照組。結論:產婦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顯著,早期干預對產婦盆底功能有很大改善。
關鍵詞:產后;盆底肌功能障礙;生物反饋;科學干預;低頻神經電刺激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151-01
引言
盆底肌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這張“網”彈性變差,“吊力”不足,便會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
盆底肌功能損傷在近幾年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孕產婦關注,其主要臨床表現:盆腔脫垂、性冷淡、性生活不和諧、尿頻、尿急、尿失禁等。產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是預防和治療盆底肌功能障礙,這也突出了對于初產婦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重要性,在研究初產婦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過程中,我們需要從資料方法、結果、結論三個個方面進行分析與觀察。
一、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為研究時間段,在該時間段內,我院選取了80名產后42天產婦作為本次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實施早期康復干預的效果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將80名產婦分為兩組,每組各40名產婦,其中一組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產后 42天即自行在家完成Kegel訓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另一組作為實驗組,實驗組經過進行Kegel 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陰道啞鈴等方法實施之后,對比兩組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況。符合對比研究的要求和標準。
1.2.1診斷方法:通過Glazer盆底表面肌電評估、改良牛津肌力分級及POP-Q評分診斷對患者的肌力進行分級,將患者肌力分為6級,本次進組均為肌力3級以下。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通過Glazer盆底表面肌電評估、改良牛津肌力分級及 POP-Q評分診斷,并指導進行傳統的Kegel運動。每天進行kegel運動 2-3次,每次10-15分鐘,單個動作再開始訓練時每次收縮保持3-5秒,呼吸均勻且放松,重復提肛動作。在收縮保持平穩后每次收縮保持5-10秒,每次15-20分鐘,鍛煉初期仰臥位鍛煉,動作熟練后不限體位,周期8周。
實驗組:通過Glazer盆底表面肌電評估、改良牛津肌力分級及POP-Q評分診斷并給出個人治療方案,低頻神經電刺激治療10-15分鐘、腹式呼吸5-10分鐘、慢肌/快慢肌鍛煉10-15分鐘,單次治療時間30分鐘,并根據盆底評估進行個性化家庭訓練指導,主要以腹式呼吸、Kegel、陰道啞鈴,周期8周,(生物反饋:選用武漢醫療偉思器械有限公司生物反饋儀SA9800及配套探頭,對患者盆底肌肉肌電予以反饋測量,根據治療儀顯示屏上所示圖形指示完成相應盆底肌肉收縮、放松訓練)。
對照組實驗組的所有干預都確保在最佳的治療時間內開始(產后42天-產后6個月內)。
二、結果
兩組治療前肌力變化、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及性生活障礙的發生比較 ,對照組與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盆底肌功能障礙的發病與妊娠、分娩密不可分。妊娠期間隨著胎兒的增長,子宮逐漸增大,導致盆底肌肉的功能減弱,使盆腔臟器發生膨出風險增加。經陰道分娩過程中盆底組織受到過度的牽拉,造成了盆底結構及功能損傷。“見表一”
兩組治療后肌力變化、盆腔臟器脫垂、尿失禁及性生活障礙的發生比較 ,對照組與實驗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患者進行治療之后的肌力情況均有所提升,但是觀察組的肌力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二”
三、結論
以往研究表明,產后早期進行盆底肌肉訓練,能夠改善盆底肌力,預防盆底功能障礙相關疾病的發生,通常盆底肌肉訓練提高盆底功能主要是通過鍛煉肌肉收縮能力實現的。該研究的實驗組采用早期盆底肌肉訓練加低頻電刺激聯合治療,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作為一種盆底功能康復訓練方法,盆底肌肉訓練操作簡單、實用性強。 該研究所用的訓練方法為國外學者提出的運動療法, 其主要通過對恥-骨尾肌肉群的訓練,促進盆底肌力提升,在陰道啞鈴的作用下,骨盆及盆底肌肉受到反復刺激,從而產生收縮反應,長時間應用能夠極大程度改善盆底肌力。 該研究中,治療后,實驗組產婦的盆底肌最大電壓值、平均電壓值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體現了盆底肌肉訓練的優越性。 另外,隨著現代康復治療技術的發展, 生物反饋電刺激療法在臨床得以應用,其利用的是 Kegel 訓練原理,在電刺激儀作用下釋放的不同頻率電流能夠對盆底肌肉產生刺激作用,使得盆底肌得到有節律的收縮及伸展被動練習。不僅如此,電刺激治療還能夠提高肌肉興奮性,有利于肌肉損傷恢復。兩種方法聯合治療能夠強化盆底肌訓練效果。該研究對比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的盆底靜息壓及盆底收縮壓指標,結果發現治療后,觀察組產婦的盆底靜息壓及收縮壓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
四、結束語
產婦 42 天體檢以及盆底功能篩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作為常規的檢查項目其力度需要不斷加強,大力推廣產婦產后的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古老的訓練與現代的康復技術相結合,能有效降低產后女性出現 盆底功能障礙疾病的概率或者極大程度延緩發病的年齡。本研究中盆底肌肉訓練包括生物反饋和電刺激及 Kegel 運動,患者經過 1 ~ 2 個療程治療后,盆底肌力分級均逐漸增加,處于生理恢復過程,治療 2 個療程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較單純盆底肌鍛煉,產后早期低頻電刺激-生物反饋-盆底肌鍛煉聯合治療更有助于恢復盆底肌力及收縮功能,緩解盆底功能障礙相關癥狀,改善女性性功能水平,有利于提高產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麗麗、王招娟. 盆底肌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肉鍛煉治療產后女性盆底器官功能障礙的臨床價值研究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2] 朱亞麗 電刺激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肉鍛煉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盆底肌收縮力及性生活質量的影響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3] 李超、李淵、李芷茹、余婭、劉穎、彭曉梅、李蘭 早期盆底肌肉訓練及電刺激治療對產后盆底康復影響的研究 中國康復 2019
[4] 馮振萍 早期盆底肌肉訓練及電刺激治療對產后盆底康復的促進作用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0
[5] 陳文英 高云云 史丹紅 樂連利 池曉琳 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對產后盆底肌康復效果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