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徴 陳冠禎 高寧憶 張而蘭 劉綺聰 陳冠穎
摘要:目的:研究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自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診120例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至對照組與實驗組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實驗組給予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進行聯合治療,對比兩組臨床治療質量。結果: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血壓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因此,可將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推廣至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促使臨床治療質量顯著提升。
關鍵詞:天麻鉤藤飲;中醫針灸療法;肝陽上亢;高血壓;舒張壓;收縮壓;治療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S853.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159-02
臨床中,人們通常由于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基因遺傳、藥物作用及情緒激動等相關因素致使其產生高血壓病癥,進而對其日常生產、生活、身心健康等產生嚴重影響。在中醫中通常將高血壓病癥分為4類,分別為陰陽兩虛型高血壓、陰虛陽亢型高血壓、肝腎陰虛型高血壓及肝陽上亢型高血壓,其中肝陽上亢型高血壓通常會表現出頭暈頭痛、性格暴躁、血壓水平明顯升高、面色發紅等相關臨床癥狀[1]。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治療方式主要包括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不同治療方式其臨床治療特點、治療原則、治療效果等存在顯著差異,為促使患者臨床療效可得到有效保障,本文將主要研究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診120例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至對照組與實驗組中,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53-76歲,平均(62.79±1.53)歲;實驗組男31例,女29例,年齡56-81歲,平均(62.83±1.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患者及家屬已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硝苯地平緩釋片(Ⅱ)(伲福達)(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52)的用法用量:1片/次,1-2次/d,口服,具體用藥頻率需由醫生根據患者臨床病癥進行抉擇?;颊哌B續用藥20d。
實驗組:給予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進行聯合治療。天麻鉤藤飲主要成分包括天麻10g、梔子10g、益母草15g、牛膝10g、黃苓10g、槲寄生10g、石決明20g、夜交藤15g、杜仲10g、朱茯神10g及鉤藤15g。針對陽亢患者可將天冬10g、白芍10g及玄參10g加入其中;針對心熱盛患者可將生石膏15g加入其中;針對痰多患者可將膽南星15g加入其中;針對血瘀患者可將紫丹15g加入其中,用水文火煎熬,150ml/次,2次/d。同時,醫生還需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主要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風府穴、太溪穴、百會穴、風池穴、行間穴、太沖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內關穴,針刺手法為提插捻轉瀉法,30min/次,1次/d?;颊哌B續治療20d。
1.3觀察指標
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食欲不振、心悸等。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種,由醫生利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心血管藥物臨床實驗評價方法》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評定,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超過10mmHg,血壓水平處于標準范圍內且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超過20mmHg,血壓水平趨于標準范圍,其臨床癥狀基本改善;無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幅度低于10mmHg,血壓水平明顯比標準范圍高,且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臨床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4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運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相關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t用于計量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
實驗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中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壓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中所示)。
2.3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3中所示)。
3 討論
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在中醫中隸屬于“頭痛”、“暈眩”等范疇,患者若未及時得到有效治療,不僅對其日常生活會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會導致患者產生其他并發癥,進而對患者身心健康再次產生嚴重影響[4]。因此,患者需及時接受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而在對其進行具體用藥過程中需以平肝、息風、潛陽、清火為基本治療準則,進而促使患者臨床病癥高效改善[5]。
醫生在利用天麻鉤藤飲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其中天麻具有通經、息風、平肝、抑陽等作用,可促使患者暈眩、頭痛等相關癥狀得到有效緩解;梔子通常用于高血壓病癥臨床治療中,其具有鎮靜、降壓、護肝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促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其產生心神不寧癥狀,進而促使臨床治療效果可得到有效提升;益母草在臨床中具有清熱、祛毒、活血等作用,可有效促進患者身體血液循環,促使其肝陽上亢癥狀得到有效緩解,進而促使患者各項臨床指標得到有效改善,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牛膝在臨床中具有通經、散瘀、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將其用于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可有效緩解患者頭痛、頭暈癥狀,進而促使患者臨床病癥高效改善,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促使患者身體健康指數及生活質量水平可得到有效保障;黃芩通常主要用于高血壓病癥臨床治療中,其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等功效,可促使患者肝陽上亢癥狀得到有效改善,且同時此藥材還具有顯著抗菌性,不易使患者產生抗藥性,進而對臨床治療質量其明顯促進作用,促使患者臨床癥狀高效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槲寄生具有祛風、通經、舒筋、散瘀、活血等功效,通過將其用于高血壓病癥臨床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身體血液循環,降低患者血壓水平,促使其臨床病癥得到有效改善;石決明具有平肝、清熱、潛陽等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頭痛、頭暈等相關癥狀,進而促使患者身體健康可進一步得到有效保障;夜交藤具有祛風、通經、安心養神等功效,不僅可有效促進患者身體血液循環,同時還可避免患者產生情緒波動,進而有效改善患者血壓水平,促使其臨床病癥有效改善,提升臨床治療質量;杜仲是治療高血壓病癥常用藥材,其具有滋補肝腎的作用,進而對患者身體氣血循環具有顯著改善作用,促使臨床治療效果可進一步提升;朱茯神在臨床中具有安神寧心、順氣、健脾、止驚等作用,可有效促進患者身體氣血循環并使其保證情緒穩定,進而對患者高血壓病癥具有顯著改善作用,促使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可得到有效保障與促進;鉤藤在臨床中主要有平肝、清熱、定驚及息風等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并促使其情緒穩定,進而促使患者血壓水平可得到有效控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通過將以上藥材進行聯合使用,可促使患者高血壓、情緒暴躁、頭痛頭暈等癥狀得到高效緩解,提升臨床治療有效率[6]。天冬具有養陰、潤燥、生津等作用,白芍具有斂陰、通經、養血等功效,玄參可滋陰、清熱、降火等,通過將其合用對改善患者陽亢癥狀具有顯著作用;生石膏主要用于風寒熱臨床治療中,對心熱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膽南星具有化痰、清熱、定驚、息風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痰多癥狀;紫丹具有清熱、祛毒、活血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瘀癥狀[7]。在對患者進行中醫針灸治療過程中,曲池穴常用于高血壓病癥針灸治療中,其具有通經、解表、清熱等功效;通過對合谷穴進行針灸可有效改善患者頭痛癥狀;風府穴對改善患者頭痛、頭暈癥狀具有顯著作用;太溪穴、風池穴具有清熱、生氣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氣血循環;百會穴、行間穴、太沖穴具有通經、止痛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頭痛、頭暈癥狀,進而促使高血壓患者臨床病癥高效改善;足三里穴對改善患者身體血液循環具有一定促進作用;通過對患者三陰交穴進行針灸可有效改善患者脾腎功能,同時還可安神,進而促使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8]。通過對患者進行針灸治療,可促使患者頭暈頭痛癥狀得到高效改善,同時還能促進其身體氣血循環。硝苯地平緩釋片(Ⅱ)(伲福達)主要用于高血壓病癥的臨床治療中,對患者臨床病癥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部分患者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惡心嘔吐、心悸、頭痛、血壓下降、便秘及食欲不振等相關癥狀,進而對臨床治療質量產生一定影響[9]。而中藥治療所選用的中藥材具有天然性、無毒副作用,患者不易產生不良反應,且可通過改善患者氣血循環、滋補肝腎、安心養神、降壓等進而促使患者臨床病癥得到有效改善,而中醫針灸治療同樣具有無毒副作用,可促使患者氣血循環等進一步得到有效改善,進而患者各項臨床指標隨之高效改善,促使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及身體健康指數可得到有效保障[10]。通過將天麻鉤藤飲與中醫針灸進行聯合使用,可促使患者臨床病癥快速、高效改善,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的臨床效果較為顯著,可促使患者血壓水平高效改善,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進而促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可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可將天麻鉤藤飲加減結合中醫針灸療法推廣至肝陽上亢證型高血壓患者臨床治療中,促使臨床治療質量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廣璽.針灸、天麻鉤藤飲對高血壓肝陽上亢型的聯合治療價值[J].特別健康,2020,001(033):53-54.
[2]劉澤萍.針灸、天麻鉤藤飲聯合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036(002):111.
[3]張曉紅,元新華,孫履東.針灸、天麻鉤藤飲聯合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型)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7,005(003):66-67.
[4]吳玉良,李慧志.針灸、天麻鉤藤飲聯合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001(030):144,148.
[5]晏石枝.內外治法并用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8,033(005):615-616.
[6]蔡正清,唐金玲.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太沖穴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21,040(002):15-16.
[7]韓思,張立德,谷麗艷,等.針灸合并天麻鉤藤飲治療高血壓Meta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9,033(011):5-8.
[8]李斌.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018(055):157-158.
[9]李唐.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針灸治療老年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005(031):164.
[10]張東,焦富英,韓冰凌,等.針刺聯合天麻鉤藤飲對腦梗死合并H型高血壓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9,035(0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