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欣 傅釗 伍軍偉
摘要:目的 探究甲狀腺功能亢進(下稱甲亢)患者經碘131(131I)、甲巰咪唑聯合治療后其骨密度、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變化。方法 納入2018.12~2019.12本院102例甲亢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包括參照組51例,予甲巰咪唑治療;試驗組51例,加用小劑量131I治療,觀察就診時、治療后1年患者骨密度、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的變化。結果 治療后,試驗組骨密度、血清1,25-二羥基維生素D3[1,25(OH)2D3]水平、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均高于就診時(P<0.05),堿性磷酸酶(ALP)水平、總甲狀腺素(TT4)水平均低于就診時(P<0.05),且變化程度大于參照組(P<0.05)。結論 131I、甲巰咪唑聯合治療能夠增加骨密度、調節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應用于甲亢患者中效果顯著。
關鍵詞:碘131;甲狀腺功能亢進;甲巰咪唑;骨密度;骨代謝
【中圖分類號】R5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164-01
甲狀腺功能亢進(下稱甲亢)是由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而引起的一種甲狀腺毒癥,可引起全身多系統的損害,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抗甲狀腺藥物是臨床首選治療方案,其中以甲巰咪唑較為常見,該藥可有效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分泌,積極改善癥狀,但長期治療不良反應較多。碘化物治療效果顯著,且不良反應少,但長期治療可增加甲減的風險,故臨床上采取聯合治療的方案。目前關于上述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對甲亢患者骨密度、骨代謝的影響的報道還較少,故本文將2018.12~2019.12本院102例甲亢患者納入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8.12~2019.12本院102例甲亢患者納入研究,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包括參照組51例,試驗組51例。納入標準:符合我國2007年版指南中關于甲亢診斷[2];年齡≥18周歲;初次發病,既往未接受相關治療;肝腎功能正常;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復發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患其他內分泌疾病;器質性疾病;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甲狀腺系統疾病。參照組:男21例,女30例;年齡18~55歲,平均(41.25±3.69)歲;病程1~5年,平均(3.41±0.82)年。試驗組:男23例,女28例;年齡18~55歲,平均(41.12±3.58)歲;病程1~5年,平均(3.28±0.73)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102例患者均接受鈣劑、維生素D、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
參照組:甲巰咪唑(廠家:Merck KGaA, Darmstadt;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71078;規格:10mg/片)口服,初始劑量為10mg/次,3次/d;病情穩定后5~10mg/d維持。連續治療1年。
試驗組:加用小劑量碘131(131I)空腹口服,根據甲狀腺質量,每克1110~1850kBq。131I攝取量=(甲狀腺質量×每克甲狀腺攝取量)/最高攝碘率×100%。連續治療1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就診時、治療后1年患者骨密度、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的變化。①骨密度:采用深圳市艾瑞克電氣有限公司提供的雙能量骨密度儀對橈骨部位的骨密度進行檢測,取平均值;②骨代謝: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mL,進行離心處理;取適量血清采用新產業的的電化學發光(魯米諾/異魯米諾)進行1,25-二羥基維生素D3[1,25(OH)2D3]水平的檢測,以酶動力學(速率法AMP羅氏)進行堿性磷酸酶(ALP)水平的檢測;③甲狀腺功能:取上述適量血清進行促甲狀腺激素(TSH)、總甲狀腺素(TT4)水平的檢測[3]。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骨密度的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骨密度較就診時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大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骨代謝的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1,25(OH)2D3水平較就診時升高(P<0.05),ALP水平較就診時降低(P<0.05),且變化程度大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甲狀腺功能的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TSH水平較就診時升高(P<0.05),TT4水平較就診時降低(P<0.05),且變化程度大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甲亢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以心悸、易怒、失眠等為主要表現,過量的甲狀腺激素可進入消化、循環、神經等系統而造成器官功能損傷,故早期治療尤為重要。臨床治療以手術、藥物為主,其中手術創傷較大,且并發癥較多。甲疏咪唑可抑制離子碘的氧化,有效降低甲狀腺激素水平,但長期治療可引起肝腎功能的損傷,且復發率較高。隨著研究的深入,131I治療在臨床得到良好的應用。
甲狀腺細胞對131I的親和力較強,人體服用131I后可被甲狀腺細胞大量攝取,在131I的衰變過程中可釋放大量的β射線,選擇性損害腺泡上皮結構,同時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長期照射可造成腺體的壞死,從而抑制甲狀腺功能,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4]。本研究發現,經131I、甲疏咪唑聯合治療后,患者血清TSH水平高于就診時,TT4水平低于就診時,且變化幅度大于單一甲疏咪唑治療組,提示聯合治療在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方面效果更為顯著。有研究指出,骨骼的生長、發育與甲狀腺激素水平有關,適量的甲狀腺激素可促進骨吸收,增加骨密度[5]。本研究發現聯合治療后患者骨密度較就診時明顯增加,且高于單一組;治療后,聯合組血清1,25(OH)2D3水平高于就診時,ALP水平低于就診時,且變化幅度大于單一組,提示聯合治療能夠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同時調節骨代謝。分析原因在于:甲狀腺激素可促進骨基質的合成,低濃度甲狀腺激素可刺激鈣沉積及骨生長,高濃度時可抑制骨形成,甲狀腺分泌過量時可擴大骨吸收面,增加骨空隙,引起骨量的流失及礦物質代謝的異常,增加誘發骨質疏松;通過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可抑制其分泌過量而引起的骨流失,糾正礦物質代謝紊亂,從而增加骨密度,調節骨代謝[6]。
綜上所述,對甲亢患者實施131I、甲疏咪唑聯合治療在調節甲狀腺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謝等方面均有顯著效果,切實可行。
參考文獻:
[1]趙雅彬,張輝,張全武,等.碘131聯合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TT4、TT3、FT3、FT4、TSH和CT、PHT、BGP的研究及臨床意義[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4):474-475,478.
[2]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編寫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功能亢進癥[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10):876-882.
[3]張建媛,席永昌,尤立強,等.^131I與甲巰咪唑治療甲狀腺腫大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療效比較[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8,32(3):279-281.
[4]沈春梅.小劑量碘131聯合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2):12-13.
[5]陳茹芬,葉偉堅,羅劍彬,等.碘131聯合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7,27(18):83-86.
[6]王偉,張桂香,靳泉鵬.碘131聯合甲巰咪唑對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骨密度、骨代謝及甲狀腺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學,2020,49(7):1135-1139.